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

徐志摩

又渣男又情圣的徐志摩没有想到他会在35岁时死于飞机失事;没想到陆小曼在他死后就跟了翁瑞午;更没想到的是生前因情与3位名门女子纠缠不休,死后却独守空棺无人相伴。

发妻己经别嫁,而妻子陆小曼,因其子的坚决反对而无法与其合葬。

1918年,只有18岁的张幼仪在丈夫无比嫌弃的情绪里生下长子徐积错。虽然“所嫁非人”,但幸得这个孩子的存在,让心如槁木的张幼仪活成了后来令人尊敬的样子。

张幼仪的苦和她的纯善、正直、勇敢、坚强一样,让徐积锴念念不忘。所以从始至终,徐积锴对母亲只有敬爱和尊重。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2)

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一家

张幼仪晚年想再婚时曾询问儿子的意见:“儿在美国,我居香港,展昏谁奉,母拟出嫁,儿意如何?”

徐积锴的回复是“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母亲如果再婚,我必定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继父。

以当时张幼仪的身份当然无需儿子事必恭亲,但徐积锴的态度充分说明了他对母亲的重视。

与之相反的,是他对继母陆小曼的态度。徐积锴对陆小曼唯一遗愿“希望与徐志摩合葬”坚绝拒绝。

他拒绝的原因更加令陆小曼难堪:不仅祖父徐申如不承认陆小曼徐家媳妇的身份,更是因为父亲徐志摩与陆小曼并不和睦。直到很多年后,徐积锴已是花甲之年,仍然感慨“父亲命苦”。

然而徐志摩的“命苦”却是他自己求来的。

1913年,时任浙江都督秘书的张嘉璈在浙江一中考查时看中了文雅聪慧的徐志摩,他向徐父透露联姻之意。

徐家自然喜出往外,徐父在信件中回复:“有幸得张嘉璈之妹为媳。”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3)

徐志摩与张幼仪

张幼仪政治、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背景是足以配当时任何一位世家公子的。所以严格说来,富商之家出身的徐志摩娶到张幼仪算是高攀了。

但徐志摩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婚姻之事,父母之命而已。”显然他是不满意的。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带着遗憾辍学回家为即将到来的婚礼做准备。她不知道她要嫁给谁:婚事是四哥选的,不在乎他家有多少佣人,多少产业。只看中他家的声望,他的受教育程度和性情。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4)

张幼仪

想必张家哥哥一定是十分满意才为妹妹选定的这桩亲事。可他没料到徐志摩竟然是这样一个执著于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不仅对张幼仪冷漠如斯,甚至还想成为中国新式离婚第一人!

但也是因为徐志摩的绝情逼迫,才造就了十年后纵横中国商界的女强人。所以幸与不幸实在难讲,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有资格评断。

1915年12月,徐张两家正式结成两姓之好,不过婚礼当夜新娘张幼仪没等来她的丈夫。

徐志摩是一个具有浪漫思想的进步青年,他正醉心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冲击。在新恩潮的影响下他越发期待革新向往改变,他渴望自由,急于摆脱家族强加给他的婚姻。

但是,旧式家族的小少爷没能战胜老父亲,他还是娶了张幼仪。

不过不敢反抗爸爸,媳妇还是可以欺负一下的。徐志摩将愤懑、不甘全都发泄到张幼仪身上。那个年代男人想给媳妇难堪简直不要太容易,所以张幼仪毫无悬念地遭受了来自丈夫的冷暴力。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5)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

徐志摩毕竟出身大户,尽管讨厌张幼议,但跟他几个有权有势的大舅哥关系非带好。得知徐志摩十分仰慕梁启超,二哥张君劢还将他引见给梁先生,促成了这二人的师生缘。

对于丈夫的冷漠,还只是初中小孩的张幼仪不知所错。只能无可奈何地承担丈夫无处发泄的怨愤不满。

新婚没几天,徐志摩便借口求学跑到北京,在这里他结识了更多进步人士,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更加坚定。也更加确定了不对旧式婚姻妥协的想法。

但是当时社会是不许随便离婚的。男子不满30岁,女子不满25岁,离婚还需要父母同意。

这婚怕是离不成!徐志摩十分沮丧,他想了又想干脆跟家里提出留洋,眼不见心不烦!

这件事张幼仪奈何不了他,但徐家老爷夫人却不肯听之任之,徐志摩一脉单传,他们还等他添丁进口呢。

经过一番斗争,徐父妥协:只要徐志摩让张幼仪生下儿子就同意他留学。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徐父希望这个孩子一生无忧,遂为之取乳名阿欢。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6)

张幼仪与儿子阿欢

徐志摩也终于完成任务一样长舒口气,他看都没看这对母子,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准备出国。

阿欢四个月时,徐志摩踏上去往美国的轮船。

他在美国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便修完本科和硕士课程,之后又由朋友引荐到剑桥大学政治学院进修。在英国他遇到一生求而不得的人,林徽因。

此时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游学,她出众的气质完全不同于“乡下土包子”张幼仪,这深深打动了徐志摩。他不顾与林长民朋友关系,向她表白爱意并展开热烈追求。

同时刚回国的张君劢也发现妹妹婚姻中隐隐存在的问题,他向徐家施压:“志摩与幼仪长久分居两地是会出问题的。要让他们团聚。”

在哥哥的帮助下,张幼仪于1920年底到达英国,只是原本雀跃的心情在看到徐志摩的那一刻便沉寂下去。在所有等待接船的人中只有他一个是满脸不情愿的。

张幼仪知道丈夫并不欢迎她。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7)

张幼仪与幼年阿欢

在英国,张幼仪的生活与在国内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她每天仍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守着他们租住的小房子,即使没人管束,她也不敢随便出门。

不同的是张幼仪再也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奶奶,她成了一名穿着洋装的“专职保姆”。

徐志摩没有工作,家里唯一收入来源就是徐父寄给他们的生活费,精打细算方够家用。他们请不起佣人,家务只能由张幼仪一人操持。

但徐志摩对太太的付出仍然视而不见。除了行使丈夫的权利,其他时间一盖视张幼仪为空气。

1921年张幼仪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心里还抱有一线希望,这个孩子可以挽回徐志摩,哪怕只是他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名分。

但当徐志摩得知张幼仪有孕,只是冰冷地要求她将孩子打掉。

张幼仪小心翼翼地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了。”

“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了,难道大家就不坐火车了吗?”

“可是,去哪里打胎呢?”张幼仪更加惶恐。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8)

“你会找到地方的。”徐志摩在说这话时完全忘了张幼仪是不会讲外语的。

张幼仪震惊地看着徐志摩,她仔细打量面前的男人,他看起来比初识时更添了些儒雅和稳重。结婚六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在她的记忆里徐志摩一直是个有才华心怀家国大志,至情至性至忠至孝的男人。

她以为他只是嫌弃自己没学问,与自己无话可说。然而他不是,他其实就是一个冷漠到冷酷的自私男人。

最令人无法释怀的是,张幼仪怀孕的时间与徐志摩热烈追求林徽因的时间几乎是重合的。在文人的世界里,也许精神上的爱慕与肉体上的欢愉并不是一回事儿。

世人一致认为徐志摩渣,大抵上也是由此而起。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9)

徐志摩与张幼仪次子彼得,3岁时夭折

即使是这样,张幼仪也不敢违背徐志摩的意愿。就在她准备把孩子打掉时,徐志摩竟然失踪了!未留下只言片语。

怀着四个月身孕的张幼仪只身在英国举目无亲,只好给在法国的二哥写信求助。

“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张君劢给妹妹的回信中这样说。为了让张幼仪得到好的照顾,张君劢还特地安排他与一对中国夫妇同住。

1922年初,张幼仪在柏林生下次子彼得。3月便收到徐志摩要求离婚的书信,事已至此她反而冷静下来,徐志摩是不可能回头的了,不管他在外面是不是爱上了其他女人,他都不会要她,不只因她没学问,不只因她不漂亮,更主要的是她是他的家族给他的新娘。

张幼仪在离婚书上写下名字,在柏林开始了她波澜壮阔的后半生。徐志摩则在同年10月回到国内。

此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经订婚,这让徐志摩非常伤心。好在不久他便结识了北京名媛陆小曼。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0)

陆小曼

此时的陆小曼是哈尔滨警察厅长王庚的夫人。王庚同样系出名门,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总是一身军人严正肃穆之气。

陆小曼是个浪漫活泼的女子,她不喜欢这样严肃刻板没有共鸣的丈夫。

王庚在哈尔滨就职,陆小曼在上海生活,她不愿住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王庚也顺从她的意愿,还给她安排了个玩伴,自己同门师兄弟徐志摩。

徐志摩是文化人,浪漫儒雅一样不缺,跟陆小曼十分合得来。可王庚没想到的是这两人玩着玩着竟然玩出了真感情。

为了跟徐志摩在一起,陆小曼不惜打掉她与王庚的孩子。正因为这个手术给陆小曼造成了终身不可挽回的伤害。她不仅永远失去做母亲的资格,还落下难以治愈的隐疾,为她以后吸食鸦片埋下了隐患。

陆小曼坚决离婚不仅遭到来自父母亲朋的极力反对,还激的王庚要杀徐志摩这个奸夫。无奈之下徐志摩只好逃到欧洲避祸。

在胡适的极力周旋下王庚终于同意离婚,但徐陆的结合仍然困难重重。徐志摩父母不承认陆小曼,他们要求徐志摩必须获得张幼仪的同意才能与陆小曼结合,徐志摩只好再厚着脸皮去求张幼仪。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1)

陆小曼前夫王庚

为此,张幼仪特地从欧洲赶回国内,她接回儿子阿欢亲自抚养,对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却没有提出意见。是呀,已经离婚的前妻,有什么理由干预前夫再婚呢?

至此,徐陆二人终于排除万难,于1926年10月举行婚礼。但这场婚礼似乎从开始就预示着结局的不幸。

徐志摩的父母缺席。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他的证婚词不是对学生的祝福,而是义正辞严的教训。

“你们两个人都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后再娶再嫁,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有人认为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学生婚礼上这样说是不妥当的。

其实梁启超在给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的信中说明了原因:“徐志摩极其聪明,我爱他,看他找了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无限,所以对那人当头一棒,盼她能够有所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

一语成谶。

陆小曼从小养尊处优,她所使用的手帕都是进口的舶来品。这在陆小曼来说就是日常生活,但在徐母眼中就是败家媳妇。

她身体娇弱胃口不好,饭量很小,一碗饭只吃两口剩下半碗就让徐志摩帮她吃,饭都冷掉了也不管。徐母又气又急,担心儿子吃了生病。更过分的是陆小曼上楼梯也不愿自己上,偏让徐志摩抱她上去。

这些小夫妻间的情趣都是徐母这位旧式家长所不能容忍的,两位老人十分看不惯又管不了,气得只好跑到张幼仪家中居住。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2)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

1926年,徐志摩夫妇搬到上海生活。大上海的繁华让陆小曼如鱼得水,他们在上海四明新村租住了一栋小洋楼,每月房租就要一百多银元。再加上佣人、汽车和日常花销,费用着实不低。

老婆对生活质量要求太高,徐志摩只好多打几份工,除了在几家大学授课以外还在《晨报副刊》做主编。

徐志摩赚钱的道道还远不止这些,倒腾古董字画甚至还做起了房地产中介。有一次他去张幼仪的云裳服装店取东西,跟张幼仪说他帮一个朋友牵线购买另一个朋友的房子,如果成了能从中抽取一些佣金,喜滋滋的样子令张幼仪觉得心酸。

林林总总加起来徐志摩月收入近千元大洋,而同时期的鲁迅先生月收入在400大洋左右,可见徐志摩已经是拼了命赚钱。即使这样,也不够陆小曼挥霍。

男子虽有养家的责任,但时间长了谁都有疲倦的时候,徐志摩也不例外。他很希望陆小曼能承担起妻子的责任,照顾好家庭。但陆小曼除了跳舞、看戏、打牌、购物以外就是就是躺在床上生病。

打掉前夫的孩子令她患上严重的妇科病,经常折磨得她痛不欲生,每到此时徐志摩也只能束手无措。

陆小曼的票友中有一位名叫翁瑞午的先生,这位先生着实是位妙人,不仅出身官家品味眼界一流,长得也不错,难得的是师出名门学得一手好推拿手艺。

他跟陆小曼熟悉后便经常帮她做推拿,几次之后果然疼痛的症状减轻了不少,陆小曼喜出望外便经常邀请翁先生来家里帮她推拿。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3)

翁瑞午

翁瑞午见陆小曼犯病时疼痛难忍的样子便说给她想个减轻痛苦的法子。陆小曼再三追问,翁瑞午说了三个字:抽大烟。

后来翁瑞午的种种表现,显示他对陆小曼是有爱的,所以他引诱陆小曼吸毒的行为着实令人费解。

陆小曼抵不住身体疼痛开始抽大烟。然而这无疑是饮鸩止渴,不但不能令她的痼疾痊愈,反而又添新病。

徐志摩发现陆小曼抽大烟十分震惊非常厌恶,他们因此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

陆小曼吸大烟后虽然不再出去玩,但花销却比原来更大。这让徐志摩身心俱疲,恰好此时胡适邀请他北上任教,徐志摩很动心,他想带陆小曼同去,远离上海这个纸醉金迷的声色场也许就戒掉毒瘾。

但陆小曼并不愿追随丈夫,徐志摩只好开始上海北京两地通勤的生活。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4)

徐志摩与陆小曼

在与张幼仪的婚姻中,徐志摩占尽上风。而在陆小曼身上他把一辈子的精神向往以及一个文人的风骨差不多都损失殆尽。

胡适说:他们冒了绝大的危险,费了无数麻烦,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牺牲了坚挺的亲谊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实验一个梦想之神圣境界,而终于免不了残酷的失败。

果然是再贴切不过。

陆小曼依然大手大脚花着丈夫疲于奔命赚来的钱。1931年11月17日,徐志摩从北京回到上海,当他疲惫的推开家门毫无意外的看到陆小曼躺在烟塌上抽烟。徐志摩忍不住又说了她几句。

未成想陆小曼抬手就把烟枪丢了过来,正好打在徐志摩头上。徐志摩的眼镜碎在地上,他的心也凉在了胸腔里。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5)

徐志摩乘坐的飞机

这天徐志摩没有在家中留宿。11月19日,他搭乘飞机飞往北京时遇大雾天气,飞机在济南上空撞山,机毁人亡。

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爱情,为此不惜毁掉名声。但最后他丢掉性命,也没得到理想的爱情。这不是张幼仪误了他,不是林徽因负了他,也不是陆小曼毁了他,只能说是徐志摩执着的性格导致的必然后果。所以儿子徐积锴才会感慨父亲命苦。

徐志摩的身后事是张幼仪指派弟弟带着阿欢张罗的。陆小曼不肯出面认回遗体,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从那以后,她确实收敛性情深居简出。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6)

空难发生后当时报纸的报道

徐志摩死后,徐父看在儿子的面子还是每月寄给陆小曼300块钱。她依靠这笔钱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陆小曼一向病弱,翁瑞午便经常照看她,当时两人也许并未做出格的事,但流言蜚语还是传到徐父耳中。徐父愤而停了给陆小曼的资助,这笔钱后来由张幼仪支付给陆小曼,直到1944年。

也许是破罐子破摔,也许是寂寞,后来陆小曼还是跟翁瑞午走到了一起,翁瑞午有妻有子,他们并没有夫妻名分,但却同居30年。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7)

晚年时陆小曼与翁瑞午

1965年,62岁的陆小曼已到弥留之际,她唯一的遗愿便是与徐志摩合葬。她说她梦到了王庚,王庚很好,她对不起他,但她不爱他,她爱徐志摩,只想跟他葬在一起。

可是这唯一的愿望也并未实现,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此时已经长大成人,他以三个理由拒绝了陆小曼的要求。

第一:先祖父母并未真正承认陆小曼是徐家媳妇。

第二:先父与陆小曼感情不睦,去世前还曾激烈争执。

第三:陆小曼与翁先生关系亲密,即便父亲在世婚姻维系也不会长久。

徐积锴或许并非有意为难,陆小曼虽然是徐志摩的未亡人,但并未为徐志摩守节。在徐家人看来她与翁瑞午才算是白头偕老的夫妻。

孑然一身的陆小曼生前风光无限,死后却无处安身。

她的骨灰先寄存在殡仪馆,后来几经辗转终于遗失在不知名的地方。

而此时,徐志摩已经离开这个世界34年之久了。

徐志摩陆小曼最后怎么样了(徐志摩独子直言)(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