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姑娘和我说,自己不是单身了又怎样。

上班是她自己,下班下雨也是她自己,修理家电是她自己,打扫卫生做饭的是她自己,生病去医院的还是她自己,晚上很晚下班回到家男友早已呼呼大睡……

这跟单身又有什么区别呢?还不如一个人过的更快活一些。

于是,我看到小辣问她,那你为啥不选择分开呢?

结果那姑娘说,你真的不知道他当初追我的时候对我有多好……

看了她的留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很多姑娘因为当初对方的穷追猛舍而怦然心动,你以为他能给你一个宽阔的臂膀,结果却发现对方根本温暖不了你。

你万分失望,觉得自己遇人不淑。可即使这样,你仍然在不停的期待,不停的幻想,也许有一天,他说不定会变好呢。

可其实你心里都知道,你离开他,你会生活的更好,但是你却始终没有这个勇气。

为什么明知是渣男还不离开(为什么明知他是渣男)(1)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你明明知道他是渣男,却仍然无法离开呢?

1.确定效应

法国经济学家、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斯·阿莱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阿莱悖论”。

现在有两个赌局:赌局A,有100%的机会,赢得100万元;赌局B,有10%的机会赢得500万元,89%的机会赢得100万元,1%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你选哪一个?

学经济的姑娘可能会说:这简单啊!分别算一下这两个赌局的“期望值”就行了呗。

第一个赌局,100%赢得100万元,很明显,这个赌局的“期望值”就是100万元。

第二个赌局呢?期望值是:500万 x 10% 100万 x 89% 0 x 1% = 139万。第一个赌局100万,第二个赌局139万,显然应该选第二个赌局,对吗?

算得没错。恭喜你。但阿莱测试发现,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期望值只有100万的A,而不是139万的B。

事实证明,人们不愿为了看似更大的收益冒风险,而放弃确定的但是小一些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确定效应”。

所以,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如意,身边的那个男人有多么的糟糕,我们仍然不会轻易做出改变的决定,因为我们不知道改变之后未来会遇到什么,也许说不定会遇到更糟糕的呢。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位姑娘,即使她多般抱怨,但她在某个时刻一定也感受到了恋爱的美好,男友的照顾,所以权衡利弊之后,仍然会选择将就。

其实,确定效应心理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常说的“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说的就是这种确定效应心理;

再比如麻将里的一句俗语,“平胡胜自摸”,意思是别等什么“自摸”了,能赢钱就胡吧,也是这个心理;

再比如投资中的“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等等,说的还是这个心理。

用一句你容易记住的话来总结,那就是: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想要改变这种心理,就要打破收益平衡,只有当你不再处于收益状态时,你才会选择背水一战。

也就是说,当女性决定离开一个很渣的男人的时候,除非对方实在渣到了极点并做出一些触犯到你底线的事情。否则,谁都没有改变的动力。

为什么明知是渣男还不离开(为什么明知他是渣男)(2)

举个例子,前几天上了热搜的刘雨欣。从15年扒出她的小号可以看出,结婚六年,她经历了非人一般的生活,不仅3年里流产2次,更是时时都在忍受丈夫的家暴、出轨甚至是性病。

可一直到15年的8月她才在微博里表示希望赶紧离婚算了。为什么?因为她老公竟然明目张胆地在公众场合与别的女人秀起了恩爱,而这个别的女人也正是自己一个娱乐圈的“同事”,这种近乎人格侮辱般的举动正是促使她下定决心放手的原因。

因为贪恋眼前的微弱温暖,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就像刘雨欣自己说的那样,为了这段婚姻,她放弃了自己最好的年华放弃了自己七年奋斗的成果回家生孩子,可最后她又得到了什么呢?

反过来说看,那些能有大成就的人,是否就是因为克服了这种“见好就收“的“确定效应“心理,做到了“拥抱不确定性”呢?

为什么明知是渣男还不离开(为什么明知他是渣男)(3)

2.第一安全感

我们之前讲安全感的时候,曾提到过,人从出生起就对安全感有需求,这时候建立的安全感,对一生的影响也最大。

研究表明,儿童在3-6岁时期,需要从母亲身上获得一种排他性的爱,即“我是第一重要原则”。

如果我跌倒了你要第一时间扶起我,即便你现在在做任何事情,我都是最重要的。

但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忙,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第一安全感。乃至于长大之后,他们在一个男人身上获得了这种所谓的第一安全感,那么对这个男人,就会有一种妈妈般的感觉。

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姑娘,如果男友在刚开始追求她的时候对她特别好,那么她就会发现自己在对方的身上获得了第一安全感。

儿童时期对母亲的爱也会投射到对方的身上。那么以后无论这个人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她对男友有多么不满,都很难离开他,因为在潜意识里,她会认为对方是妈妈。妈妈犯错,孩子最多发发牢骚,但绝不会离开她。

为什么明知是渣男还不离开(为什么明知他是渣男)(4)

我们之前在分析张靓颖和冯轲离婚的时候也曾讲过这个话题。张靓颖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与丈夫离婚了,她一个人在运输公司上班,起早贪黑,生活艰苦。

所以,工作忙碌的母亲对儿时的张靓颖来说,并不能给与到她第一安全感,反而成年后在冯轲身上获得了这种如妈妈般的第一安全感。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时张靓颖可以对冯轲百般忍让,因为她看不到妈妈身上的缺点。

幸好,在错爱15年之后,张靓颖终于醒悟过来,彻底脱离渣男,再无瓜葛。

奢求一段不幸福的亲密关系,就像你试图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有时候断舍离也是一种果断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