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来啦来啦,最近因为家里有事,名将录系列周末没给大家更新,是在抱歉。上期的东汉十大名将录受到了广大网友朋友的支持,在这里先谢谢大家。好了,话不多说,正文参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一、周瑜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1)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 、政治家 、谋略家 、东吴名将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曲有误,周郎顾。要说三国时期的名将,那一定有周公瑾的一席之地。周瑜的历史形象是完美的,他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横行天下的抱负,堪称一代风流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赤壁之战中,率领三万吴军和两万刘备军打败曹操的十六万魏军和三万荆州降兵,一战成名,从此名扬天下。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实奇才也”,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 ,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二、诸葛亮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提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后世人最先想到的是作为蜀汉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作为三国时期优秀谋士“神机妙算”的足智多谋、作为一代名士“羽扇纶巾”的朗朗风采等等。他忠诚、智慧、正直,集古代美好品德于一身。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司马懿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3)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四、关羽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4)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三国演义》称关羽“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陈寿本人评价关羽与张飞皆世所罕见的“万人敌”。三国之一的吴国吕蒙评价关羽“长而好学,梗亮有雄气”,诸葛亮评价“兼资文武,熊烈过人”。周瑜称其“熊虎之将”,曹操尤重关羽,称其“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从这些同时期或者后人的评价中,可以大抵看出关羽有多厉害。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教尊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 、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

五、陆逊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5)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命陆逊为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六、张辽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6)

张辽,字文远,三国时魏国雁门马邑(今朔城区大夫庄)人,著名的军事将领。

张辽少年通武,本系汉武帝时朔州人聂壹的后代,因避仇而改姓,幼时为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他武力过人,召以从事,让他带兵至京都,又从何进。何进派他到河北招募军队,何进败,张辽以兵随董卓。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张辽又投吕布帐下为将,吕布占领徐州,很倚重张辽。后吕布在下邳被曹操消灭后,张辽随归曹操。由于战功卓著,被任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候。

  张辽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结束“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北方渐趋统一,这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七、张飞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7)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东汉末年,张飞、关羽和刘备聚集乡勇起兵涿县,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发兵取荆州,刘备败走夏口,至当阳长坂坡,曹兵把刘备等人打散,张飞领20人断后,见曹兵迫近,据水断桥,横刀立马,拒退曹兵,使刘备得以脱身。后在进川路上,生获巴郡太守严颜。刘备占领益州后,封张飞为巴西(今四川阆中)太守。曹操派大将张郃取巴西,相持50余日,大破张郃。张飞与关羽颇具声威,同称“万人敌”。刘备为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张飞任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东吴袭取荆州,关羽被害。张飞随刘备攻吴,行前因打骂部下,为部将张达、范疆杀害。追谥桓侯。

八、吕蒙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8)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吕蒙真正开始受重用是在孙权统治之后,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九、曹仁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9)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又督诸将据守潼关,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十、黄忠

三国时期前十名大将(三国时期十大名将将星录)(10)

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弓箭射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太守韩玄以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忠,为魏延所救,投降于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

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三国时期的名将实在是太多,此外,还有魏延、陆抗、孙坚、姜维等一众名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天的三国十大名将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下期为大家带来晋(东晋、西晋)的十大名将将星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