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有县无城、封闭落后的农业县。经历40年改革开放,这里成为中国中部崛起高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四年领跑中西部,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城。红网时刻推出“探寻‘中西部第一县’40年高质量发展路径”系列报道,走近敢为天下先的长沙县,见证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解析长沙县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今天为您推出系列报道之二《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 | 长沙县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1)

三一18号厂房。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2)

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长臂架泵车。

经济产业一树繁花,新旧动能迭代转换,长沙县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已成为一只值得解剖的麻雀。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从“一柱擎天”到“三驾马车”,从“三大支柱”到“全面开花”,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型产业崛起,特别是新科技、新产品、新模式成为长沙县经济驱动的新竞技场。

产业转型升级华丽转身的背后,是经济增长战略支撑点的悄然转变。用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的话说,“长沙县在新旧动能转换上最大的坚守就是稳中求变,也就是方向不变,方法一直在变;蓝图不变,重点一直在变。”

一根柱子支不起“琼楼玉宇”,多根支柱才能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工业强县的长沙县,能否用二产的强大带动一三产业的全产业发展?长期以来,长沙县一方面跳出传统产业看工业,持续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跳出工业看全产业,充分运用“闲棋冷子”,布局区块链、新能源、农业 旅游等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通过深入研判国内外市场变化和产业兴替带来的战略机遇,我们或大力扶持,或提前布局,或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超前下好先手棋是我们抓住战略机遇的一个法宝。”曾超群说。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3)

上汽大众生产车间。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4)

博世全新工业4.0示范线与传统生产线对比图。

蝶变回望:演绎春天的故事 创造“一柱擎天”

长沙县的蝶变从“春天的故事”开启,走的是一条“求稳求全求新”的“三求”路径。

具有两千多年轨迹的长沙县,拥有灿烂的历史,却长期处于“有县无城”的尴尬境地。“50亩地一个圈,72家房客挤破天。”说的就是长沙县委、县政府及所属机构共70多个单位,都紧巴巴地“寄居”在长沙开福区潘家坪一带。

1992年春节的脚步来得特别快,几乎不见雨雪,路边的小草已经泛出一片新绿,湘江两岸一阵阵软软细细的和风吹过,那是春的来临。人们敏锐地感觉到,有一种气息在悄悄传递。3月6日至9日召开的长沙县人大第十一届三次全会,几乎天天艳阳高照,春意盎然。代表们竞相传播着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更激起了长沙县改革先行者们创新进取的无限斗志。

当年4月,长沙县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是先造城,另一种观点则是先兴业。最终“先治坡,后置窝”成为共识,这一共识也形成了“先搞开发区,后建新县城”的决策。

望新乡,是星沙的“前身”。放眼望去,望新乡虽满目荒芜,但是地理位置好,尤其是离长沙市区很近,107国道和319国道也在附近。一班人一合议,县城和开发区有了“新家”了。

200万元的开发费,从各部门选调40名精干力量,组成了“星沙开发区指挥部”,打下了开发建设的第一根桩。

在长沙县产业发展史上,1994年是值得让人回眸的一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湘鸿回忆,这一年,长沙经开区被确定为湖南省级重点开发区,带着创业团队在此创立进军工程机械,园区实现工业产值零的突破。

一块沃土必能催开繁花似锦,产业集聚,既是相互竞争,也是彼此孵化。随后,、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引进与落户,长沙县由此打造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年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3%、全球总量的7.2%,到如今已被誉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2000年2月,长沙经开区跻身“国家队”。

张湘鸿自豪地告诉记者,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在700多米深的地底。历时69天后,矿工被以智利政府为主导、世界各国参援的“多国部队”全部救出,创下了被困地底时间最长、被困深度最深且成功生还的“世界奇迹”。在此次救援中使用的关键设备,就是三一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SCC4000履带起重机,将中国制造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受到称赞。

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代,有太多瞬间值得被记录。在三一集团展览馆内,还珍藏着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长臂架泵车,它诞生于1998年,那一年,凭借拖泵产品做到年收入逾2亿元,在行业站稳了脚跟。员工们更难忘2008年“三一节”上豪奖“金牌员工”的故事,激动眼泪、沉甸巨奖与自信荣耀齐飞,那时,三一已经成为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首家销售过百亿的民营企业。

这一时期,已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者。这个龙头企业在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工程机械配套企业,使长沙县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不断完善,工程机械已是“一柱擎天”。张湘鸿告诉记者,2011年,迎来业绩顶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近五成。这一年,长沙县工程机械产业实现产值915.7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4%,是其余两类产业产值总和的近4倍。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5)

蓝思智能生产车间。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6)

8月26日首批10个区块链项目签约现场。

蛰伏布局:转型升级加速度 并驱“三驾马车”

顶峰过后,必有寒冬骤至。这是人类历史的规律、经济发展的规律。历经10多年高速发展后的工程机械行业极速掉头,陷入断崖式下跌。

“2012年至2016年整个行业下滑了75%。”三一集团副总经理、总裁办主任陈静回忆,那几年,停止了员工招聘,公司每一笔账目都由董事长亲自过问,漫长的时间里,曾经频繁曝光于镁光灯下的“三一”几乎淡出了所有主流财经媒体的版面。

全球行业寒冬漫漫,长沙县同此凉热。数据显示,2013年,长沙县规模工业企业混凝土机械产量较上年减少6000余台,挖掘机产量减少3000余台,压实机械产量减少近2000台,工业增长速度较2011年骤降了逾两倍。

而就在此时,蛰伏已久的力量正在兴起,长沙县“波浪式接力与循环”的经济脉动讲出了一个发展好故事:从1995年就已经初现雏形的三大产业,他们一直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新鲜血液,也就是今天我们强调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变奏曲。

这个蛰伏就是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新兴战略型产业的超前布局,与工程机械形成“三驾马车”。

2011年,作为手机防护玻璃面板行业开创者的蓝思科技入驻长沙经开区,新的厂房就建在曾经的LG曙光旧址上。

2012年9月,一架直升机在长沙经开区上空缓缓升起,机舱内坐着的,是上汽大众的选址团队和经开区招商团成员。三年后,上汽大众长沙工厂建成投产,成为湖南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实业投资项目,“空中选地”的故事流传至今。

二次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推进,长沙经开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配套,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下游产业紧密衔接,各行业有机配套融合。几年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发展成为园区首个千亿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完善。

蛰伏的力量除了体现高远的视界,还要体现求新的追逐,说到底就是对经济事物趋势与规律的把控能力,这是一种洞悉力与决策力。

近年来,长沙县一方面结合园区“两主一特”产业定位,全力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引进、落地、建设,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

走进博世汽车的生产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高速运作,收放自如;工人们穿着干干净净,在电脑显示屏前人机对话;庞大的物流系统自动取件、发货……从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的智造魅力令人惊叹。

“与传统产线相比,工业4.0生产线效率提高30%,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30%。”在博世长沙防抱死刹车系统马达装配车间,传统流水线和工业4.0生产线隔着不足2米宽的过道同时运转。这家在长沙扎根14年的企业于两年前进军工业4.0,总经理魏彦介绍,到2020年将完成全厂100多条生产线互联,届时,人、机、物互联的工厂,将会更精准、高效、智能,释放更大能量。

这只是长沙经开区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整个工厂可实现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三一的18号车间被称为“最聪明的工厂”;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拥有机器人900多台,平均每60秒就能生产一台新车,5种车型共线生产;于今年开工的中国铁建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将为长沙打造下一个百亿级产业……

跳出传统产业看工业。在“中国制造2025”成为经济发展最令人瞩目的注脚的当下,长沙经开区正朝着“智慧园区”奋力前行。截至2017年底,长沙经开区共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家、省级智能制造企业5家、省级智能制造车间1个、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3家。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7)

星沙区块链产业园效果图。

长沙产业突围 培育新兴产业(从一柱擎天到一树繁花)(8)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

再下一城:跳出工业抓产业 放眼“全面开花”

产品在升级,思维在转型;转型,源于产业的革命,升级,因为科技的创新。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是过去几年来长沙县的核心命题。上自长沙县、乃至长沙市主政者,下至企业主,无不心系于此。

“春江水暖鸭先知。”比政府更早感受到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自然是在市场中打拼的企业。一栋被称为三一集团“智慧大脑”的科研办公楼,如今被改造升级为公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外开放企业产业链资源以及市场渠道,孵化一批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优质项目和企业;对内产业分工不断细化,通过创新裂变出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生态。像三一这样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故事,正在长沙经开区不断上演。

从2016年起,长沙县又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大幕。“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的新蓝图全面铺开,长沙县的综合实力也随之继续高位进位,城乡品质明显提升。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在区块链底层技术仍欠成熟、场景应用尚未爆发的当下,布局区块链,对于不沿边不靠海的长沙县而言无疑是一着“闲棋冷子”。但在长沙县决策者看来,区块链作为下一代颠覆性技术,将区块链打造成新产业,恰恰孕育着县、区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今年8月,湖南首个区块链产业园——星沙区块链产业园正式开园。长沙县再一次勇立潮头,抢滩区块链产业,先后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举行区块链院士高峰论坛、成立星沙区块链产业园、建设国内首个区块链安全技术检测中心、搭建区块链院士工作站……

同样有此深意的还有今年10月,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大陆集团与长沙经开区签约。站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大陆集团的引进,将成为长沙经开区布局以完整产业链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动力、以创新研发为支撑的汽车产业新生态的新起点。

“作为工业强县的长沙县,如何跳出工业看全产业,在工业更强的基础上融合、均衡发展?”在曾超群看来,每一个看似不经意布下的闲棋冷子,实际上形散神聚,一旦成功,都将成为长沙县未来产业新的增长极。

26年前奠基的长沙经开区已经成为长沙县当之无愧的经济顶梁柱,而两年前正式启动建设的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黄花综保区的意义也正在凸显。截至目前,临空经济示范区已引进厦门航空、圆通速递等航空服务、物流、高端服务业领域的重大项目29个,黄花综保区内注册企业达276家,今年前10个月实现进出口额16.68亿美元,一个新的腾飞窗口已经发力。

今年6月,蓝思科技总投资100亿元的黄花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将利用临空的平台优势布局5G产业链,预计达产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新增税收10亿元。

可以预见,“临空优势 网络无界 产业集聚 生态链”的电子信息新优势极有可能在这里书写新的传奇。

经过几年的调整,长沙县的经济格局由“三驾马车”发展为多元共荣,经济形态由工业产业发展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壮大了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在黄花镇催生出一座航空新城;浏阳河畔的黄兴镇,长沙会展“航母”已从这里起航,就在前不久的农博会上,这个小镇容纳接待了40万中外客商和市民。

每当霓虹初上,晚霞飞悬,松雅湖这一弯湖水被染成金黄,如梦似幻,流光溢彩。让人们更憧憬的美好图景是,金融、咨询、设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服务外包等商务服务业正在这一弯湖水旁风生水起,脉动蓬勃。

从巍峨雄伟的影珠山到十曲九弯的浏阳河,从粉墙青瓦的黄兴故居到庄严肃穆的杨开慧纪念馆,从金井“茶乡小镇”到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长沙县全域旅游已有了大气象。

长沙县握着思想方法的方向盘,踩着动能转换的离合器,操纵着临空经济的升降机,一种纵横驰骋的英姿正昭示着未来的更大崛起!(记者 贺弘联 谭忠欣 李蕙蕙 熊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