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1)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军队都处于一种极其特殊的境地之中。

一方面,虽然国内得到了解放,赶跑了国民党军队,但对外一直纷争不断,即使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国也和印度、越南,包括苏联在内的的国家长期在边境上处于敌对状态;

但另一方面,这种对峙的烈度又不高,而且往往我人民军队处于优势。这就使得人民解放军在军兵种和技战术发展上慢慢形成了一种防御特化的局面,即专注于能够在某一方面上能够对敌人形成有效打击,但不关注各军兵种之间的互相协调。

同时,在十年动荡时期结束以后,解放军的备战水平严重倒退,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出了包括步坦、步炮乃至空地不能很好协调的问题。

这些种种都被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于是,在1981年,思虑良久的邓小平终于决定办一件大事,一件能够解决我军现有不足的大事。那么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它对于我军的意义又在于何呢?且听本文为各位述说。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2)

时代变迁风云换——1981华北大演习背景

在邓小平看来,此时的人民解放军虽然已经经历过中越自卫反击战,在战争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十年动荡加上战争思想的落后让解放军的实力水平落后了世界一大截。

就拿空军来说,70年代,连埃及叙利亚这样的国家都能够大量装备米格21这样的主流二代战机,解放军空军却只能有限少量装备给北京军区用于首都警戒。

这样的技术差距,是无法被忽视的。但在邓小平眼里,装备的落后倒在其次,因为这还是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已经跟不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了。

从第二、第三次中东战争开始,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就已经逐步体现出来:运用战斗机、导弹、远程火炮对高价值目标展开饱和攻击,然后再利用机械化部队对敌人的有生力量予以歼灭,最终逼迫敌人坐到谈判桌前。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3)

但当时的人民军队仍然采用十来年前制定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思想,仍然认为可以通过将敌人在广大的中华大地上拖垮来实现防御。

这在导弹、战斗机已经流行开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基于此,解放军内部的很多高级指挥员认为有必要通过一场大演习,来彻底扭转全军上下的落后局面

1979年粟裕复出时即在军委会议上作了有关应对未来可能反侵略战争的报告,引起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时任主席邓小平的的重视。

1980年一月,中央军委即在京西宾馆召开军委扩大会议,重新审视我军在当下的战略方针并加以修改,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方针。

明确指出了要着力解决各级指战员不会打仗、不敢打仗、不懂指挥的严重问题,明确作战方针和战争初期的战略任务。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4)

恰逢此前正好出了“渤海二号”钻井船翻船事故,社会各界普遍批评某些领导人仍然在用战争年代那一套思维做事才酿成恶果。

军委于是提出要抓紧这个机会,总结教训改变人民群众对于军队的看法,用实际行动改善观瞻。就这样,1981年,在邓小平指示下中央军委决定举办代号“801”的全军干部培训班,对全军上下进行战略思想的更新。

为了更好的达到培训目的,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和副总参谋长杨勇、张震等提出在华北地区,特别是在张家北地区举行一场大演习来演练现代化集团军作战。

此事最后经由中央军委,报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这便是我们开头所提到的那件“大事”。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5)

战神吐蕊大地上——1981华北大演习始末

在接到总参谋部的报告之后,邓小平立即批复同意。而且在他的设想当中,这次军演的规模要大,内容要多,使得解放军能够通过这次演习鼓舞士气,把军队训练得有点军队的样子。

按照邓小平的意见,这次华北大演习要包含空军和后勤保障部队,一共大概11万人左右。但那么大的演习要怎么组织呢?演习经费又从哪里来呢?这两个问题可让杨得志他们愁坏了。

于是中央军委又接着开了“802”会议,专门研究怎么筹划这次大演习。会上不少指挥员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该大搞,有的认为应该小办;有的认为应该总部负责,有的认为应该北京军区挑大梁。

争来争去,最后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提出,还是由北京军区来承办这一次演习。一来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演练机械化对抗科目;二来北京军区之前就有过类似经验,办起来也容易些。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6)

但是钱仍然是个大问题。不少中央首长都支持把演习的规模搞大一点,这样能够更好的起到训练作用。但是当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很难拿出这么多钱来办演习。

负责主办的秦基伟也没法从北京军区划出这么多钱来。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法子解决资金问题之际,邓小平忽然提出要听取一下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对于802演习的设想。

在听完了汇报之后,邓小平当即表示,要搞就要搞大点嘛!能起点作用。我们好久没有打过仗了,也没有搞过大规模的演习了,这次演习要给军队打打气,通过训练提高部队的实战水平。

副总参谋长张震又向邓小平提出顾虑,怕要动用储备物资,邓小平随即表示就这么办,并提笔批示:同意(北京军区)第一方案(之前北京军区提出了大中小三个规模的演习方案,第一方案即最大的方面军规模的演习),力求节约。

有了邓小平的点头,杨得志秦基伟他们也有了信心。北京军区和总参谋部迅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调干部进行培训,同时北京军区也开始筹划演习的各项事宜。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7)

从1981年三月开始,北京军区联合总参谋部各机关开始为演习进行选址等准备工作。到9月初,各项工作接近完成。

1981年9月14日,万众瞩目的华北大演习拉开帷幕。演习的主题是蓝军利用携带核武器的航空火力向红军发动突然打击,随后以地面部队发动突击。

红军则组织阵地顽强抵抗,粉碎蓝军的进攻企图。整个演习持续了四天,邓小平观摩了整个演习的全部过程。看到兴奋处,他不停地站起来鼓掌。

尤其是在他看到这次演习如同他预想的那般包含了伞兵空降兵和空军部队时更是十分兴奋。随行的总参培训班的学员们也表示这是头一次看见如此大规模的现代化对抗演练,受益良多。

演习结束后,阅兵开始。在6月底,邓小平曾经提出:如今的部队阅兵式、分列式都不搞了,懒懒散散的不象个样子。我想在适当的时间搞一次阅兵,现在人民群众都不知道军队在干什么,搞一次阅兵给人民看看,加强一下军民关系,提升军容军貌。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8)

于是在实战演习结束之后,9月19日,演练部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乘着红旗轿车的邓小平站在车上检阅了53个地面方队和7个空军梯队,接着回到主席台检阅了分列式。

此次阅兵是有史以来解放军最大的一次阅兵,与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时的水平差不多。最后邓小平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了演练部队胜利完成了预期目标,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

不畏浮云遮望眼——华北大演习的历史意义

1981年华北大阅兵,是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解放军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之一。

作为邓小平强军建设设想中的重要一环,华北大演习全面检查了我军各军兵种在现代化战争当中的能力以及素质,也考察了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程度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9)

同时,这次大演习还充分检查了华北地区的设防工程和反侵略作战预想的可行度、战略储备物资和战备措施的准备完善程度等,是我军现代化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点。

在过去我军也曾经组织过大大小小各种演习,但受制于经费问题规模一直不大。此次演习则动用了飞机和坦克等大型武器,实兵实弹,使全军上下各个单位都得到了近似实战的锻炼,实弹命中率达到历来最好水准。

同时,此次演习也暴露出我军存在着兵员装备质量落后、人员体系庞大臃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提出了百万大裁军的设想。

从1982年起,解放军陆续将铁道兵等军兵种剥离出原有序列,并开始在全军范围内精兵简政,力求提高兵员质量,将节省下来的人员开支用作科研资金。

81年华北大阅兵地点(1981年华北大阅兵听完演习设想)(10)

到1985年末,全军基本裁员100万,达到预计标准。节省下来的经费则被划拨给歼十项目等尖端科研项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这种大规模军演的传统也被人民解放军继承了下来。此后名震天下,吸引世界多国目光的朱日和军演便是脱胎于华北大演习。

自古知兵非好战,邓小平作为我党优秀的革命家和军事家,对于军队,特别是现代化战争背景下的军队是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认识的。

在他看来,如果沉迷于过去的战争思想当中,那么当未来的某一天战争来临之际,人民军队将不再是过去那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而是将一击即溃。

因此,他才下定决心,拍板华北大演习。而正是由于这次军演,我军才第一次系统地开展现代化战争的理论培训。因此,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不妨这样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军的现代化。

文/文史旺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