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荀子二十条经典句子 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荀子二十条经典句子 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

荀子二十条经典句子 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

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荀子身处“诸侯异政,百家异说”之乱世,亲眼目睹了长期分裂导致的山河破败、礼崩乐坏,因此深切渴望“四海之内若一家”。为此,他“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视十二子为阻挠大一统进程之大患。本篇先是对六种学说的十二个代表人物一一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然后以能否为现实政治所用为标准和出发点,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对“士君子”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作了要求。

稷下读书会特别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大出版社的经典读本,以便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品读《荀子·非十二子》。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稷下读书会因此倡导以“每日一悟”的方式品读国学经典,具体方式如下:

1. 稷下读书会每天整理一段原文,结合注释和译文,供书友阅读;

2. 书友选择每日头脑最清醒时学习、思考;

3.建议整理记录感悟,或写在纸上,或发到文章下方的评论里与书友交流。


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评注

【原文】

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奸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心;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此三奸者,圣王之所禁也。知而险,贼而神,为诈而巧①,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治之大殃也。

【注释】

①为:通“伪”。诡诈。

【译文】

用尽力气而不合于民众的需求,就叫做奸邪的政务;费尽心思而不以古代圣王的法度为准则,就叫做奸邪的心机;辩说比喻起来迅速敏捷而不遵循礼义,就叫做奸邪的辩说。这三种奸邪的东西,是圣明的帝王所禁止的。生性聪明而险恶,手段狠毒而高明,行为诡诈而巧妙,言论不切实际而雄辩动听,辩说毫无用处而明察入微,这些是政治方面的大祸害。


中华书局·方勇 李波评注

【原文】

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奸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心;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此三奸者,圣王之所禁也。知而险,贼而神,为诈而巧①,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②,治之大殃也。

【注释】

①为:通“伪”。诡诈。

②惠:当为“急”字(王念孙说)。

【译文】

所以费尽全力而不合百姓的要求,叫做奸事;绞尽脑汁而不合先王的法则,叫做邪心;能说善辩,善用譬喻,反应敏捷而不合礼义,叫做奸说。这三种奸邪,是圣王所禁止的。聪明而阴险,心狠手辣而善变,行为奸诈而巧妙,说话不切实际却头头是道,论辩毫无用处却明察秋毫,这是治国的大祸害。


商务印书馆·方达评注

【原文】

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奸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心[1];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此三奸者,圣王之所禁也。知而险[2],贼而神[3],为诈而巧[4],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5],治之大殃也。

【注释】

[1] 律:效法。

[2] 险:险诈。

[3] 神:机变。

[4] 为:通“伪”,虚伪。

【译文】

所以费尽全力而不合百姓的要求,叫做奸事;绞尽脑汁而不合先王的法则,叫做邪心;能说善辩,善用譬喻,反应敏捷而不合礼义,叫做奸说。这三种奸邪,是圣王所禁止的。聪明而阴险,心狠手辣而善变,行为奸诈而巧妙,说话不切实际却头头是道,论辩毫无用处却明察秋毫,这是治国的大祸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