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帐中生为人难自在是什么意思(玉在匮中求善价)(1)

红楼梦里,贾雨村一出场时,还是很有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是立志要考取功名的,只因为盘费无措,因此暂时寄居在葫芦庙内安身,与甄府的甄士隐相与甚厚,以卖字维生。

中秋团圆之夜,贾雨村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贾雨村随口吟出的两句诗,没想到却留下了不少悬念,这两句诗历来被做各种解读,皆因为一段令人费解的脂批。

这两句诗之后,甲戌本有几条脂批,第一条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第二条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蒙府本侧批:偏有些脂气。

这几条脂批出来后,后世很多红迷就争论开了,本来不过是贾雨村借以表达平生抱负的诗句,结果因为几条脂批,跟宝黛钗三人扯上了关系,且解读千人千面,看似都很有道理。脂砚斋做这样的批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先看看都有哪些观点。

第二条脂批什么意思呢?认为两句诗分别说的是黛玉和宝钗的人认为,第一句诗说的是二玉,即宝玉和黛玉,所谓“玉在匮中求善价”意思就是黛玉在等宝玉,甚至有人把“善价”解读为“善贾”“善嫁”。第二句诗说的是二宝,即宝玉和宝钗,说的是宝钗在等待机会,靠近宝玉的机会,成为宝二奶奶的机会。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第一条脂批先不说,第二条脂批用的是“前用”“今用”字眼,意思显然不是说这两句诗的上一句和下一句,而是前文和后文,后文自然就是贾雨村的这两句诗,根据脂批,前文应该就是宝玉和黛玉前世的缘分,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此为二玉合传。前面说到宝黛木石前盟时,曾有脂批说: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所以,第二条脂批的意思应该是说,这两句诗说的分别是宝玉和宝钗,根据第一句里的“玉”,第二句里的“钗”可知,第一句是宝玉,第二句是宝钗。两条脂批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说,前面已经说过黛玉,这里要说宝钗了,前面是黛玉和宝玉合传,这里是宝玉和宝钗合传。

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认为:贾雨村一联,上句自拟,用《论语》常义,儒士心情。下句暗指娇杏。钗乃女子代词,金陵十二钗已表示明白。雨村此际一是渴望脱颖而出,二是暗以娇杏为“有意”玉己,不过如此。

芙蓉帐中生为人难自在是什么意思(玉在匮中求善价)(2)

周老先生的分析避开了脂批,只说出了贾雨村作诗之目的这一个层面,而根据脂批,这两句诗明显还有更深的意思,即我前面分析出的宝玉和宝钗合传。有人也持这种观点,但分析却偏离了轨道。

有人认为这两句诗,第一句说宝玉,第二句说宝钗,说是八十回后宝玉被关进狱神庙,宝钗去求贾雨村营救,甚至有人说,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因为第二句里的“时飞”正是贾雨村的字,“钗于奁内待时飞”,不正是说薛宝钗最后委身贾雨村了吗?

我曾驳斥过这种观点,这是犯了抠字眼的毛病,以薛宝钗为人,她不可能嫁给贾雨村不说,前八十回中,她跟贾雨村根本就没有任何交集,也无任何伏笔,曹公不可能做这样的安排,而且宝玉出家后,根据脂批,薛宝钗是守寡到老的。

这两句话如果说的是宝玉和宝钗,那么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是:第一句话说的是宝玉的婚事,意思是要择佳偶良配,而第二句紧接着说宝钗在等待好的时机,什么时机呢?我以为是姻缘。两句合在一起,应该是曹公暗指八十回后宝玉和宝钗结为夫妻,所以脂批还有半句说“自是书中正眼”。

前文宝玉黛玉合传,说的是木石前盟,二人看似有缘却无分,而宝钗和宝玉合传,说的是金玉良缘,是今生的缘分,二人看似无缘却有分。所以那些根据贾雨村的两句诗就意淫出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的观点,完全不靠谱。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