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最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了。

“富家小姐”祝英台女扮男装,去学院读书,认识了“下铺兄弟”&“穷小子”梁山伯。

两个人情投意合,成为恋人。

然而,祝家父母想把女儿英台嫁给有权有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山伯在懊恼痛苦中死去。

祝英台在出嫁路上,跳进梁山伯的坟墓中。

两个人变成了两只蝴蝶,飞走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唯美的故事,最近,却被很多年轻人另类解读。

他们说: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2)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3)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4)

“梁山伯是个男小三,马文才和祝英台本来就是有婚约的,祝英台对于梁山伯来说,就是朋友之妻不可欺。”

“三年就生死相依,父母养了自己将近20年呢。”

“以前特别讨厌马文才,现在觉得他是真正的男友人选。”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代人的想法们也与时俱进。

他们认为,爱情是不可靠的,祝英台就是一个不懂柴米油盐的傻白甜。

即便她最终嫁给了梁山伯,也一定会离婚,一定不会幸福。

那么,梁祝这个故事究竟是讲什么?

什么样的爱情和婚姻才是幸福的呢?

今天,阿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徐克导演的、充满武侠意味的《梁祝》。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5)

最武侠的《梁祝》

徐克执导的《梁祝》于1994年上映,是吴奇隆和杨采妮主演的作品。

这部影片获得了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配乐奖”,并提名第31届金马奖“最佳跨媒介改编剧本奖。”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6)

在豆瓣上,它也打败了全部《梁祝》故事改编的作品,获得8分的好成绩。

那么,这个改编后的《梁祝》究竟讲了什么呢?

在片中,祝英台是个不学无术,大大咧咧的调皮精。

她是个有缺点的女主角,非常生动真实。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7)

祝家父母为了权势和名利,接受了太守马家的聘礼,要把她嫁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但因为祝英台太不像样,母亲决定把她送到书院改造。

在书院里,她认识了同窗梁山伯。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8)

梁山伯是贫苦人家出身,只有依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两个人在读书和闯祸中,两个人越走越近,渐生情愫。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9)

学生时代的恋爱,单纯美好,没有任何物质利益,是最美好的爱情。

祝英台被父母要求返家,她告诉梁山伯,务必要去她家提亲,娶她过门。

而梁山伯,也为此十分努力读书,在高中成为九品县令后,迫不及待到祝家提亲。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0)

在遭遇祝母反对后,两个年轻人决定私奔。

在房间里,梁山伯无奈地说:

“为什么不能多给我几年呢?”

祝英台回答她说:“再多几年也比不上马家啊。就像我爹,当了官,就想当更大的官。”

人的贪心和欲望,是无休止的。

私奔的事情被撞破,祝英台被软禁起来,而梁山伯也被打成重伤。

祝母来到梁山伯处,求他写绝情信给英台。梁山伯写信时忧愤难忍,口吐鲜血,不久就去世了。

祝英台在家人安排下,要嫁给马文才。

大婚当天,她奔向梁山伯的坟墓,并跳进坟墓当中。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1)

电影的结尾,两只蝴蝶飞向天空,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2)

剧中,搞笑,奇幻,无厘头的风格尽显,是个改编后的,妙趣横生的故事。

前半部分的开心和欢笑,和后半部分的催泪和伤感形成鲜明对比,更反衬了这种悲凉。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3)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4)

徐克的这种改编,是成功的。

《梁祝》究竟讲什么?

现代人用现代的意识和想法,重新解读了《梁祝》。

他们认为,祝英台不如嫁给马文才。

但是,《梁祝》这个故事本身,究竟讲的是什么?

追求自由。

这种自由不仅是婚姻自由,更有求学自由,行为自由等等。

我们想一下最开始,祝英台是没机会去书院读书的,只因为她是个女孩子。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5)

但是,祝英台却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做和男子一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的开端,就是争取自由。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6)

这也是《梁祝》这个故事,可以延续1700年,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

剧中的时代是东晋,在魏晋时期,国家奉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

没有科举考试,也就没有下层寒门子弟做官的道理。

于是,士家大族们,纷纷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利益。

祝英台,就是祝家攀上“高枝”马家的工具。

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女儿。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7)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即便祝英台不争取婚姻自由,她也会争取其他方面的自由。

因为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不是工具,不能任由摆布。

这才是“梁祝”最想给人们传递的价值观。

为什么会失败?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轮回。

祝母也曾经进入书院,和一个寒门子弟相恋。

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嫁给门当户对的祝家。

而她当年的恋人,成为了一个僧人。

按道理讲,祝母经历过“不快乐”的婚姻,她应该可以为女儿选择一条更幸福的道路。

但是,祝母选择了维护阶段利益,让女儿走向与她相同的道路。

她对梁山伯,有一番高谈阔论:

“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跟英台的命运,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要冤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力,要冤就冤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8)

这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蚍蜉确实撼动不了大树。

两个人的思考去改变时代,简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他们本身的思考中,已经深深被焊入时代的印记。

梁山伯是懦弱的,他没有足够的计谋和胆识,放下一切,带着英台私奔;

祝英台是天真的,她没有力量和办法对抗自己的父母。

两个人身上的”自由思想“都不够彻底,仅仅在萌芽阶段,就被扼杀了。

化蝶,也是必然的结局。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19)

结语

在片中,僧人有一句话,升华了情爱这个主题。

他说:“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我没躲起来,我只是站在门外观看他们而已。”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20)

他找到了祝母,以“池塘中的鱼”比喻梁祝两个人,希望祝母能放过他们。

“他们原本来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应该有池塘。”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21)

这是封建礼教下诞生出来的池塘,这些清规戒律,本来就应该被打破。

幸福也不可能仅仅囿于这一方池塘,天高海阔,幸福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也许有人还是想问,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来说,到底是门当户对的马文才,还是情投意合的梁山伯更能给女子带来幸福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新时代的女性已经可以读学堂,可以工作,可以做官,已经成为独立自由的人。

她们应该拥有自主的供应链,更大胆地决定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陷入究竟选择谁的困境当中。

当你足够强大,其实,无论选择谁,都一样可以幸福的。你认为呢?

徐克拍梁祝(重温徐克版梁祝)(22)

撰文|豆豆

编辑|王语嫣

排版|糖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