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立新我们是随着一条挂在山间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抵达茶园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散文迷茫的青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散文迷茫的青春(散文周立新青川的清香)

散文迷茫的青春

文/周立新

我们是随着一条挂在山间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抵达茶园的。

一路上,一层一层的白云,稳稳当当地停留在山腰到山顶的树梢旁,一副坐怀不乱的样子,把青翠欲滴的群山装扮得超凡出尘。有些阳光,从大块的迷蒙云缝中穿透出来,肆意地把一束束光打在一片片的树林上。受到阳光眷顾的树,仿佛成了上天的孩子,扑棱棱地都闪亮着一对对大眼睛。

山风的到来,显得突兀而迅疾,把茶园田垄上的树叶子吹得颤颤巍巍,花容失色。好不容易积攒了一夜的露珠,在风的蛊惑下,三两下就被骗下了树。当茶叶上的露珠纷纷扬扬下来的时候,我们也下车了。

站在青川县关庄镇沙坝社区一个叫柏林渠的茶园里,我们被满园的馨香随着山风灌了个满怀,再深深地狠吸一口,就吸进了青川4月春意盎然的早晨。

巧合的是,我们来的时候,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这是一个与茶有关的节气。经常喝茶的人,都懂什么是明前茶、雨前茶。茶园主人老徐见大家都看着这一片白花花的叶子,就主动介绍说:“我们这白茶是一种珍贵罕见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茶树产白茶的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需要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想必,清人郑板桥在喝这杯谷雨茶时,心情绝对是上佳的。不知谁提议,大家也坐下来,喝一杯谷雨茶吧。

老徐手里忙着张罗泡茶,嘴上也没闲着,告诉我们,白茶是按“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按照青川七佛贡茶传统的采摘、堆放、杀青、理条、烘干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这跟养儿育女一样。”

手握着这杯来之不易的白茶,一颗心顿时安静下来,也凝重起来。我们一天天在微信里看到的是,文章和视频把茶描绘得如何诗情画意,但长年累月与茶叶打交道的茶农却不是这样想的。茶农的心思,永远在琢磨如何管护茶树。缓过神来,我再次凝视手里的这杯白茶时,它已不是简单的那杯茶了。

一枚枚茶叶,在山泉水的滋润下,身体逐渐苏醒过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在黄金一样的汤水里,发出白银一样的光芒。青川的早春,就这样从杯底缓缓开起。

手握着这杯温暖的茶,我是断然不会去直接下口的。我尝试集中精神于嗅觉上,把鼻子靠近茶杯的杯口,深深地吸进一口飘出来的茶气。一股清雅的香气直入五脏六腑,到达每一个毛孔,每一个毛孔都很通泰,只觉得全身神清气爽,舒服极了。

在悠然的阵阵茶香里,暂时忘却尘心,生命进入到另一个朴素的境界中去了,与此时的山川地理高度契合。这不正是我想象中青川的味道吗?千年“清美之川”的醇厚体香!

轻轻喝上一口,鲜醇甘爽,清香高扬。头泡香气很高,二泡纯正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老徐说,这茶是高山云雾有机茶,十分经泡。

听老徐的介绍,白茶的制作工艺,与七佛贡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川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七佛贡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贡茶。凭借七佛贡茶,青川荣获了“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美誉。

《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1066年,苴国侯用当地七佛茶叶作为纳贡珍品上贡周武王,开启了贡茶历史的先河。武则天当政时,对七佛贡茶情有独钟,曾下令专置茶官,在七佛建贡茶园,年年上贡,遂有后人传颂“女皇未尝七佛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我们在1800年的古茶树下品尝了七佛贡茶。茶汤色泽明亮,汤清叶绿,味道浓醇鲜爽,有独特的兰花香气。在青川的两天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我全身心沉浸在青川的茶香和茶文化中,成了我心中的另一种“执”。

我发现,走进青川,只需要半日。而走出青川,却要我半生的时间。

【作者简介】

周立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苍溪县作协主席。有诗歌散文作品散见各报刊网络文学平台。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