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的文化财产无数,其中俗语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贴切的一部分,沿用至今。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同是三八一词,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呢?
“三八”背后的典故现在提到“三八”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不礼貌的侮辱词汇,而这个意思最早出现在闽南地区,多用于形容一个女子举止轻浮或是鲁莽。但是在很久之前,三八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在它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这个故事记载于《梦溪笔谈》,其中有一个诗人角色名字叫做魏野,人如其名,魏野心思旷达,常年隐居。但是写的一手好诗受人追捧。
当时一个外号为“生张八”的歌妓受朋友建议向魏野求诗来填词,但是神情不喜。魏野当即说了一句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周熟魏三。暗示歌妓求诗没有求诗的态度,你和我并不相熟,却用生硬固执的态度来对我。后来生张熟魏也用来形容熟人和生人。
所以经过口口传播,生张八和熟魏三,也用来形容不讨喜的性格,和不会婉转说话的人,慢慢的发展下来,也就只剩下三八二字了。
再联想到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三八为男性所作,意指女性,虽然当时的作者本没有蕴含对女子不满的意思,但是在传承过程中,自然的将三八对号入座了女性,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将这一词汇用作侮辱。
魏野和歌妓都“占三八”,但是一个是受人追捧的诗人,一个是薄情寡性的歌妓,毫无地位可言,带入到这个俗语中,可不就是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吗?
“三八”与阴阳之说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与生辰八字有关,这也是更符合实际的一种,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生辰八字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借此推演出一生的兴盛衰退、运势走向等。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姓联姻之前都要将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拿出来,来看一下两人是否相合,可见生辰八字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即便到了现在,也有很多地方残留着这样的做法。
而三和八就是每个月所包含的有三或是八的日期,按照这样的解释套入到这句俗语中,那就是男子在三或者八这样的日子出生,必然会发财,大富大贵,是好运势。而女生则不然,会孤寡一生,是不好的征兆。
那么为什么是三或者八这两个数字呢?这是因为三和八在古人的看法中,是阳气非常兴盛的一天,是繁荣向上发展的好日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男占三八必发了。
在阴阳之说中,男子代表阳,阳刚之气刚好碰上了三八这样阳气兴盛的日子,自然会更加的事半功倍,也就是“必发”。
而女子就正好相反了,女子为阴阳之中的阴,阴气与阳气相克,反而会带来不好的运势,而且因为自己的命格里面带了阳气,将来在姻缘上就会费力些,也就是俗语中的“必寡”。
这样的说法带着明显的封建时代色彩,男尊女卑的环境下,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这也是为什么将代表着明亮、向上的“阳”来代表男性,而下降、晦暗的阴来代表女性了。
不过在阴阳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定义并不是这样的狭隘,它是中国先人智慧的结晶,代表着阴阳家的哲学思想,可以用在世间万物上,而后因为社会种种原因,它被局限在了人身上,并用于束缚两性关系。
甚至衍生出了,在三八时节诞生的女子因为八字不好而被定性为“克夫”,“克子”,如果她的丈夫出现了什么意外,就会将责任完全归结到女子头上,以此来强硬的实现“必寡”的预言。
由此看来,部分俗语带来的并不是精神财富,而是落后腐朽,甚至是长久的思想上的荼毒。
口口相传,存在误差
在文字、竹简,甚至造纸术发明出来之前,我们的历史文化都是由祖先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所以具有很大的不准确性,就比如我们所了解到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们现在会以为是女子不读书才是最好的德行。
而它的本意其实是,女子没有才能就一定要培养好自己的德行,并不是鼓励女性当“漂亮花瓶”。再比如说无毒不丈夫,我们现在很多人会以为,大丈夫要想成事,就必须要狠毒。
但其实他的本意是无度不丈夫,意思是大丈夫要有肚量,不能太小家子气。结果让后人传着传着传成了“毒”。不仅意思差了一大截,格局也大不如从前一样了。
中国的很多俗语其实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的反映人生哲理,有的体现地理天文知识,还有的告诫警示着我们。这样的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应该汲取并学习的。
不过类似女占三八这样的也不在少数,它充斥着一定的封建和歧视思想观念,不宜长期保留在社会中,但是它经过的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想要清除也非易事。
虽然我们已经来到了文明发达的21世纪,但是封建残余还是会在一些场合影响到我们。而封建思想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低俗俗语就是其中的一个载体,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首先就是拒绝用俗语定义人生,女性的价值不应该由一句语言决定,其次我们要将这样的恶俗文化作为教训进行历史反思,从而得出经验教训。
对待所有的传统文化我们都应该保持着这样类似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中华文明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