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1)

会有人在看过一部《007》之后不被詹姆斯·邦德这个经典角色吸引吗?如果有的话建议看两部,并且加上关键词“丹尼尔·克雷格”。自2006年丹尼尔接手了“新邦德”一角之后,在他头两部塑造的邦德形象中,除了延续邦德与生俱来的能打、能跑、能驾驭,同时还将这样一个英国间谍角色的冷酷与幽默发挥到了极致。仔细看邦德每次“执邢”时的面部表情,其实和撸完串将竹签扔进垃圾桶的表情没什么两样,甚至还有点嫌弃这串不够辣的意思。而面对身材火辣、长相标志的“邦女郎”,他又能展现出幽默机智的老派英国绅士风度。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2)

但如果你认为仅仅是完成这些邦德最基本的操作便称得上是功德圆满,那么导演萨姆·门德斯一定是不服的。从萨姆·门德斯执导的《007:大破天幕杀机》(以下简称《天幕》)开始,邦德这个角色不再无所不能、无坚不摧,而是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的本质。如果说以往的邦德只是个花里胡哨的空壳,那么这次导演为这具空壳按置了颗心脏。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3)

导演萨姆为了让邦德故事不再显得那么生硬,首先做的是将邦德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邦德的世界不再是无脑地执行任务、无脑地打败反派,而是添加了更多矛盾冲突,正如每位观众的人生一样。与以往邦德电影中千篇一律的表现冲突的形式不同,在执行正义的过程中牺牲的不再只是路人甲,不再只是邦女郎,而是同伴、MI6、甚至是邦德自身。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4)

在电影开场时,邦德便面临着要么停止追踪敌人抢救受伤的同伴,要么紧追敌人放弃同伴生命的残酷选择。一直以“专业”为执行标准的M女士命令邦德丢下受伤的同伴,继续执行任务。而当邦德与敌人在火车顶棚上激烈打斗、即将超出跟踪范围时,M女士同样面临着更加残酷的选择:是命令下属朝着与邦德扭打成一团的敌人开枪,碰碰运气,还是放弃开枪,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带着机密硬盘逃出可掌控的范围。M女士凭理智下达了开枪的命令,然而很不幸地,邦德倒下了。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5)

放眼现实,回归平民生活,矛盾冲突往往不会以牺牲性命为代价,但毫无疑问的,我们总在被逼着做出残酷的选择。无论是事业、爱情、还是家庭,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往往会出现两难的局面。再看电影,原来邦德世界并不只是香车美女、无脑肉博,而是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抉择,有代价,在影片中只是上升到了国际、国家安全的高度上。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6)

不同于以往一味冷酷与性感的邦德设定,《天幕》中的邦德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杀人机器。谈回影片开头,当邦德看到自己的同伴隆森胸口中枪、奄奄一息时,他意外地停止了追踪任务,俯下身用毛巾替受伤的隆森止血抢救。当M女士再三命令邦德继续执行任务时,邦德回过头望向隆森,他感受到隆森强烈的求生渴望,再次迟疑了两秒才转身离去。这短短的两秒揭示了邦德面对生命不再只是冷酷无情,而同样是敬畏的。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7)

除了恻隐之心,《天幕》中重新塑造的邦德有了更多感性面,甚至是脆弱面。中枪跌落湖底后的邦德是怨愤的,哪怕正如M女士所说:“你该知道游戏的规则,你干这行够久了”,但他依然感受到自己就像受伤后的隆森一样——他的生命在任务面前无足轻重,只会被无情地放弃。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8)

在体能测试中,邦德因肩上旧伤引起的疼痛,又因酒精对身体机能的损伤而体力不支,意外地中止了测试。强撑到测试人员离开后,邦德狼狈地跌落在地上。而射击测试中,邦德连靶上人影的边都没蹭到,他下意识地望了望四周的测试员、录像员,自尊心受到的打击比前22部加起来还要强烈,心中只有羞愧与恼怒。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9)

不仅是邦德个人的设定更加“写实”,影片更是在邦德与他的直属上级M之间添加一份温情。首先M女士在保持十足专业的形象之下,破例让测试失败的邦德重返特工岗位。当邦德带着一脸的花白胡茬重新出现在MI6、又在测试考核中屡屡失败之时,情报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洛瑞便表露出劝退之意,但M女士了解邦德内心与自己相同的渴望——忠诚的、不遗余力地效力至最后一刻。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10)

同时,M深知邦德并不是不了解特工世界的游戏规则,而是气愤于没有得到应有的信任。说到底,M女士依然给予了邦德无条件的信任。当一个上级领导自知要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况下,依然无条件的信任下属,难道不是最大的认可吗?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11)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邦德与M女士逃离至SKYFALL庄园途中,两人首次谈到了邦德的童年,由此孤儿的身份也是第一次正式在影片中被披露。作为一名孤儿,M女士无疑对邦德有着知遇之恩(提拔他升为007),是邦德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甚至不用加上“之一”。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12)

当M因领导任务失败后,同样受到了安全部长的谴责,甚至面临着被撤职。她在质询会中当众朗读了一段英国诗人丁尼生的《尤利西斯》,借此表达了自己虽已是年衰体弱,但雄心犹在的豪情壮志。而这段演说恰好与此时邦德的境况如出一辙,所以两个角色在某种概念上是惺惺相惜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何M女士要破例准许邦德回归岗位。最终M女士身亡,临死前她倒在邦德怀中,用尽最后一口气说,至少我做对了这一件事。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13)

起初看这部《007》我是极其不习惯的,因为与丹尼尔接手的头两部不同,整个影片的颜色基调偏冷,首先就稍稍压制了观看时的肾上腺素。再看其中的这些元素:上个世纪的庄园、诗、死亡,这让我差点忘记了自己在看的是部动作片,过分一点的话我都想给M女士头上系一个纱巾,给邦德胸口镶个十字架。但看完整部影片后,再与以往《007》系列对比,如今包含更多人文、更多思考的《天幕》确实让我有更多触动。最后引用片中很有意思的一段对话: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14)

邦德:“一把枪,一个无线电发射器,算不上份大礼,是吗?”

Q:“你是想要一支爆炸钢笔吗?我们不再造那种玩意了。”

007海报生死关头(007大破天幕杀机理性与感性并存)(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