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群
过去,新经销一直在提品类经销,经销商要深耕某一品类,围绕品类做专做精,做小店一站式的品类供应商。
确实,很多做精做专的品类经销商发展的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品类经营一定不好。也有很多优秀的跨品类多品牌的经销商,在经销生意上有独特的生意方法论,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位于四川乐山的致远商贸就是一家优秀的综合性商贸公司,从经营单一的日化品类,到以日化为主,横跨日化、休食、粮油数个品类,代理恒安心相印、七度空间、自由点、拉芳、雕牌、超能、榄菊、玛氏箭牌、德芙、福临门、亿滋等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三千多SKU,覆盖全渠道近3000多家网点,年销八千多万。
前段时间,新经销专访了乐山致远商贸总经理邹银,看看他是如何在跨品类经营中不断做大,实现生意快速增长的。希望他在跨品类经营中的方法,能对处在迷茫中的经销商一些思考和启发。
-01-
二次“创业”,从单品类经营走向跨品类经营
创业之前,邹银是一名厂家的销售代表,深入一线市场多年。正是多年来对行业的熟悉,也积累了不少上下游资源,而且日化品类作为人们生活的刚需品,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于是。2003年,邹银选择出来自主创业,做日化品类的经销。
彼时,还只是个体经营户,还算不上是一家商贸公司,代理的产品也很单一,只有洗发水品类,采乐、拉芳等。
早期借着行业的红利,加上自身积累的资源,生意也还不错。但好景不长,2008年左右,包场商开始进入乐山,因为手上没有洗发类的强势品牌,产品也相对单一,没有办法去掌控一些优质的门店和权重门店,市场份额一步步被包场商挤压。
因此,2010年邹银选择转型,制定了多品类的策略,也正式成立乐山致远商贸,相当于“二次创业”。邹银告诉新经销,正是因为这次转型,公司才慢慢好起来,在四川地区,很多同类型同体量的商贸公司,没有改变的都消失了。
从2012年开始,致远商贸开始逐渐走上了生意的正轨,品类从单一日化,逐渐扩展到日化、休食、粮油等多个品类。
并且凭着个人对新事物的敏锐洞察,在2018年社区团购模式刚兴起,邹银就认为这个模式可行,就自建小程序,在短时间里会员人数迅速扩展到数万,单日订单最高达几千单。但是后来邹银发现,这些客户的黏性不够,只有促销才有销量。
于是,换了一种模式,做连锁生鲜超市,70%生鲜,30%标品。在2019年12月份开了第一家生鲜店,一直到最近两天开到第7家生鲜超市,所有门店都是处于盈利状态。
从2012年生意步入正轨到现在,致远商贸一直保持着生意的增长,规模也从2012年之前的一千多万,增长到八千万,并且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02-
“先安内,再攘外“,建立优势壁垒
邹银告诉新经销,在公司的经营上,他认为必须先把公司的内部管理做好,再去经营外部,开疆拓土。致远商贸的核心优势,都是来源过去公司的组织变革,第一,财务和数据内控;第二,品牌和品类的组合;第三,建立有目标意识的业务管理。
1. 财务和数据内控
财务问题一直是很多经销商面临的烦恼,过去经销商大多都是凭经验做生意,财务数据的核算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体系,往往会造成费用核销不及时、费用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等一系列财务问题。
邹银也深知数据的重要性,所以在管理上将70%的精力都放在公司的内控上。通过数据系统,将公司的财务数据与仓储端数据打通,用后端推动前端。
不仅解决了厂家的费用和政策,以及应收等基本财务问题,而且实现了仓储后端与前端的数据的准确度,进货数据与销售数据能相匹配。
比如过去进货数据是100件,销售数据是90件,两个数据对不上,中间的差额也找不到,但是现在通过数据的打通,进货数据和销售数据实时匹配,中间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可追踪的。
2. 多品牌、对品类的组合拳,快速占领终端
以日化为例,过去经销商大多是做专营专销,但现在可以明显感知到,很多专营专销的经销商活不下去。一是渠道碎片化,终端接触的进货渠道越来越多,品牌的价格基本完全是透明的,没有了其他优势弥补价格,加上卖场的要求和人员的费用越来越高,专营专销支撑不了。
二是品牌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单一品牌的资源整合能力很弱,对门店的掌控和各方面的话语权肯定要小得多。
这也是致远商贸要往多品类、多品牌定位的主要原因。在确定新的定位之后 ,邹银也随之总结了一套在市场上的打法。
首先是选品,在确定品类之后,一定是选择品类里面强势的品牌,选在品类中品牌排名TOP5中的2~3个,所选择的品牌市场份额加起来至少占到1/3以上,甚至绝对领导权。比如比如卫生巾代理安乐尔、七度空间、自由点等。
借助这些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获得终端话语权,打开之后,适当匹配一两个底线品牌,增加利润,但主要是以头部品牌为主。
当你在该品类的市场份额占到1/3以上时,你在终端就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同品类品牌再想进入市场去扶持一个竞争对手就很难做,往往还是会找你代理。
通过这样的选品方式,致远商贸代理的品牌几乎全是一线知名品牌,底线品牌很少,以知名品牌的组合拳方式,快速在终端建立起垄断性优势。比如代理安乐尔、七度空间、自由点,占当地该品类市场份额70%以上,代理玛氏箭牌,占口香糖品类80%以上的市场份额,洗涤类产品也占到4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然,这样的选品方式必然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品牌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二是利润空间的问题。
邹银告诉新经销,其实当在终端占据绝对优势之后,这些就都不是问题。在你刚开始做同一品类多品牌的时候,厂家肯定会有意见,担心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但你在终端是有足够话语权的,能够掌控终端,致远商贸通过这些品牌的组合,在卖场的品类货架上能拿到70%的货架,然后把这些货架资源,根据厂家给予的资源合理分配下去,厂家往往不会有太多意见。
至于利润问题,主要还是如何去运作,大品牌虽然价格透明,容易被电商冲击,但对大店的冲击还是有限的。大店是需要资源和费用的,对价格的要求反而没那么高,一些产品价格空间能到30%,只要合理运作利润足够支撑。
其次,掌握好门店资源,销量就有保障,厂家投入的费用和返点就足够多。这些厂家的费用资源是可以进行整合的。
比如日化、休食、粮油这些品牌商的资源都可以综合利用,组合形式进店,买陈列、买地堆等,资源集中起来去做前端,会减少资源的使用,这也是利润来源的途径。所以,即使在代理产品多是一线品牌的情况下,致远商贸的盈利水平也并不低,净利润也能达到七八个点。
3. 建立有目标意识的业务管理
在经销生意中,业务管理是最为经销商最为头疼的事,过去,经销商的薪酬都比较粗狂,大多都是以销售额为导向,对员工来说不痛不痒,没有拼劲。
基于此,邹银推动了销售部门的工资体系改革,将业务管理精细化。业务员的工资组成,60%是基础工资 毛利分级提成,40%是市场建设考核和品牌考核。
毛利分级提成的作用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比如毛利3万以下提成3.5%,达到3万以上的部分,提成7%。这种巨额的落差,让员工更注重利润的提升,公司也能得到更多利润
至于市场建设和品牌考核,则是加大业务员过程的考核,比如市场建设包括网点的开发、内部任务、PK等,品牌考核主要是品牌商的费用投入、终端形象要求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最明显的就是业务员的变化,目标意识更强,公司定什么目标,他们就跟着目标走,并且员工的工资也有较大的涨幅,跟着目标的业务员工资普遍增长15%~25%。
-03-
未来经销商的能力,一定不止于卖货
回归经销商生意的本质,目前来说,还是一门中间商生意,起到连接厂家和终端的作用。相对来说,还是一门比较传统的生意。但邹银认为,商贸生意未来的发展,一定不止于简单的卖货,还要有更多的新方式接入。
邹银告诉新经销,未来经销商会逐渐往平台化发展,经销商的职能从产品输出转到方案输出。经销商的货只是产品的一部分,终端服务、营销方案、活动策划等也是未来新的产品。
比如与小店做联合生意计划,门店作为C端流量的来源,是销量的主要来源。但很多小店虽然关心销量,但没有做生意的方法论。对经销商来说,这就是机会,给小店做生意计划,制定动销分销的策略,帮助小店做生意,从而拿到更多的资源。
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员工去做私域流量,比如让员工发朋友圈,通过员工私域流量卖出的产品,给高额分成。这也是致远商贸未来想做的,跳过B端,去做C端的流量。
为此,邹银还组建了致远商学院,作为致远商贸的策划公司。负责公司的品牌输出、产品输出、方案输出,将来也会作为向外输出人才,输出计划、方案的平台。
写到最后:
近段时间,在华东区域拜访了不少经销商,从他们的经营实战中,观察到了一些共性,值得其他经销商去思考。
在面临新零售的冲击时,经销商的生意遭遇增长的瓶颈,经销商是不是有曲线增长的机会?比如邹银所开的生鲜连锁店,或者江苏一些经销商开的区域连锁便利店,这些连锁店是不是有可能成为经销商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新经销看来,是很有可能的,以区域连锁便利店为例,尽管很多地方存在夫妻老婆店,但坦率地说,这些传统小店并没有多大竞争力。它们的特点是“乱”,没有生动化、形象化陈列,更没有专业的生意指导,有的只是一成不变的“老品”。
而经销商开区域连锁便利店,一定是站在更专业的角度,用一套完整的方法,从选品到卖出,每个环节都能吸引消费者,与现在大多数传统小店相比,竞争力更强。
从这一层面来讲,经销商在熟悉的市场,熟悉的消费人群,用专业的模式去开店,还是有很大可能创造增量的。
正如邹银所说,未来经销商的机会一定不止于卖货,还有更多挖掘增量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去探索,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