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日,很多自媒体围绕着西工大某应届生找工作0 Offer的事情展开论述,讨论计算机就业是否进入寒冬。

关于计算机行业就业难(计算机就业进入寒冬)(1)

作为一个IT行业近25年的从业者,有些文章看着有点点烦,但也不想去和别人吵架去,年纪大了要修身养性不是。今早看到自己的一个群里有个人又发了篇类似的文章,因为是自己的群、啥话不说也不合适不是,所以想着那我就列举一些事实及观点、但不说结论吧,留给各位看官自行评判!

一些事实及观点

【注】下文中的“计算机”一词,如无特别说明,等同于“软件”一词。

1.各行各业都差,这个是大环境导致的。有兴趣地去看看其他行业是个啥情况。这个大环境会怎么发展,天知道;

2.各大厂的确在缩招。学计算机的,天天津津乐道的大厂,抛开华为,涉及的业务领域为:社交、媒体、电商、生活服务(滴滴、机票、酒店等)、娱乐等,社交 媒体自行扩展到了金融、且从老百姓入手。 需要国家力量把控的是:社交、媒体、部分生活服务(如出行)。金融本来就是自作主张扩展的,必须切割。国家对此类平台(或者说资本)的整治,让老百姓有意识的,是从蚂蚁、滴滴开始,其实早就有;

所有这些个,我们称之为“C端通用业务"。这类业务有两个特点:一是高度依赖用户数。假设用户新增减缓,则其营收必然停止增长;二是其业务知识简单,基本是个人就能搞明白,换句话讲就是没有“业务域知识”或者更直白点是“专业性不强”。

上述两个因素,直接导致大家津津乐道的这些个大厂业务被收缩。再叠加大环境,乱世存金,更不愿意扩张。进一步加剧了所谓“缩招”的局面;

3.从上述可引申出的一点是:在过去几十年让大家觉得这个行业都已经发展到头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述几个业务领域(社交.....)发展的比较好。这些领域和每一个人紧密相关,所以容易让每一个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但是,请回过身来观察自己所处的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程度。在具体的行业内,再进一步细分,OA、财会的数字化水平一般是最高的。但假设观察下“业务系统”--就是这个行业用来赚钱吃饭的东西,比如农业是靠种粮食赚钱--其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往往都很差。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进行“业务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需要业务域知识和IT知识的交叉,落实到人,大白话讲:需要开发这类软件的人具备这个行业的知识,否则搞不定。与第2点对应一下是:需要“业务与知识”、“专业性很强”。这一类IT系统,我们称之为“B端业务”或者“G端业务”。B=Business,指企业;G=Goverment,指政府。

这一块,存在太多的空白。

4.计算机行业(估计这么称呼)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横切性”、“快消性”。

横切性是指,它自己其实不算一个行业而是“横切”各个行业。比如,农业需要IT系统(软件、相关硬件)、金融行业需要IT系统(软件、相关硬件)。任何一个行业的变革,都需要它的参与。再换句话讲,除非所有行业都不发展了,那么它也会发展到头。

快消性是指,它的产出物IT系统是有生命周期的,且这个生命周期不长,大概也就几年吧。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有二:它所横切的行业在发展、技术在发展总是会有更快更好的解决方案。前者使得几年前的东西已经不再适用、后者使得有能力做出适用于当前的东西。

5.计算机行业(估计这么称呼)另外一个特性是:成本几乎都在人力上,或者更准确一点,人力成本在总成本的占比远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它具备薪资水平较其他行业高的基础(注意:我说的是高,不是远高或离谱地高);

6.目前中国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国产软件替代的问题。主要是:1)基础通用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以及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工具等;2)业务通用软件,如CAD、EDA等工业软件。对这一个遇到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说是因为咱们丑陋、急功近利,诸如此类。但本人的观点是:这个很正常。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化基本在80年代,在我们开始起步的时候,欧美上述两类软件基本已经实现了垄断。对于基础通用软件,生态很重要,也就是说即使你撅起屁股卖力干出一个,假设没有生态也是不行;后者的特征是市场容量小,对后进者非常不友好。因为这些原因使得资本也不愿意投入干这些事情,赚钱吃饭不可耻。

那么现在呢?自家十几亿的体量再加上一帮难兄难弟,具备建造生态的体量基础,再加上别人不卖你逼得你也得建自己的生态;而市场同样由于别人不卖你了就给空出来了。资本都不傻,更何况还有中国淡马锡(希望他们更像淡马锡)。

这,又是一大块空白。

7.大厂的应届生薪资基本是中小企业的2倍。合理吗?说实在的,真不合理。但由于那几个大厂这些年赚钱太容易啦,大把招人一方面真还是有活干、另外一方面可防止竞争对手获得优质人力(注意我用的不是人才),同时再叠加对年龄大了的末尾淘汰,这样会持续让新鲜血液汹涌澎湃、动力十足。这就是30W、50W的主要原因。

8.大厂由于1、2所述的原因,除了今年明显的“缩”,剩下的举措有二:一个是向“B端”和“G端”扩展。但由于“B端”、“G端”与"C端"的模式完全不同,且这些个大厂习惯了“站着就把钱赚了”,同时蚂蚁 滴滴的一系列事情或多或少让获取"G端”项目受限,使得这一扩展进展一般。但相信他们还是会继续下去,看发展吧;二是往华人区扩展“C”端业务,比如新加坡、东南亚等等。这一块,完全取决于这些个大厂自己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干好!

9.结合1、2等,大厂今年明显地“缩”一方面是量变积累、另外一方面还真是那个大环境的原因;而再把1、8结合一下,你说它就从此一蹶不振了吗?反正我不敢断言--也许T讯会没落乃至消亡、但应该会出现U讯的崛起乃至称霸。

10.对于每一个个体,在充分了解了上述1~9点后,如果仍然认为计算机没机会了那你开心就好。但假设你就以30W、50W为动机和动力冲进这个行业,请保证:你很优秀;你对要就业时的大环境有信心。否则,请把它当成一个“行业”来全面、客观看待,而是否选择至少至少不全以30W、50W为动机和动力,而是或多或少有点兴趣、有点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