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春早,生机勃发。今天下午,备受关注的南澳科学会议在汕头南澳开启,五湖四海的顶尖科学家汇聚一堂,迎来一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盛会。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是国家战略也是城市责任。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汕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也是托举起这场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的坚实底座。
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让这座城市成为人才近悦远来的创新沃土,成为以“智造”开路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创新之城。当前的汕头,正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厚植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增强“软实力” 夯实“硬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发展“软实力”,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党代会、省委全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汕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际举措。
2022年1月6日,科技部支持全国25个城市开展新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汕头市成为广东省第五个获批建设的城市。目前,汕头各项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均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我市相继出台《汕头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汕头市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一系列科技创新领域的“大动作”,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不断激发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顶层设计指引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持续鼓励创新发展,集聚各类优势资源,积极培育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创新平台载体——
在桑浦山畔的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及其周边,“汕头科学城”的规划蓝图正徐徐铺开。未来,这里将汇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和人才资源优势,成为汕头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地、人才集聚地。
汕头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全市各地园区“多点开花”,先后斩获科创“招牌”:龙湖工业园区、金平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濠江区、潮南区获批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园区正式启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8项;中国(汕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依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力量,我市正持续加快建设高能级平台载体,产业创新发展的“硬支撑”不断夯实。
着力“兴产业” 培育“生力军”
新年伊始,奋进正当时。就在数日前,汕头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签约开工总投资额约352亿元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奏响了向海图强的最强音,播下了“春天第一粒种子”。
“汕头风能”的靓丽名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也彰显了专注创新创造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中的“三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的“新能源”产业中,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是我市科创“新力量”的缩影。
去年1至11月,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逾八成。这当中,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产业逆势上扬盈利明显,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7.2%、24.7%和40.6%。此外,汕头还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入选2022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展示出强劲的“智造”力量。
如今,汕头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步履铿锵,“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串联起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一幢幢林立的楼宇厂房和写字楼之间,信息流加速汇集,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发展动能不断集聚。聚焦“三新两特一大”重点发展产业创新需求,我市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2项,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壮大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我市精准培育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3 N”服务行动58场次,深入158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增至697家、同比增长近10%,通过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534家。
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作为企业的“摇篮”,在这片创新沃土上也逐渐壮大。当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3家、市级1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4家、市级10家,科技型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创新之火照亮越来越多创业者的梦想。
深化“产学研” 打造“强磁场”
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科教人才协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市,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提供更强支撑。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连续举办10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推动296家次企业与全国31家高校院所的90个科研团队负责人开展对接,促成项目合作79项、正在洽谈项目42项,计划投入资金超过9000万元,涵盖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共建等方面。
校地合作实现了科研创新和地区发展的互利共赢,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借助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在我市加速推进落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市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支持8家精细化工企业引进8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开展进口替代技术攻关。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一窗通办”,全市累计引进外籍高端人才171名、专业技术人才112名。知名院士学者纷纷为汕头发展献计出力,一大批博硕士在汕安家落户,实现“聚八方英才而用之”。
随着人才政策的优化出台和“汕头人才周”等活动的举办,全市人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步形成。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走进汕头各大企业,投身“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浪潮,为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去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在粤东地区率先突破3000亿元大关,既凸显了汕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也呼唤着更强创新能力助推产业发展。我们相信,有了科技创新的加持,汕头将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 /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