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凡汉语文化圈的人,一说起“地老天荒”这个成语,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一幅甚至类似于史前时代的遥远荒凉的画面“地”和“天”本是空间概念,配上“老”和“荒”之后居然变成了时间概念,极言历时之久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形容地老天荒的成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形容地老天荒的成语
举凡汉语文化圈的人,一说起“地老天荒”这个成语,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一幅甚至类似于史前时代的遥远荒凉的画面。“地”和“天”本是空间概念,配上“老”和“荒”之后居然变成了时间概念,极言历时之久远。
“老”本来用之于人,七十曰老,转而用之于地和天,形容衰老,比如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因此,天地若老必须有情,或天地本身有情,或观照天地的人有情,正如汤显祖戏曲《紫箫记》中的名句:“合影连心,昆明池馆。织女临河,仙郎对岸。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劫同灰,无忘旦旦。”男女同誓,其情可知。
“老”义既明,那么,“天荒”的“荒”到底有多“荒”呢?《说文解字》:“荒,芜也,一曰草淹地也。”这是“荒”的本义。又可以引申为“远”,而且远的距离有非常具体的所指。据《尚书·禹贡》记载,上古时期,以王畿为中心,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共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乃服事天子之意。据此则荒服为两千五百里之外。
古时交通不便,如此遥远的距离在古人的心目中已经远在天外。贾谊《过秦论》称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荒服本已极远,而竟至于“八荒”,可见野心之大。因此古人将“荒”配以天,称作“天荒”,极言远在天外。王充在《论衡·恢国》篇中说:“匈奴时扰,正朔不及,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内附,贡献牛马。此则汉之威盛,莫敢犯也。”匈奴相比汉朝当然极远,故称“天荒之地”。
“天荒”甚至还比附于人事。五代王定保所著《唐摭言》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比”指科举考试,“解比”指选送应举者参加科举考试。刘蜕是荆南人(今湖南长沙一带),在唐代科举中,荆南地区五十多年来从无一人中举,时人号为“天荒”。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终于有刘蜕考中进士,荆南节度使崔铉特地奖励他七十万钱。刘蜕写信致谢,说:“五十年来只因荆南人不争气才没有中进士,况且荆南离长安也只有一千里的路程,怎能称为‘天荒’?”
这就是“地老天荒”的来历,同理也可以写作“天老地荒”,“破天荒”的俗语也由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