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阮元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阮元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嘉庆二年,阮元在做浙江巡抚时,颇为关心百姓及农事,不时出外巡视民情,因此对地方的山川形势比较熟悉,在这段时间做下这首《吴兴杂诗》。在江南水乡,地处太湖南面的吴兴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秀美的风光,而又寓含着符合认识论的理趣。

南宋最著名的10首诗词(清朝诗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诗)(1)

《吴兴杂诗》

阮元 〔清代〕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译文: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南宋最著名的10首诗词(清朝诗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诗)(2)

在江南水乡,地处太湖南面的吴兴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苕溪、霅溪、苧溪、吴兴塘等四水在这里汇流,这些干流又有无数分支遍布城外农郊。临水屋舍毗连,人烟稠密,人们利用天然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把家乡变成米粮之仓。此诗即描写吴兴的田园风光。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诗人通过“交流”、“散作”“遍 (布)” 等动词勾勒,读者仿佛凌空鸟瞰,一望收尽吴兴水乡风光。被这密如蛛网的水系所分割,江南绿野就变成许多色块组成的锦绣。则由静态化作了动态,四条江水,逶迤伸展,显得弯曲而长,遍及到千家万户,写得形象而生动,使人读后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南宋最著名的10首诗词(清朝诗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诗)(3)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诗人着景是为了显示生活在这环境中的农民,能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化农活。你看,“深处种菱浅种稻”,只有池塘湖泊,才最为适宜种植可作食用的菱角,而水源充足,又为广种稻米提供了方便。但水位有深有浅,如深处种稻,则成笑话,浅处种菱,则成白痴,该种什么就种什么,不得随心所欲,乱了规则。“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也是在种稻种菱后的合理安排。这三、四两句诗,虽说不是什么深奥的哲理,但却给了人们以有益的思想启示,这就是干任何事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南宋最著名的10首诗词(清朝诗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诗)(4)

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师,淡淡几笔,就把人们的想象带进了溪流清澈、菱铺水面、稻田漾波、荷花灼灼的景色之中,字里行间灌注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做到景中传情,又在情中寄理,启人心扉,和谐融洽,有浑然天成之妙。这首田园之作极有民歌风味,不着半点学问气力。即使置此诗于《四时田园杂兴》之列,也是上乘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