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力经过刻苦训练,就能成就喜读力,喜读力才是学习力之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成绩提上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成绩提上去(暂缓掀盖头读活想象力)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成绩提上去

读习力经过刻苦训练,就能成就喜读力,喜读力才是学习力之魂。

但读习力特别容易被学校老师们忽视。老师们觉得,学生嘛,上课就得认真听讲,记笔记,把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考点记下来,然后刷题,核对答案,最后考试拿高分,成绩考核得了高分就是好学生。好像没有想象力什么事。

老师们备课辛苦吗?当然辛苦!为了丰富备课内容,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前,还要关上门,自己把课程讲练几遍,直到觉得口头讲顺了,不磕绊为止。

但问题是,上课让学生们认真听讲,训练了听习力,而听习力跟读习力比较,速率其实低了不少。记得我中学、大学听课时,听不到半节课,就会犯困,打起瞌睡来。但如果看教材,连续看上几个小时,绝对没啥问题。我记得大学时学过两个学期的哲学课,我也是上课上半节,哲学书看起来很快,不到十分钟,老师所讲的章节就看完了,这时老师才讲不到章节内容的三分之一,老师语速算快的,但跟我的阅读速度比,那还是慢多了。课上一半,听着课就觉头晕,昏昏欲睡之感袭来,哈欠连连,也许梯形教室里坐着百来号人,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了使然。前一学期的哲学课,老师基本都讲哲学教材上的内容,我笔记没抄全,期末考试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得91分,第二名是王瑾,得90分。班上只有两位同学过了90分,优秀率只有8.3%。后一学期的哲学课,老师讲了很多教材之外的内容,我上课打瞌睡,笔记又没抄全,最后考试惨了,得79分。

斯坦福博士石毓智先生写了一本书《探讨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里面说了好多条原因,似乎都有道理,见仁见智,但真相是不是如他所说呢?!

盲人摸象,触角各异,讨论辩论,但说无妨,发挥想象,拼图成象。

我个人觉得,也许跟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们的上课方式不当有关。教材上的知识点,读懂其实很容易嘛,明明可以很快读懂,老师却要又说又写,大部分老师的板书其实写得难看极了。知识点集中起来写黑板上,等于是碎片化的概念堆砌,让认真听讲的学生们抄齐了就容易拿高分,给了学生一条投机取巧的捷径。现在用ppt投影仪,一幅接一幅画面,跟看电影似的,等于在教材的画面之外,又多了不少画面,同样还是碎片化。老师担心学生不认真听讲,还补充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你不认真听讲,那肯定要被遗漏的知识点暗算,考试一定会丢分。

时代在进步,现在有心的学生可以要求老师考前发一个考试大纲的ppt,让所有知识点公开透明,不再受知识点中的考点没复习到而漏网的困扰了。

老师不能总做割草 喂羊人,让学生们呆坐着被动接受知识点,忽略了从阅读中激活学生们的想象力,不给予学生们思维放飞的空间。不如双管齐下,上课时,老师同样把重点放在督导学生们抓教材的自主阅读上,让学生们把知识点都标记在书本上,可以在课堂上用【老师提问学生作答】或【学生提问学生作答】这类多边互动学习方式,让读习力激活想象力,想象力激活说习力……老师缓一步给答案,或尽可能答案多元化。适当照本宣科,反而因为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更加方便学生的高效复习和记忆。

反之光听课,而不是一边读教材一边思考,会不会直接挫伤学生们大脑的想象力呢?

试着读一篇教材来打个比方,好比读到这么一章《花轿迎新娘》。读到唢呐声飘三里长,花轿出现了,学生们脑子里会想象出新娘子身体长啥样?是三寸金莲、四寸银莲或者大脚丫?胖还是瘦,高还是矮?新娘子出了花轿,一看文字描述,前面的疑问就一一释然了。还差盖头没掀起来,新娘子面相如何?洞房花烛夜,过去的传统习俗是除了新郎官之外,堵在洞房外的众亲友是见不着新娘子的花容月貌的。瓜子脸还是大圆脸,大眼睛还是小眼睛?大嘴巴还是殷桃小嘴?高鼻梁还是扁鼻子?随着阅读的递进,闹洞房,听动静,不觉有了更多的想象力。虽然无图无真相,新娘子的形象打了个问号,时不时浮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小悬念伴生想象力……阅读中,读习力得到锻炼,想象力被激活了。

当然,上面说新娘子只是比作知识点。如果不拿新娘子打比方,而是比较难懂的一个教材章节,同理,一样需要老师督导学生们认真阅读、想象和思考,为了活跃气氛,可以提问抽答~师问生答或者生问生答,对过错,学生先判断,老师当裁判。

如果换作上课呢?老师读过好多遍《花轿迎新娘》,学生们也许大部分没读。老师跳过那些描写,直接掀盖头,脸: 大圆脸,眼: 小眼睛,嘴……重点来了,耳: 招风耳,把这些东西记下来,耳朵是重点、难点,也是必考点,书上没有的。呵呵,完全没了想象力什么事。

直接掀盖头,废了想象力。这么长期的直接掀盖头式教学法,真就把大部分学生的读习力给废了,读习力废了,想象力打哪儿来?新娘子没了盖头,直接就见答案,还需要想象力吗?

最近,读到一篇二本大学老师的访谈文章。这位大学女教师,看来对教学工作非常投入,说她无论如何认真备课,把课件ppt做得如何养眼,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总也看不到对课程的热爱,因而心情郁闷,感觉倍受挫折。这位老师吐槽,怎么现如今学生们看上去那神情都一个样的呆滞,像极了形象模糊的工业产品?

我反而觉得学生们课堂上能被动接受单向灌输,没有罢课,已经很了不起啦!不是有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嘛!洛城说他在山东支教时,是为数不多的上课受欢迎的老师,因为讲课风趣幽默,而且板书漂亮,让学生们觉得上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话又说回来,老师上课还得顺便训练一下学生们的读习力,不能总是一种姿态: 直接掀盖头,总打短平快,给学生留下多么乏味枯燥的无语印象。

暂缓掀盖头,读活想象力。不如间隔开来~半数的课堂上,当堂让学生们帮老师一个忙: 老师忘带讲稿啦,请同学们翻开教材,把知识点一个接一个地从章节中找出来,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图表来捋一捋顺。

授人以渔,让学生们多一点参与感,参与捕鱼的全过程,而不是在鱼塘边看着老师从鱼篓子里直接掏出一条条大鱼。随便问一个捕鱼高手,最刺激的肯定不是从鱼篓子里把鱼往外掏,而是捕鱼的精彩全过程。欢迎看客们点赞、关注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