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三国鼎立时以成功指挥赤壁之战一战成名。

赤壁古战场,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长江岸边。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1)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慕名前往当年的赤壁之战现场怀古,或者“云游”赤壁古战场,从而创作讴歌周瑜的诗词不计其数。

比如唐朝诗人 王周在《赤壁怀古》中这样感叹:“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又比如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曹公》这样感受:“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

还比如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 在《吊周瑜诗》中这样感慨:“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2)

也有一些诗词高手不蹭热点,独辟蹊径,从周瑜“通音律”,或者周瑜故居这些角度出发,也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前者比如南宋著名词人 陈与义在 《次韵景纯道中寄大成》:“久钦乐广怀披雾,一见周瑜胜钦醇。 ”

后者比如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今天,请大家随我一起,以凡人心态,去领略一番英雄情怀。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3)

李白: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一代诗仙李白,一生创作颇丰,虽然历史久远,多有遗失,现在存世诗作亦有1000多首,多为浪漫主义作品。

这首《咏赤壁》,描写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但李白此诗尊重史实,既没有美化获胜方周瑜,也没有丑化失败方曹操。

在这首诗中,李白虽然没有正面讴歌或者直接指责哪一方历史人物,有的只有面对历史的尘埃的唏嘘概叹,却在嘎然而止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4)

李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鸣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的大意是: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纤纤玉手手拨弄筝弦的美人坐在玉房前。为博取意中人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少女春心萌动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周瑜出自名门,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当过汉朝的太尉,周瑜父亲周异也曾出任过洛阳令。史书中记载,当时的周家子弟出游时,动辄有100多辆乘车随从,排场有多么声势浩大,可想而知。

周瑜在这样一个富贵显赫的家庭里出生长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但文武双全,还精通音律,有着很高的音乐水平。

周瑜24岁时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精通音乐的他,每每听到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5)

“曲有误,周郎顾”也给了很多诗人创作灵感。

比如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李端此诗当然也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从唐代三大诗僧之一的皎然。

李端于大历五年进士,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虽然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李端的这首名篇《听筝》,随着入选《唐诗三百首》,被人们广为传诵。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6)

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年晚唐的风流才子杜牧经过湖北三国赤壁古战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江岸边,偶尔拾得了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它并没有被涛涛的江水销蚀。

诗人捡起来又洗又磨,发现这原来是当年赤壁之战留下来的。一支古箭将诗人带回了那段风云际会、群雄逐鹿的历史之中。

诗人于是有感而发:当年周瑜火攻曹操水军,如果不是东风及时相助,那东吴两大美女怕是要被大色鬼曹操锁在铜雀台“金屋藏娇”了。

“火烧赤壁”这一影响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事件,杜牧却偏偏以“桃色情调”来吟咏。

这首怀古诗不按套路出牌,被“文人相轻”,认为其所表达的主题是舍本逐末。殊不知,不拾人牙慧,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这正是杜牧的高明所在。

事实上,《赤壁》不仅成为了历代描写三国诗歌中流传最为久远的佳作之一,到现在仍然是中小学课本的常客,即是有力证明。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7)

苏轼: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已两年余,当时苏轼已47岁,与日逼近近知天命之年。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

有“文赤壁”之称的赤壁矶壮丽的风景使东坡居士感触良多,更是让他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风流倜傥、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韶华易逝,因写下这首千古流芳的名词。

周瑜因为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创造了中国古代史上以小胜多、以弱胜强的一大战争奇迹而名留青史。

与此同时,周瑜“爱江山更爱美人”。乔老爷膝下二个千金,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美女,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拜把子兄弟娶了姐妹花,双双抱得美人归。周瑜指点江山踌躇满志功成名就,回归家庭又能尽享天伦之乐,人生已达巅峰状态。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堪称前所未有。苏轼可以说是周瑜的小迷弟,他对周瑜顶礼膜拜,至少为周瑜写过7首诗词。苏轼能贵为北宋词坛豪放派掌门,此词当为其立下汗马功劳。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8)

岳珂: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赤壁》(宋)岳珂

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亲提三万走曹瞒,不以敌勍恨兵少。


周瑜指挥赤壁之战那年,其实应该是34岁,但为了避免重复后文的三,故改作24岁,而周瑜24岁那一年,恰好是周瑜投奔孙策,与孙策称兄道弟,共创东吴伟业。

岳珂(1183年——1243年),是岳飞三子岳霖的小儿子,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岳霖已经52岁,可谓老来得子。

岳珂9岁那年,父亲病故于广州。岳珂从小饱读诗书,还致力于整理祖夫遗文,并广泛搜集岳飞的遗事,为其辨诬。

岳珂后来考中进士,在为官一任、兴富一方的同时,积极申诉让朝廷对祖父冤案进行了平反,但他自己却因诗中有写宋徽宗被俘一事,也遭受贬谪。

作为一代抗金名将之后,岳珂亦是血气方刚,有铮铮铁骨。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岳珂以“曹瞒”蔑视,自然将其和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忠良祖父的秦桧看作是一丘之貉。

再回首该诗开头对周瑜年龄的篡改,想来岳珂当是故意为之,似是对昏君当朝,奸臣当道,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有力控诉。

三国形容周瑜的诗句(古诗词里的三国英雄周瑜)(9)

思诗: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 这是宋朝诗人曾用孙在写 《赤壁》 时的无限感慨。

是啊,纵然是英雄人物,指挥过千军万马,哪怕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今,他也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周瑜凯旋而归,走进历史,走进古诗词,依然意气风发,风流倜傥。

如今,斯人诚然已去,英雄风范长存天地之间。轻轻拂去岁月的灰尘,让历史的光芒照进现实。

品读古诗词里的周瑜,不由得感慨万千。人生在世,总要做些事情让后人去写,或者写些事情让后人去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