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

横行汉中三十年(横行汉中三十年)(1)

在90多年前,川北陕南一带,每逢婴儿夜啼,父母七手八脚哄之难寐时,总会提到一人:“再哭,就叫王三春把你抓去卖了!”

有趣的是,孩子听到“王三春”时,往往立刻止啼,乖乖入睡。

“王三春”何许人也,竟有如此威力?

故事还得从清光绪十年,即公元1884年,四川平昌长垭一户农家,一位乳名唤作“仁娃子”的婴儿呱呱坠地说起。

“仁娃子”,姓王,因为乳名带个“仁”字,“仁娃子”年纪稍大,待上学发蒙时,就有了学名“王汝仁”。

王汝仁性格倔强好胜、记忆力超群。在私塾读书时,他就一年读完了“四书”。私塾先生夸赞他是神童,认为他是可造之材,早晚能够步入仕途,货与帝王家。

然而好景不长,他的父亲因病故去,跛子母亲杨氏无力供他读书,他便辍学在家,以务农为业。

横行汉中三十年(横行汉中三十年)(2)

眨眼之间,仁娃子从弱不禁风的少年,长成五大三粗的壮小伙。20岁那年,他成了亲,新媳妇跟母亲一个姓,都姓杨,此时恰是光绪三十年(1904),庚子之乱后,大清推行“新政”,新旧交替时,恰是社会秩序纷乱的“调整期”。

此时,社会上倚强凌弱、以大欺小、以众暴寡之事层出不穷,这不,仁娃子也遇上了。

当地王氏族长王宗林看上了仁娃子家的几亩水田,声称这是自家的地,只是因为过去长辈施恩,才给了王汝仁的父亲使用,现在王父已死,应该“物归原主”。王汝仁哪受得了这气,就偏偏和能文能武的王宗林“犟”上了。

这王宗林可不是什么善辈,在当地欺行霸市,没人敢说个“不”字。又因为此事发生在王家内部,外人更不会管。仁娃子这亏是吃定了。别人看来,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王汝仁把地便宜价“卖”了,收点铜钱补偿补偿就算了。

可王汝仁偏不吃这一套,挺起胸膛,公开与王宗林骂嘴打架、提刀动武。

可惜,王宗林人多势众,王汝仁被打得足足在家躺了小半个月。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官府控告?”王如仁说:“在这个世道,与其求官,不如求我自己下个狠心。”

于是,伤势刚好,王汝仁就和做蓑衣匠的亲戚王汝友一道,半夜上了山,还烧了王宗林的一间茅草房子,让自己被“挂了号”,以示“不混出头来,绝不返乡”。

横行汉中三十年(横行汉中三十年)(3)

就这样,王汝仁“不仁”了,进了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和今天汉中南郑一带,做起了劫道的营生。

由于王汝仁读过点书,又有勇有谋,很快,王汝仁便纠集了数十位流浪汉,建立了自己的队伍,这时,他也不再叫“王汝仁”了,而是要别人都叫他“王三春”,意思是自己只活三年也要轰轰烈烈过一世。

一开始,王三春只是“小打小闹”,做些拦截过往客商收钱的买卖,真要“出名”,还待民国10年,也就是1921年8月。

当年,正值直皖战争后,陕西都督陈树藩下台,新陕西督军阎相文在一个月前刚走马上任,陕西上下乱如沸粥。

王三春闻讯带着数十弟兄由四川闯入汉中镇巴县,在南区绑票。一时间,汉中富户人人惊惶,个个都知道了“王三春”的威名。

许多被绑者也是靠亲人变卖家产,这才保下一条命来,有的人因为交不出赎金,也就再无音讯了。

横行汉中三十年(横行汉中三十年)(4)

王三春因为有了这次绑票的经历,还有筹集来的资金,开始“招兵买马”,购买武器,匪绺子规模一下子又扩张了几十人。

这下,就引来了官府围剿。民国十三年(1924),王三春被南区区长王应钦缴械,送县城关押,不久越狱逃跑。1925年,王三春报仇到镇巴县渔渡坝抓王应钦未获,抢走区署仅有的三支步枪。

民国15年(1926),王三春组建“镇槐军”,自称家长,镇槐军总部称“吉祥部”。王的大老婆邓芝芳,善使双枪,统率一个营。另外三个营由田乐德、华得来、陈相如率领。王每到一地,各营互为犄角驻扎。王的另一个老婆叫周桂芳,是1926年下半年从新溪黄家岭学堂抢来的学生,有文化,主管王的文书。

横行汉中三十年(横行汉中三十年)(5)

镇槐军打着“劫富济贫”旗号,出没川陕边境,打劫行商富户,绑票勒索赎金,裹胁贫穷百姓入伙,队伍很快扩展到2000多人,活动于镇巴、南郑和四川南江一带。民国20年~22年(1931~1933)间,接受了国民gov招安的王三春盘踞镇巴县,封官委职,设立税局征税,设立铜元局造铜元,又印造布币发行。王部最多时达5000人。

1933年,汉中的红军29军队伍经过王三春所在地,红军想收编王三春,王三春不同意,但在红军和KMT军队起冲突时,又在坐收渔翁之利——收编被红军打散的其他股匪,令势力进一步膨胀。

此时的王三春,已经没有了“王汝仁”的“仁”了,而是十恶不赦、残忍嗜杀。有一天,王三春有警卫连长王普益打的旗子忽然倒了,按土匪规矩,倒旗就要杀人。于是王三春命令部下,在村里抓来一个老乡杀了,然后才把旗子升起来。 又有一次,王三春与王普益一起饮酒取乐,王三春说“有猜拳饮酒,吃菜饮酒,你见过杀人饮酒么?”王普益说:“没见过”。王三春说:“我叫你见见。”于是命令左右杀一个人,然后哈哈大笑地饮酒。

由于王三春民怨甚大,又在国民gov和红军的战斗中“出工不出力”,还趁机坐大,蒋介石和川军的刘湘就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将王三春部封为“四川‘剿匪’总司令部第一纵队队长”,命其在1934年3月30日由城口经万源东向县城进攻,与红军激战于冉家坝。不料背后突然开来刘湘的范华旅,正好把他夹在红军与范军的中间。王恍然大悟,方知刘湘借刀杀人,遂调转枪头与范军对峙。红军闻讯派政工人员魏传统与王密谈,达成停战与彼此互通有无协议。

王部与红军停战后,刘湘调动所部和驻防陕南的第十七路军合力围剿。因双方兵力悬殊,王只得逃往湖北竹溪县,随后又率余部七八百人分散流窜陕南,重整旗鼓,终于重新占据镇巴县,引起国民政府和西安行营的焦虑不安。

横行汉中三十年(横行汉中三十年)(6)

1937年春节,王派部下数十人伪装乞丐,在靠近镇巴的四川万源县城侦察情况。1月12日,数百名匪徒从四面八方拥进县城,抢走枪枝100多支。王三春重回镇巴后,奸掠烧杀,故态复萌,人民群众恨之入骨。王见失去民心,不得已率残部东下安康。到安康后,国民党命令已经接受收编的苟伯当团从四川去招编王的队伍,王仍坚持“受调不受编”的原则,不愿投降。可是此时,其小老婆周云秀与其指挥官田希贞早已勾搭很深,极想摆脱王。苟团来不久,周、田即带数百人投苟。王三春势孤力弱,被迫渡过汉江,到宁陕、佛坪及秦岭山地进行活动。不久即遭国民党一个师的围攻。1939年,王三春因部队粮食困难,不得不化整为零,进行分散活动。他本人和其妻邓芝芳一起,藏在一户老百姓家里。王三春无奈终于率众下山,官军于年底在户县铁索桥北太平峪,捕获王三春及其妻邓芝芳,1939年12月下旬户县坐马车到西安住预一师留守处。至此,动员近万人,为时一年整,终于将这个窜扰抗日后方,蹂躏陕南人民的巨匪擒获了。

巨匪的就范下山,轰动了西安的军政界。省保安司令徐经济和司令部的高级幕僚,纷纷到留守处会见王三春,并有消息说蒋介石要召见他。师长谢辅三已准备了护送去重庆的人员。蒋鼎文的意见:将这人留下,万一将来战局演变,在秦岭山区发动游击战时,这个人是有用处的。但听说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不同意,他认为王三春扰乱后方,破坏抗日,使陕南多少人家破人亡,田地荒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因为于是国民党的元老,有些地方蒋还得迁就他。就这样,王三春被押送到西华门保安司令部的看守所,押了一月多,最后被枪毙了。也有这样的说法,1939年12月31日,蒋介石下令将王三春在西安处决。

参考资料:

1、川陕巨匪王三春(十五月亮)

2、民国巴山第一悍匪,纵横川陕20年,虽非善类,生平却极富传奇色彩(大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