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马列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Trotskyism)

象任何重要思想学派一样,托洛茨基主义被作各种不同的解释,在不同的历史情况下突出不同的方面。托洛茨基主义的奠基石一直是不断革命论,这种理论最初是马克思提出来的,1906年由托洛茨基针对俄国的情况重新加以表述,随后又在1928年进一步阐发。托洛茨基把向社会主义过渡看成是在不同水平上和在不同社会结构(封建的、不发达的、工业化以前的和资本主义的)中进行的和在不同历史关头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这种“联合的和不平衡的发展”,要在形势和它本身的动力的推动下,从它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阶段推进到它的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它将超越地理的和人为的界限,从它的民族阶段过渡到它的国际阶段,直至建立世界规模的无阶级和无国家的社会。虽然革命必须在一种民族的基础上开始(而且甚至可能使革命的国家在一段时期陷于孤立),这必然只构成戏剧的第一幕,随之在国际舞台上其他地方将上演第二幕。所以,国际主义──不断革命的另一方面──构成托洛茨基主义的一种不可磨灭的标记。

这个理论在它起源的国家中同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发生最激烈的冲突,(在托洛茨基主义看来,后者在提法上就是一种矛盾),而且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占优势的世界各地被作为异端中之异端加以排斥。但是,它在该地区以外仍然存在,而且虽然它必须与天生敌视它的民族主义的发展作斗争,它已经成为新生的社会主义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1938年托洛茨基所建立的第四国际,并没有证明是推动革命的有效工具,但它对于推动托洛茨基主义基本原理在世界范围的争论来说,以及对于促进从事探索当代的正确革命策略的许多托洛茨基主义集团的建立来说,都起了深远的影响作用。先进的西方的阶级斗争的僵局和亚非各国人民中民族和社会意识的觉醒,可以解释为革命的持久性的证明。“落后”国家的解放运动重新提出了谁应当被看作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革命动力问题;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所提出的产业无产阶级,还是像1948-1949年间中国的情形那样把革命从农村推向城市的农民。

按照托洛茨基主义,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与现存秩序的革命决裂。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投票箱的进化的议会道路,认为这是一种幻想;被剥削阶级如果不同维护其经济统治的有产阶级作斗争,就不可能取得政权,这是理所当然的。无产阶级在这种阶级斗争中所取得的胜利,按照托洛茨基主义的模式,必须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来维护。这一概念从极权主义体制的经验来看,已经充满令人反感的附加物,它对于托洛茨基(如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 一样)却不是意味着一种政体,而是意味着一个阶级的社会政治统治。所以,他把西方的议会民主描述为资产阶级专政;那就是说,保证有产阶级的统治的体制。

无产阶级专政将通过政党夺取政权而建立,托洛茨基认为这个政党在革命中起领导作用。但是,他警告说,一旦它的任务完成,这样的党要提防用自身代替无产阶级或是支配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无产阶级民主将通过由全体劳动者自由选举的、由合法的苏联各党派代表构成的苏维埃对政府实行有效的监督来保证。苏联各党派,包括那些先前拥护资产阶级的分子在内,是遵守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组织基础上的工人国家宪法而不企图以暴力推翻它的那些政党。此外,无产阶级的主权将通过在生产方面依靠工厂委员会将工业置于工人监督与管理之下来加以维护。生产者的联合与消费者的联合相辅相成,后者监督消费品分配和价格。

托洛茨基的革命政党概念不是始终一致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今天的托洛茨基分子中,有些集团完全赞成托洛茨基青年时期(1917年以前)对列宁严格的集中制原则的批评,认为政党是一个广泛而松散的组织。另一些集团虽然不完全反对列宁的集中制,但却比较强调政党的民主形式,他们以1923年以后托洛茨基的著作和随后他同斯大林主义化的苏联党的官僚专政作斗争时期的著作为依据。还有一些集团,这是少数,严格奉行列宁的集中制,他们则引证1917-1923年托洛茨基最讲求集中制的阶段作为依据。

多元论的社会主义原则和需要工人监督的信念,是自称忠于托洛茨基主义的大多数集团所共同的;它们拒绝把苏联看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它们所共同的。然而,它们对苏联的性质的说法却有所不同。突出的是两大思潮:一种认为,苏联还是一个工人国家,虽然如托洛茨基过去所说的,它经历着蜕化的过程;另一种认为,苏联已不存在工人国家,它的体制是国家资本主义体制。第三种不甚普遍,认为苏联集团是新类型的特殊形态。这些理论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托洛茨基主义与苏联对立的性质。问题是这样提出的:苏联将通过从上面实行的、下面迫切要求的逐步改革,摆脱斯大林主义的残余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还是需要有来自下面的暴动来实现1917年列宁、托洛茨基和布尔什维克着手实现的一切呢?关于西方政府和西方舆论为了促使苏联社会民主化所能够和应该对苏联政府施加的经济、政治和道义上的压力的程度和形式,也存在不同意见。这关系到对两大势力集团的关系的评价,随之也关系到今天代表托洛茨基主义的那些人们的政治活动。

托洛茨基主义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中有它的根源,和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一样,处于一个基本的困境之中,对革命发展的看法同现实的阶级斗争趋势向之间的脱节。每当阶级斗争激化和统治阶级被革命怪影缠住的时候,它们给这个怪影的命名之一,就是托洛茨基主义,而且它们就极力去驱除它。在苏联及其势力范围内,以及在中国,这个怪影仍然受到遏制。

资本主义的bug(我的马列主义托洛茨基主义)(1)

资本主义的bug(我的马列主义托洛茨基主义)(2)

资本主义的bug(我的马列主义托洛茨基主义)(3)

资本主义的bug(我的马列主义托洛茨基主义)(4)

资本主义的bug(我的马列主义托洛茨基主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