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为而不恃)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道自然,若有规律可循,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弓举的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松了就把它拉紧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普遍的人类法则却不是这样,它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将自己多余的奉献给天下缺少的人呢?有“道”的人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天道无极,发育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大中至正,无党无偏,往来迭运,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盛阳衰,则抑阴扶阳;阳盛阴衰,则抑阳扶阴。消盈补虚,与时偕行,生生化化,成自在无为、万年不敝之天。

人道不同,取民脂膏,饱其囊囊,往往损不足以奉有余。财愈厚而愈积,利愈高而愈增,名愈响而愈夺,全不顾天之道阴阳调和之理,更不能法天道而顺人情,更不知应损则损,应补则补,大道求‘中’的道理。待民怨四起,祸随之到。故人道以“有为”而累,天道以“无为”而尊。

有道圣人,效法天道顾顺人情,当损则损,当补则补,虽有心所为,也是顺承天道而已,绝不自重自己的做法;至诚而为,不居其功。辅佐天道无为化民,虽不归自然运度,却无张扬有为的痕迹;虽成物功绩赫赫,但从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才能。

凡人处世,能效法天道,消除物欲的贪念,减损掉自身多余的,补偿给需要得到的人,就能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能如此而不具功,低调行事为平常,生活自然心安理得,不期中天报自会降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