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把做服装这行业的叫-----裁缝。

顾名思义,把面料裁剪成一块块的,然后,早些年是用纯手工针一针一针的缝起来,后来,缝纫机的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缝纫效率。也为服装工业化提供了基础。

传统裁缝发展趋势(裁缝的工业化)(1)

当每一块面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衣服,呈现在客户面前,都是裁缝辛勤的结晶。技术的体现,客户的认可就是裁缝们收获的美好!尽管过程复杂艰辛。

国内七几年时好些地方都没有通电,电烫斗都不知道在那个地方。那做衣服时,怎么熨烫衣服呢?

传统裁缝发展趋势(裁缝的工业化)(2)

那时候有一种烧木炭的烫斗。用木炭放在一个烫斗模样的容器内,让木炭加热底板,上口有个排烟孔,酷似一个轮船的烟囱。等烫斗温度起来后嘴巴含一口水喷到面料上,然后用烫斗一熨,的确良面料就可以熨平服了。当然,棉布一般用指甲刮一下就可以。那时候上浆糊的活还多,长指甲几乎是裁缝必备。

尤其订唐装,老太太的对襟大褂上的一字扣,指甲压实扣条,订起来扣型效果都要立体得多。

得益于改革开放,街道及个人可以开办工厂了,服装产业,服装工具,服装机器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发展。

由脚踩缝纫机到家用缝纫机加个小马达,工业用缝纫机由加油的半自动缝纫机到自动加油高速缝纫机,再到单片机控制的电脑缝纫机,现在各种电脑模板机也是普及开来。

裁衣服的剪刀看似没啥改变,但是工业用的可以说是巨变中。当年,由小圆头手推电剪到直刀式电剪,再到现在慢慢在升级的电脑激光全自动裁床。

服装成衣的加工也由裁缝总工被分割开一个个工种细分:从设计,制版,裁剪,缝制,小烫,锁眼钉扣,大烫,包装。

每一个工种里又分开很多细分小工种,譬如缝制里面还分整件与流水。整件呢就是个人完成整件衣服的缝制。

流水呢是指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分别做这个衣服的某一个工序,分工协力一起完成这一件衣服。这过程极大地减低了工艺难度分担,一个流水小组有几个挑大梁的师傅在,再配一些手艺差的做做边边角角,就这样高低搭配下,一个流水组就运转起来了。有些师傅就这样做了十几年服装的,自己个人都完成不了一个整件衣服大有人在。

开始工厂招工是,来来啊,考试!考试!做不了整件的不要,手艺不好的不要!

后来,做流水吧,有点手艺的要,能安排的要!

再后来,是人都要,哄进来一个能做个半年的奖励500!

下面聊聊制版,服装制版(pattern making)是现代服装工程的一部分: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制版)、工艺设计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制版在中间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服装设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制版讲三准一全,款式,尺寸,细部计算准。

面,里,衬,工艺。

服装设计师手稿不能准确表达立体真实服装效果,更不能做功能性实验,为保证服装活动,舒适,美观,现代服装工业化生产前要进行首件产品样衣试制。

这一切都要从认识人体原型开始:

服装原型是符合人体基本穿衣要求的、没有款式特点的最基本的服装纸样。而这个最基本服装纸样结构最初是通过人体调查、立体裁剪和反复试样得到的。

服装制版的方法分为平面制版、立体制版(立裁),80%甚至100%的产品是依赖于平面制版完成的。即便是立裁,最终还是要已平面来复形体现。国内的平面制版多用比例法,或者短市寸法。

日本平面制版则是原型制版演变而来,文化式与登丽美原型因同亚洲人形体相适应,也有相对合理的数据及理论支持,因而在国内也是引用借鉴最多的原型。这些通过人体的基本形态推算制出的平面结构方法,符合人体基本穿衣要求,甚至可以适用于任何服装款式的变化。

立裁通常包含5步:1. 备布(Preperation of muslin);2. 垂平(Droping);

3. 墨刻(Marking);4. 琢形(Trueing);5.追影(taecing)。

服装打版要具备一定的工艺基础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的版型不管画到哪一个部位,该部位你一定要清楚它的工艺,不然很多时候就会出现打出来的版型不符合车不起来,或者效果相去甚远。所以,自己能做出来,而且做得比较好才是最棒的。

服装打版除了手工操作外,现在企业都要求用电脑操作,就是服装电脑CAD,CAD有很多种软件,服装CAD虽说软件种类多,一般会选富怡以及ET软件学习,比较有代表性。基本的操作原理是差不多的。

服装CAD是要建立在手工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手工基础,直接学CAD那只是学会用工具而己,是画不出打版式的,电脑只是代替了纸笔而已,并不是电脑接管了人脑。打个比方吧,好比是个人写字,看个人的功力与手法,可以说每个人的字迹是不会相同的。那么,制版也是这个道理。每个人的理解,功力不同,版型出来的效果也绝不一样。

最重要的,电脑带来的这三方面的提升是巨大的,当然,别的方面也是。但这三方面值得说一说:

1,精度,以前的制版误差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用市尺单位,那时候用划衣粉在面料上直接划衣服片子的形状。这时期的误差一两公分都是稀松平常。后来,工业用服装制版换用公分,外贸用英寸。这时期是用铅笔画在牛皮纸板上的,误差基本可控在两三毫米内了。到了电脑时代,CAD制版的尾缀精度是两位小数点,理论上误差是零。

2,效率,这块的提升咋说呢,好比丢了自行车换成小轿车。记得以前放个款式的尺码,(就是把衣服一个尺码放大或者缩小成四五个尺码)吭哧吭哧的一天搞好一套。现在呢?几分钟而已。以前裁床师傅排唛架,可怜擦来擦去地改,一个唛架半天都搞不定,复杂点的要搞一天,现在呢?三分钟够了。

3,存储,以前的样板是纸样,几年下来,墙上挂的是到处都是,不常用的堆的是小山一座。苦的是,万一要老款翻单,那找起来真费腰费手。更要命的是,碰上缺胳膊少腿的样板,还要花很多时间来恢复。现在呢,只要有款号,十几年的老款几秒种翻出来。更是不占一点空间。

当然,也得益于服装行业全方位的提升,尤其效率!大家看看这些年,同期来看,(杭州的行情) 泥水瓦工;木工等,他们的日工资反而是提升最大的!叫他们这些工种干一天,五百一天他们不一定干的。可服装呢?工厂流水线师傅日工资才约么两百多。有人说你们服装轻松没技术!我们泥瓦木工辛苦!

可是你想,没技术你可以把衣服缝起来吗?一天十三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一个月2到4天的休息,轻松吗?

也正是服装人努力,现在市面上,高中低各档的衣服琳琅满目,没有这些工业化,价格绝对要在目前基础上翻翻的。

这些,简单来说是服装设备工业革命的隐形红利,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或许也不认可。

这一代服装人正在老去,而未来......,因为苦及待遇低,则少有人来。

服装产业设备的升级还在行进中,服装的品质,或者工艺难度也在为了适应市场而在变化中,相信设备会越来越好,而别的则是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