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好书大全(好书新书)(1)

《风险的接受:社会科学的视角》

玛丽·道格拉斯 著

熊畅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

2022年6月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但对“风险”,我们仍知之甚少。某些风险被人们广泛认知和重视,而其他风险却被忽略。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深入社会内部,从人们的日常对话、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编造的借口中掇拾出常识性的风险观。通过比较不同社会感知、归因风险的差异,解释了道德、政治等因素如何形塑风险,达成社会整合。她对当时的经济学、科学与心理学进行了批判,认为鼓吹现代风险识别的技术中立性,实则撼动了风险作为理解和处理危险事物方式的存在本身。

风险感知在何种程度上是私人化的?

眼前的世界是危险还是安全?

新风险裹挟新名词而来,而旧风险也并未消退,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人类去往何处?

玛丽·道格拉斯在《风险的接受:社会科学的视角》中阐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何处理感知,并且特别关注如何从社会科学领域出发探讨风险感知问题。

畅销好书大全(好书新书)(2)

玛丽·道格拉斯(1921年3月25日-2007年5月16日)著名人类学家,因其对于人类文化与象征主义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风险的接受》缘起

起初,我想撰写一篇有关风险感知的社会影响的文献综述。然而事实证明,要是以通常的文献综述形式来进行,这个任务将很难完成。当需要概括的工作内容广泛而又集中时,我们就得在一个单一的框架中关联讨论诸多外围领域与进展。在此情况下,我们会发现相关工作完全是在问题的外围领域开展,风险感知的社会影响这一核心议题则付之阙如。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将风险感知视为个体的问题,而非社会现象。如果调查是从这个庞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入手,所有的时间和注意力就会被从既定项目上移开,因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实际压根还未成形。最好的策略似乎是,通过思考风险的可接受性,让焦点尽可能集中于社会因素上。随着题目改变,我们会发现把焦点放在这个议题指向的那些分散、特殊之处显然是必要的。对文化的忽视是那么习以为常与根深蒂固,似乎唯有社会科学界经历巨大的变革才能带来改变。

畅销好书大全(好书新书)(3)

本书的主要内容已经严格地由书名描述。它与风险无关。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当前所面临风险的人,我们建议无需再往下读。它也与风险管理无关,那些想要学习如何应对各种风险的人,也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不用再读下去。本书阐述的是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何处理感知,并且特别关注如何从社会科学领域出发探讨风险感知问题。

《洁净与危险》提出的一种研究人类认知的人类学方法在本书中得到了发展。《洁净与危险》主张,人类关注特定的灾难模式,将其视为预兆或惩罚。在此基础上,人们对自然危险的看法,与对社会如何运作的看法总是相互调适的:奖励与惩罚寓于环境之中。《洁净与危险》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除了那些谴责性保留意见——认定它的论点不适用于开明的西方社会。

1978年,时任罗素·塞奇基金会主席阿伦·威尔达夫斯基问我,是否人类学已经把文化分析的范围限定于部落民族与古代文明。我们现代人总是被排除在它的假设之外吗?他关心的是如何解读当代美国文化变革——对技术危险的新认识。能够与他合作完成《风险与文化》是一种荣幸。

尽管这本书继承了涂尔干与莫斯令人尊敬的传统,但称职的评论家们有的说它新奇,有的说它离谱,而且都说它很难读懂。有鉴于此,似乎有必要审视眼下这股相悖而行的知识浪潮。毕竟,面对逆流,关于社会是如何影响认知的论述,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也正因如此,本书有意进行文献综述。近距离检视后,我们会发现,并无浪潮,只有惰性;并无逆流,只余怯懦。

畅销好书大全(好书新书)(4)

风险与文化

专业的风险分析视个体为决策单元,排除选择可能从周边社会获得的任何道德或者政治反馈。道格拉斯则认为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文化的作用,她认为:“一个时代与地方的文化就代表着当时解决政治与环境问题的办法。在很大意义上,它就相当于多重成本–收益分析,平衡所有依赖于他人决策的个体的利益。正是在此意义上,“文化”一词对应着个体的社会环境意识,兼具对抗性与支持性,个体身处其中必须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以及代表社会、以社会的名义去斗争。”

因此,文化也意味着人们知道在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上都应展开协商和谈判,并对无争议的问题一笔带过。文化似乎是识别危险的编码准则。作为判断风险是否适于显现的标准,文化构成了责任分配的一部分。它们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当一个人被问及他所承担的风险时,他必须从某些已在文化上确立的、应有的谨慎行为规范出发去回答。正因如此,一位勇敢的登山者会吹嘘他如何不会因为糟糕天气而退缩;一位顶级滑雪运动员更乐意夸耀他如何爱护器材。二者都否认自己在冒险,并且坚称自己规避了愚蠢的风险。听了很多年著名战役的老生常谈后,军事领导人不得不为他们指挥的部队承担起风险;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胆小怕事或者鲁莽行事,就可能要因那付出生命代价的误判而被放逐甚至被军法审判(Keagan,1976)。每个病人都知道,病人的职责包括与亲友商议,接受他们的建议,或是在病情恶化而又未采纳建议时顶住他们的怒火。决策听从哪个从业人员或哪个政权属于公共批评的范畴。

畅销好书大全(好书新书)(5)

感知疾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风险的感知和对疾病的感知很相似,可能都受到应对能力、责任感和互惠性的标准化感知的直接控制。

在家人与邻居之间应该与谁商议?

应该选谁做内科医生?

后者的权威和可信度从何而来?

在医学社会学中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研究探讨编码这些问题的社会过程。采纳病人角色的个体会发现自己是一个治疗集体的成员,并且自己获得的建议取决于该集体的网络特性。(Boswell,1969;Henderson,1935;Jantzen,1978;Fox,1980)

谣言

根据巴克纳(Buckner,1965)的观点,与谣言有关的重要研究得出的是相互矛盾的结论。他认为,谣言(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要么滚雪球式地增加,要么失去了模糊的细节和荒谬的阐述。1969年,一则谣言——阴险的犹太人密谋将女孩交给白人奴隶贩子,在奥尔良引发了恐慌(Morin,1971)。这是一个滚雪球式的例子,谣言成了一个由中产阶级的天主教主妇和女孩宣扬的、全面反犹的“神话”,根据莫兰的说法,这表达了公民对现代主义和地域文化侵蚀的集体焦虑。卡普洛(Caplow)的理论(1947)认为,谣言传播确切渠道的形成,不仅促进了谣言的扩散,而且还提升了它的真实性:战时,不实谣传附带的负面声望日益增长;民众怀疑之情高涨,对客观性的需求导致谣言和其他信息之间被划出了一条明晰的界限;谣言在言说时被贴上标签,可疑的陈述还附有消息来源的名字。而巴克纳的研究则以谣言传播者的社交网络的互联性(interconnectedness)为依据,提醒人们关注谣言发展的差异。以上二者都暗示了规律的互联性与可信度之间的联系。专家的可信度经常因涉嫌既得利益而受到质疑;据说人们怀疑自己过去受到欺骗的程度会影响公众对核技术的认知。这一议题的重要性已由森(Sen,1977)对1943年孟加拉饥荒期间谣言对粮食供应造成可怕影响的描述表明了。

信息的社会控制这一话题无疑值得重获关注。1962年,詹姆斯·科尔曼曾这样提及早期涉及合群性(gregariousness)(社交性)和群体成员影响信息流动的研究:“有关初级群体的文献……强调了群体在塑造世界观和制裁个体成员行为方面的重要意义”。而早在1948年,利昂·费斯廷格就已经写道:“似乎有足够的证据积累表明,社会关系是信息流动的重要因素,但鲜有证据来证明,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异。” 这项老旧的研究缺乏重点,但当它重启时,可以在公众对技术风险谣言的信任问题上,重新找到强有力的聚焦点。

关于主观能力(subjective competence)的研究也是如此。这一概念由阿尔蒙德和维巴在他们对政治文化的重要分析中提出。在社会组织的不同层次上,主观能力似乎等同于风险的自我豁免现象。它意味着,完全不依赖客观标准,一些政治文化在大众间产生了一种他们同样有能力影响政治决策的感觉。不管这种信心是否合理,阿尔蒙德和维巴相信,它是稳定民主政体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会尝试把自我豁免的意识追溯到心理因素上。但相应的政治研究表明,我们应该在社会组织中寻找其根源所在。

我们可以从人们的日常对话、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编造的借口中掇拾出常识性的风险观。从根本上看,它是一个责任的概念。理性人以一个负责任、有道德的人的姿态,面对他自身社会里公众批评的公开审问。责任的文化编码也是风险感知的编码。

*本文摘编自《风险的接受:社会科学的视角》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查看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风险可接受性中的道德议题

贫穷者风险益盛

后代的权利

向道德原则致敬

第二章 一个新分支学科的诞生

风险的定义

公众的风险意识

风险–收益

批判“风险–收益”

批判生态学方法

自世界的行动者模式内部看风险规避

自然原因

应对

第三章 风险感知

自我豁免

记忆研究

教育的缺陷

原始思维

归因理论

价值综合征

基础性方法

选择性注意

第四章 选择与风险

圣彼得堡游戏

风险的五年探索期:在新效用框架下

阿莱悖论

复杂性

社会阶级的冒险

第五章 自然风险

灾害研究

好奇心的社会控制

合理性结构

职业忠诚

督查机构

第六章 可信度

显著性

风险转移

感知疾病

赌博

合理伤亡

犯罪受害者

谣言

第七章 寻求风险与“安全第一”

启发法

人生机遇的感知

文化行为建模

第八章 制度约束

关注不幸

规模效应

感知的制度约束

道德承诺

第九章 编码风险

宇宙阴谋在中非

参考文献

致 谢

译者介绍

熊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兴趣:风险、金融化、制度。

名家推荐

这种将风险视为一种社会构建现象的观点,是对风险分析既有研究的一种创造性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补充。

——《自然》杂志

作者提出“风险认知的文化理论”,认为人们对危险的抱怨不应该被视为表面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去发现什么形式的社会组织正在被捍卫或被攻击。

——《纽约时报》

精彩绝伦的作品,影响深远,读起来令人愉悦。

——阿马蒂亚·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周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