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他在本职工作之外,还兼职在一所高校的毕业办里做义务的职业规划师。聊着聊着就谈到了今年毕业生找工作的话题上来了,他感叹说:“这段时间做职业规划可累得够呛,现在大学毕业生们的综合素质比我们这一代可强太多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但是却非常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我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不少学生居然是一片茫然啊。”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1)

关于找工作的问题,林林总总,千奇百怪,我总在想:对于初入职场的人,哪些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呢。国企、民企、外企?一线、三线、乡村?打工、SOHO、创业……这些问题放在每一个真实的个体身上,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根本不可能有“标准答案”。(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看来,要找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只能从思维的角度来入手,因为一定存在“标准参考答案”。

在我的理解里,最关键的只有一条:身在职场的你,千万不能做一个“茫人”,对未来感到迷茫,而应该做一个“忙人”,每天全力以赴奔向自己的目标。

人们总会说,有人毕业工作几年了,月薪还是3K,有人却会高达3W。其实,这3K和3W的差距,就是迷失自我和目标明晰之间的差距,就是“茫人”到“忙人”的距离。

那如何才能成为忙人,而不是芒人呢?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2)

第一,知道你是谁

别小看这个问题,这可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

有人说保安和门卫可能是最了解人性的哲学家群体,因为他们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这三个问题,被称为哲学上的三大终极问题。在你找工作之前,不妨先扪心自问:“我是谁?”

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因为你的回答对你的工作选择至关重要。弄清楚自己的特点,才知道哪种工作更适合你。比如你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人,那么销售工作会比较适合你,你是一个细致严谨、追求完美的人,那么文秘或财务工作就更适合你。(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当然,你也可以反驳说,追求完美的人也能做财务工作啊,细致严谨的人也能做销售工作啊。没错,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性格也是有可塑性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销售讲究的是狼性,要求勇猛冲锋,事情做得是否完美,永远不是关注的重点。财务讲究的是精准,要求一丝不苟,不出纰漏,没有哪个老板喜欢财务人员话太多。

这并非个人喜好,而是职场现状。

技能不达标,可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锤炼,性格不吻合,那就有些麻烦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如果你不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随意地找份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很难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的。所以在你找工作之前,抽点时间安静地把自己分析一下,你是谁。这会为你的职场之路埋下良好的伏笔。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3)

 第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现在找工作都是“自由恋爱”,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的选择,双方都犯不着在一棵树上吊死。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会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就要想明白,在工作以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你说这太简单了,我想要不差钱的生活方式,逛吃逛吃,买买秀秀。对不起,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你说的那是努力的结果。在你选对生活方式后,通过不懈努力,是有可能达到你说的那种状态的。

何谓生活方式?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淡定君,想在周末逛街聚会,长假四处旅游,那就要挑一个非常稳定和相对轻松的工作,比如小学教师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不当班主任的那种。如果你是个进取狂,一心想干一番大事,看见大佬有刘邦看到秦始皇那种“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那你就要选一个玩命奋斗的职业,比如加入到有前途的创业公司或者干脆自己创业。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正是由于浅显,有时候反而会被忽视。(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有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数字是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过CEO的人中,最大的群体是销售出身,其次是财务出身,两者加起来的占比超过80%,其他职位出身的只是凤毛麟角。看到这个数据后,如果你志在到500强公司里成为高管,你就得踏踏实实从销售或财务做起,至于那些相对轻松安逸的职位,最好别去理会。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活也许会给你期望的结果,也许不会。但是如果你连生活方式都没选对,生活是绝对不会让你梦想成真的。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4)

第三,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毕业后,少不了要参加一些同学聚会,聊聊彼此的工作现状是聚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什么工作才是好工作,恐怕有时候你自己都想不清楚。

高薪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知道,高薪必然高压。清闲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明白,清闲中往往伴随着无所事事的迷茫。我们普通人,很多时候会有“别人的工作怎么那么好,我的工作怎么这么差”的感慨,尤其是职场新人,很容易有这个想法。

但,那是错觉。

工作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你不应该根据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规模、薪酬、位置等)去判断一个工作好不好,而是要从内心出发去感受。在华为上班的人不一定比在楼下超市上班的人过得好,在外企当高管的老头也不一定比在家带孙子的老太开心。“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这既是TVB的经典台词,也道出了人生真谛。

一个让你感到开心幸福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个能带给你想要的生活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个能让你成长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说一千道一万,适合你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5)

第四,知道换工作时也要换思想

“年轻人心性不定,喜欢跳槽,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我觉得这个说法对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有失公允。年轻人也喜欢稳定的生活,他们不是喜欢跳槽,而是因为对前途感到茫然,对未来感到不安,想突破却成长无门,只能通过跳槽来试探另外的可能性。

跳槽其实没有错,在这家公司干得不开心,那还不赶紧走。但问题是,当你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之后,你就开心了吗?很多时候恐怕未必。

为什么?因为你仅仅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岗位,但并没有换你的思想,跳槽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不爽,再跳。不爽,再跳。恶性循环。(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直到某天,蓦然回首,青春已走,屌丝依旧……

所以,在你想跳槽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公司有问题,还是自己有问题?如果是公司的问题,赶紧跳,待下去只会耽误你的青春。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冷静下来想一想,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不然跳槽也白跳。

还有一个妙招你也可以试试,你想跳槽前,最好能跟公司的老员工聊聊,再跟已经跳过槽的老同学聊聊,他们也许会告诉你这样一个真相:你现在的公司没有你想的那么坏,你想去的公司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你在这里遇到的问题,在那里依然存在。(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其实,综上所述,我只是想告诉你——认清自我,找准目标,告别迷茫;努力奋斗,达成梦想,保持忙碌。

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才能让青春不迷茫。(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6)

那如何在职场人际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之前觉得这是心态问题,但我发现,在职场中,沟通技术其实非常重要。

1、职场人际冲突中的“最小阻力路线”原则

《麦兜故事》里麦太许诺要带小麦兜去马尔代夫旅游,等小麦兜问起此事,麦太又顾左右而言它,小麦兜伤心地哭了。

这反应,在小孩子是天真可爱,在大人就是心态问题了:

靠实力得不到的东西,靠承诺就能得到?

但过了一年,我又开始自我反省:把什么问题都往心态上靠,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心态。(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我说你心态不对,要摆正,表面上看我回答了你的问题,但是你如果能摆正心态的话,还来找我干嘛呢?

也许心态问题只是一个表象?

前几天,我重读杰西·利弗莫尔的传记《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他在书中反复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沿着“市场阻力最小的路线”前进。

从事职业30年的经验告诉我,哪个方向的阻力最小,事情就容易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也是我的市场观点。

我突发奇想,这个“阻力最小路线原则”,能不能用于解决职场人际冲突中的技术手段呢?(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我把读者大人们之前向我提出的与人际冲突有关的问题列了一张清单,发现这是个不错的思路。

之所以一个投资领域的方法论,可以在人际关系领域内适用,原因在于这两者都遵循一个原则:顺势而为,不可强求。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7)

2、为什么老大老二打架,最终倒霉的都是老三老四?

先解释一下“阻力最小路线”这个概念。

以河水为例,一条山间小溪没有河床,想要不被晒干,就要沿着地势最低的方向向下流,如果流进一个洼地,就得形成湖泊积蓄水量,把水位抬高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出现一个出口。

河流本没有路线,水往各个方向流,才流出了最佳路线。黄河历史上无数次改道,每一次都是沿着“最小阻力路径”,最终找到入海口。

职场上,每个人的身份角色不同,解决问题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职场冲突的的“不可避免性”。就像两个人面对面用同样的力气推一张桌子,桌子一定是纹丝不动,此时只要有一个人推的方向往侧边偏一些,那个桌子就会向着两个人合力的方向移动,这个方向就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事情总是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力学定律,也是生活中的规律。

商战中有句话: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遭殃。经典的例子是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把“和其正”给打没了;滴滴快的打架,把成立更早的其他打车APP统统打残了。

老三、老四市场份额就是老大老二的商战中,压力最小的方向。老大、老二一打架,双方的营销压力都上去了,就把这部市场份额的那一部分消费者给吸引过去。所以在价格战中,不敢承受价格压力的一方,反而要承受最大的压力,成为炮灰。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有一句老话,维持两方合作的方法就是找到共同的敌人,维持两个人友谊的方法就是鄙视第三个人。办公室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两个同事明争暗斗不可开交,忽然来了个能力更强的新人,这两人十有八九会尽释前嫌,共抗强敌。(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不过,更多的情况下,这个“阻力最小的方向”没那么明显。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8)

3、加薪攻防战Ⅰ

“为什么领导说了给我加薪,却没有办到”,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履行承诺造成的人际冲突。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自然地认为“他是在耍我”“他在利用我” 呢?这是因为人在面对直接的压力时,“情绪对抗”是一种本能。(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而直接压力来源的方向永远是“最大阻力方向”,如果我们的思维局限在“压力最强”的方向,结果不是陷入盲目对抗,就是毫无道理的逃避。

解决之道就在“压力最小方向”,第一阶段就是试探,找到对方压力的原因,想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让我们想象足球赛中一场进攻,假设进攻的那一方攻势很凶猛,而防守的那一方也很严密,不给对方任何机会,通常的战术,防守方会收缩防线,在球门前形成密集的阻力,而进攻方会扩大进攻方向,就是为了拉开对方的防线,寻找空档。

可以想象,你的领导一定避免这个话题(收缩防线),而你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要旁敲侧击(扩大进攻路线)。

具体的话术网上有很多,但90%都不管用——如果这事靠话术就能解决,上司早就跟你报喜了。这些话术真实作用只有两个,一是排除掉程序性的、领导个性的非利益冲突;二是提醒领导:这事儿,没完!

在第一阶段的“攻防战”中,你能得到一些大致的方向,比如说,你达到加薪的条件了,但公司没有指标;或者你还有达到加薪条件;或者你有进步,但不如别的同事明显,等等。

有了方向,就可以有下一步的行动。

水流过来,没有出口,那就先做一段时间的湖。湖水在不停地拍打着湖岸,水位在升高,这个阶段表面平静,但对于冲突双方而言,这是一个在危机中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的第二阶段。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9)

4、加薪攻防战Ⅱ

足球赛场上,在你来我往的攻防战当中,攻方和守方都在球门处形成巨大的压力,方向又是相反的,假如双方都没有漏洞,那么最终十有八九是一脚把球踢飞了,这就是“阻力最小方向”。

对于攻方而言,进不了球,创造角球、任意球、甚至点球的机会也不错;对于防守方而言,与其让球一直在禁区里,还不如变成角球、任意球,至少暂时缓解一下防守的压力。

到底是点球、任意球还是角球、本方界外球,就是这个阶段努力的重点。

回到加薪的冲突上,如果问题是“没有加薪的指标”,那么“跳槽”可能成为阻力最小的方向——通常有能力的员工跳槽,公司的损失比较大,逼迫上司或公司重新考虑,比如以一个较小幅度的加薪,这好像就给你一个“点球”的机会。

所以在跳槽前,务必要跟上司委婉地谈一谈,争取这个对你最有利的“最小阻力点”。但如果上司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你就要做出是不是要“真跳槽”的选择了。

有人可能要担心:跳槽还要告诉上司,他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如果上司就是不给自己加,自己又不敢跳,那岂不是自讨没趣。(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还是那句话: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是也不可能得到。有这些担心,说明要么你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要么你无法承受跳槽的风险,那就只能争取一般利益的“最小阻力点”了。

此时,“跳槽”就是一张虚张生势的牌,不能明打,而是通过某些迹象,他“感觉”到你有离职的可能。

通常上司无视一个员工的跳槽信号,那么他想法可能有两种:

可能性一:即使不给你加薪,你也不会跳槽;

可能性二:即使你离职,他也不会太在意;

如果是可能性一,说明他也是在下赌注,你完全可以赌一把,有好的机会就跳,就算没有机会,时间拖长了,你仍然有可能争取“小幅加薪”的机会。

但如果是可能性二,你的筹码就很少了,但仍然并非别无选择,你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争取升职的机会、更好的项目资源、调整工作内容、争取来年加薪,等等。(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只要你还在职一天,上司自然希望你有更积极的表现,毕竟重新找人也是要时间成本的,你的价值越大,谈的空间越多。

可惜,这个阶段大部分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你不给我加薪,我就不好好干”,“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天经地义”。

你是在争取加薪的机会,不是在跟上司赌气,你的工作业绩,才是你最大的筹码。否则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等于在这场“加薪战”中彻底失败,一无所获。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10)

5、为什么最危机的时刻,解决之道自然会出现?

在争取“阻力最小点”时,最大的困难不是压力,而是在压力下,先是不理智,后是放弃。

最好的办法就是利弗莫尔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说的“等待”:

不论何时,只要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所说的“关键点”后才动手,我就总能从交易中获利。

如何知道机会来了呢?利弗莫尔说:

只要我操作的股票在我买进的时候能够上涨,我便知道一切顺利。这便是最小阻力路线。当最小阻力路线确立后,我便追随之……。

职场冲突中,双方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只要不撕破脸,办法自然就会出来,甚至可以说,问题的解决之道,总是要到危机的最后关头才会显现——你看政府之间的谈判,永远要到最后一刻达成协议。

而这个“最小阻力方向”对你的有利程度,完全取决于你当初付出了多少“看不到结果”的努力。(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本篇主要讲理念,只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再写一个“实例篇”,多分析几个案例的“最小阻力方向”。

累到崩溃的工作还要继续吗(状态从茫人到)(11)

6、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一下“最小阻力方向”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两个过程:

第一步,是找到你的目标,以及这个目标对应的双方都能接受的几个压力小的方法,按照“从最大利益到最小损害”的顺序一一尝试、。

第二,找不到阻力最小的方向时(相当于河流进了一片洼地),要学会等待,积蓄双方的压力,但不要引爆,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出口就会自然呈现。

“最小阻力方向”并不是什么新理念,(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培训)

有一个熟语,叫“立于不败之地”,我以前一直以为这就是说自己“很能打,输不了”,直到后来看到《孙子兵法》的原文,才知道自己错得很厉害: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不败”不是“胜”的意思,“不败”可能是“胜”,也可能是“和”,也可能是“不战”,甚至有可能是“战略性撤退”。

前句话的思是说:会打仗的人,一定是先求不被敌人打败的办法,再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后一句话就更重要了:打胜仗的军队,一定是先有打赢的把握才打;相反,打败仗的军队,总是没头没脑地先干起来,再去想怎么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