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

图、文 / 刘飞越

逐水草而居是北方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习俗,如今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牧民依然这种习惯。每年,他们会随着季节的变迁举家迁徙,这种活动被称为转场。

三道海子牧场是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的一处夏牧场,地处阿尔泰山脉的分水岭,是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留有古文明的遗迹。这里水草丰美,每年夏季,哈萨克牧民会在这里游牧两个月。

“玉什库勒” 是三道海子的哈萨克语,意即三个湖。三道海子牧场位于一段狭长的山谷内,谷内有三个高山湖泊:三边海子、中海子和花海子。大湖周边环绕着众多小湖、小河。从此地往北约三公里就是蒙古国,当地人说,早些年边境没有铁丝网,他们的羊一不留神就溜达到了蒙古国境内吃草。

8月,新疆的天气开始转凉,三道海子牧场将迎来它的冰封期。对于当地哈萨克族牧民来说,转场的季节到了。

胡萨音•哈力都拉一家是在三道海子牧场游牧的哈萨克族人,8月下旬,一场小雪过后,他们就计划着带着毡房、牛羊、家人等全部家当迁去秋牧场了。

8月26日,过完古尔邦节的第二天,胡萨音•哈力都拉全家开始了从夏牧场到秋牧场的转场。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2)

正在饮马的哈拉尼•胡萨音,是胡萨音•哈力都拉的小儿子,今年11岁,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骑着这匹白马从远处慢悠悠地走来。当天他去朋友家玩了。草原上邻居们都住得比较远,每次出门都要骑马。这匹白马是哈拉尼•胡萨音生活中的伙伴。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3)

纳尔扎古丽•达吾提汗,74岁。8月25日是新疆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她和小女儿阿曼古丽•哈力都拉来到三道海子牧场看望她的儿子--胡萨音•哈力都拉。胡萨音•哈力都拉在牧场照看几百只羊,过着游牧生活,不能离开牧场,老人特意和女儿来到三道海子牧场和儿子一家人相聚过节。这几年,老人和女儿定居在青河县的萨尔布拉克村,女儿开了一家乡村淘宝店。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4)

新疆青河县,菜鸟乡村物流车正在装一辆越野摩托车,这辆摩托车是阿曼古丽在网上为哥哥买的。阿曼古丽是一名返乡创业的“村小二”,日常工作就是帮村民代购和代收快递。 一年多以前,萨尔布拉克村通了电商快递,每天一班的乡村物流车,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送达这里。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5)

要转场了,今年他要骑着这辆“铁马”赶着牛羊转场。菜鸟物流的运输车正在把摩托车运往胡萨音•哈力都拉的居住地。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6)

在牧场,胡萨音•哈力都拉和儿子哈拉尼•胡萨音在三道海子牧场正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山坡上的羊群。胡萨音•哈力都拉养着360多只羊,二十头牛,明天他们将要将这些牛羊赶到几十公里外的秋牧场。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7)

一辆汽车正穿过三道海子牧场的湖泊。它正在把胡萨音•哈力都拉买的摩托车运往他家夏牧场的毡房前。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8)

午后,越野摩托车被运到了胡萨音的毡房旁,周边的牧民都来观看,有几位牧民的帮忙安装摩托车。“除了摩托车,我还在网上买放牧用的望远镜、马鞍、雨衣、长靴子、军大衣、绳子。”坐在三道海子水畔,胡萨音细数着自己网购的“宝贝”。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9)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越野摩托车终于组装好了。胡萨音的母亲纳尔扎古丽•达吾提汗从毡房里拿出糖果抛向天空,做了一个欢庆的仪式,随后孩子和牧民们争抢着从草地上捡起糖果。这种撒糖仪式是当地的一个习俗,每逢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或者喜事时,哈萨克族的长辈就会拿出糖果进行抛洒,以示庆祝。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0)

傍晚,阿曼古丽和母亲在毡房里烤火,八月底的三道海子夜晚温度最低只有零上2摄氏度。前几天刚下了一场雪。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1)

晚饭后,纳尔扎古丽老人和儿媳妇巴提古丽•朱玛江在牛粪炉上炼羊油。在草原上,羊油是牧民的主要食用油。明天要转场,当晚他们得把所有的东西提前收拾好、准备好。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2)

睡觉前,四十岁的胡萨音•哈力都拉正在看手机。傍晚,他刚把羊群和一头走失的小牛从山上赶回来,平时放牧时,他喜欢通过手机看新闻和聊天群里的信息。如今,哈萨克族的游牧牧民也过上了互联网生活。他们通过网络与外部世界勾连,既交换信息,也参与网购,也想着有一天通过网络把自己的特产卖出去。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3)

早晨,巴提古丽•朱玛江和来帮忙的邻居一起收拾晒在木头架子上的奶块,为当天的转场做准备。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4)

上午,胡萨音•哈力都拉一家开始拆毡房,转场开始了。他们要把毡房、生活用品等全部家当搬到十几公里外的秋牧场,300多只羊和几十头牛也要赶过去。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5)

准备转场中,74岁的纳尔扎古丽老人也一刻没闲着,她把头巾扎好,点起火,把垃圾全部焚烧掩埋。草场是上天赐给牧民的资源,牧民也十分爱护草原。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6)

几分钟后毡房的毡布全部拆掉,露出钢铁龙骨。胡萨音的枣红马在一旁静静地站着。如今,在草原上放牧,马逐渐被摩托车取代。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7)

11岁的哈拉尼•胡萨音在溪水边饮马。这匹白马是哈拉尼•胡萨音在草原上最亲近的伙伴,他经常跟这匹白马说悄悄话。喝足水之后,他将骑着这匹马,将自己牛羊赶去秋牧场。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8)

中午,毡房最重要的顶部部件也装上了车。喝碗清茶稍作休息后,胡萨音一家出发去几十公里之外的秋牧场。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19)

下午,胡萨音•哈力都拉骑着妹妹在网上帮他买的越野摩托车,赶着羊群,穿过三道海子的大小湖泊前往几十公里外的秋牧场。中间,他们要翻越两座山,大约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新的牧场。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20)

骑越野摩托车爬上一个大的山坡后,胡萨音•哈力都拉躺在草地上休息,此时一位骑马的牧民路过,他下马和胡萨音面对面躺下,两人用哈萨克语聊起家常。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21)

傍晚19点,胡萨音•哈力都拉一家终于转场到了秋牧场。他们重新搭起毡房,拿出生活用品,很快就完成了在秋牧场做第一顿晚餐。此时他们的羊群还在远处的山坡上安静地吃草。在这里,胡萨音•哈力都拉一家将会停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转场到冬牧场。

北疆的冬天来得早,时间长。他们和自己的牲畜会在冬牧场待到明年四月份。来年,春暖花开时节,他们将再次迁移到春牧场。一年四季,他们跟随季节的变迁,依据水草的涨势选择聚居地点,生活简单、忙碌、充实。

哈萨克族在草原(北疆的哈萨克族牧民要转场了)(22)

胡萨音•哈力都拉把羊群和全部家当从夏牧场转场到秋牧场后,一只老鹰在空旷的夏牧场上盘旋良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