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幸的,因先天性脊椎畸形,双脚不能独立行走,行动要靠轮椅;但她又是幸运的,不屈从于命运,自强不息,在乒乓球场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她是顺德伦教女乒健儿潘嘉敏。在前不久落幕的东京残奥会上,年仅24岁的她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WS5级银牌!
残奥赛场上,潘嘉敏拼出风采
潘嘉敏首次代表中国出征残奥会就斩获佳绩实属不易。记者了解到,这个不向命运低头的顺德女孩从小就喜欢运动,并在打乒乓球方面展现出天赋。“我觉得自己发挥得还不错,但比赛经验稍显不足,未来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理想的成绩!”潘嘉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全力备战全运会,在竞技场上继续拼搏!
结缘乒乓
“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乒’出精彩!”
1997年,潘嘉敏出生于伦教乌洲一个普通家庭。因先天性脊椎畸形,双脚不能独立行走,从此与轮椅“为伴”。乍一看,她的人生开篇并不“完美”,但她并未屈服。
尽管行动不便,但潘嘉敏始终乐观面对生活。2009年,佛山市残疾人运动训练机构的教练发现了潘嘉敏的体育潜质,并希望引导她走上运动员之路。“当时教练给了我一个球拍,让我试一试。”潘嘉敏没想到,就是这么一试,她从此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教练推荐潘嘉敏到佛山市进行集训。当时,潘嘉敏还不到12岁。
“刚开始训练感到比较辛苦。那时也是第一次离开家里,感到不习惯。”潘嘉敏说,由于身体原因,以及父母出行路程较远,她往往半年才会回一次家。潘嘉敏说,由于搭公交不方便,她往往是在禅城搭地铁到广州南站,再转轻轨回到顺德伦教家中。“回一趟家大概需要2小时。”为了心中的乒乓球之梦,她坚持了多年。
2010年,伦教残联推荐潘嘉敏参加顺德区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活动,她顺利入选区残疾人乒乓球运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脱产式刻苦训练,潘嘉敏代表顺德参加了2010年佛山市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在乒乓球项目中一举夺得4枚金牌。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比赛结束后,潘嘉敏入选佛山市残疾人运动队,由市队基地进行培养、输送。“我很喜欢乒乓球,希望能在体育之路上不断超越自我。”至此,潘嘉敏心中种下了乒乓球梦想的种子。
潘嘉敏在东京残奥会摘银
“世界吻我以痛,我要报之以歌。”十余年的持续努力,乒乓球已成为潘嘉敏心中“最好的朋友”,她坦言,“乒乓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一个不懂体育的人成长为代表国家参赛的运动员,我特别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他们就成就不了今天的我。”潘嘉敏语气里充满着感恩。
“在比赛中,我对输赢并没有想太多,只想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打好比赛。”东京残奥会后,潘嘉敏表示,接下来将全力备战全运会,争取更好的成绩。
顽强拼搏
“双手弥补缺陷,没有什么不可以!”
在乒乓球台前,潘嘉敏聚精会神,运筹帷幄,为梦想全力以赴。“别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别人做不到,但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后也能做得到,说明我们不比别人差。”这是多年前乒乓球启蒙教练对潘嘉敏说过的一句话,她一直谨记在心。在潘嘉敏看来,“我和普通人可能只差一双脚的距离,但我可以用双手弥补缺陷!”
谈起女儿,潘嘉敏的母亲梁丽华难掩自豪之情。记者来到其在伦教的家中采访梁丽华,她从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搬出一个装满奖牌、证书的箱子——30余枚奖牌见证着潘嘉敏作为运动员一路过关斩将取得的优异成绩。
30余枚奖牌见证潘嘉敏的奋斗之路
“她是一个独立、乐观的孩子。”梁丽华坦言,女儿潘嘉敏“从来不需要我担心”。对于乒乓球的专业认知,梁丽华可能不太了解,但她是女儿的坚强后盾,常常鼓励女儿追求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与平常人打乒乓球不同,在日常训练中,潘嘉敏一边打乒乓球,一边操控轮椅;手上的水泡长了又好,好了又长,长期磨损的位置已结成厚厚的茧子。潘嘉敏告诉记者在快速挪动轮椅时,臀部碰撞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残疾运动员,潘嘉敏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她所获的每一份荣誉背后,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
事实上,这种不畏难、不服输的韧劲与潘嘉敏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梁丽华一直主张自立自强的思想,“没人靠,只能靠自己!”在采访过程中,这句话不断出现在梁丽华口中。梁丽华告诉记者,小时候,由于女儿行动不便,不时会引来外人的议论。“我同嘉敏说,不用理会别人的眼光,一定要自信,做好自己本分就心中无愧。”
在生活中,梁丽华兼顾好家庭和工作。早些年,为了照顾女儿和家庭,梁丽华辞掉了在大良的工作,在伦教三洲找了一份汽车维修方面的工作,并一直工作至今,为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好家风的影响下,潘嘉敏拥有更成熟、沉稳的心智,助力她在人生中越走越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名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名润(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