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音输入的方式来打字幕,效率确实高很多,但大量的同音错误随之而来。有些错误特别明显,可以一笑了之。但有些错误不是那么明显,如果不加以辨别,就容易“谬种流传”,给规范、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带来不良影响。

下面,老小孩就近期视力所及的5条错误字幕,谈谈个人看法,供各位亲爱的读者参考。

1.送课上门与送客上门

茅坑前翻跟斗歇后语(简析5条错误字幕)(1)

茅坑前翻跟斗歇后语(简析5条错误字幕)(2)

某电视台报道某地交警上门宣讲交规的创新做法,标题是“交警定期送课上门”,可当交警宣传讲师介绍具体做法时,字幕把“送课上门”同步显示成了“送客上门”。

交警送课上门,是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服务意识的体现。交警送客上门,是什么意思呢?这客人是谁?要送到谁家去?这是交警的职责吗?……令人看了不禁浮想联翩。

新闻报道讲求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并非直播形式的新闻节目,在播出之前检查一番字幕的用字用语,应该不会太难。

2.河里怎么“覆”?“草壳”是什么?

茅坑前翻跟斗歇后语(简析5条错误字幕)(3)

茅坑前翻跟斗歇后语(简析5条错误字幕)(4)

传统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提到“学”有一句套话: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凫的,草窠里蹦的,大小买卖吆喝,各省人说话,都是学的内容。

某综艺节目里,一相声演员提到这段话时,字幕把其中的“凫”、“窠”同步显示成了“覆”、“壳”。

凫水,意思是游泳。河里头凫的,意思就是河里游的。覆,常见意思有覆盖、颠覆、覆灭。这几个意思在“河里头覆的”里都说不通。“凫”字在普通话里其实是二声。我们听相声时,偶尔会听到一些词语发音不一样。这里“凫”念四声是一例,再如把“学”念成“xiáo”,应当是相声传承依靠口口相传的一个痕迹。

窠,读音kē,动物的窝。草窠,草丛的意思。鲁迅先生小说《祝福》有句:“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普通话里没有“草壳”一词。草也没有壳,说不通。

3.云雾可以“照”吗?

茅坑前翻跟斗歇后语(简析5条错误字幕)(5)

某小品演员在某综艺节目里“作诗一首”,其中有句“峰峦迭起云雾照”。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仔细想想,太阳可以“照”大地,云雾可以“照”吗?云雾本身不是发光体(除了在科幻电影里),通常也不会出现反光的云雾“照”大地、“照”山谷的情况,因为云雾总是“笼罩”着大地、“笼罩”着山谷。

4.禾莞是什么?

茅坑前翻跟斗歇后语(简析5条错误字幕)(6)

最后来看看题头图片里的“禾莞”。这张截图来自介绍河源连平县传统美食“灰水粽”的视频。画外音介绍制作“灰水粽”的其中一道工序时,字幕同步显示“再放禾莞”。“禾莞”是什么呢?

连平县人讲的连平话属于客家次方言,就是客家话里的地方土话。禾,在连平话里是水稻的意思。“割稻子”叫“割禾”。连平话还把“干”“竿”“秆”“赶”等字的“an”韵念成“uan”韵。“禾莞(guǎn)”的普通话规范写法应该是“禾秆(gǎn)”。

勤劳善良的连平客家人,继承并弘扬着勤俭持家的传统文化。丰收时节到了,他们割禾,打谷子,剩下的禾秆一小抱捆住一头,在禾田里竖成一座座小山,就地晒干,捆扎,储藏。晒干的禾秆可作水牛的饲料。播种前可撒到水田里沤肥,又可焚烧后作有机肥。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禾秆还是烧火做饭的燃料,混合黄泥石灰来砌墙,垫在席子底下防寒保暖,还可用来编草鞋织草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