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6 09:14 | 衢州新闻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百年来,中国人总是在漫天烟花中,度过岁岁年年。可是面对近年来因燃放烟花爆竹而起的“春节霾”和种种危机,我们又该如何痛定思痛、改良变革?

告别除夕(告别春节霾)(1)

春节假期,衢州市博物馆特别引进了“福建外销瓷展”。

2018年的除夕夜,衢州人用守护“春节蓝”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告别烟花爆竹,照样可以让过年充满喜庆吉祥文化味。

告别除夕(告别春节霾)(2)

衢州市博物馆馆藏的三国青瓷狗圈 。1980年9月,衢县万田下埠头邵家山三国墓出土。狗圈圆形似浅腹碗。敛口,圆唇,弧腹下收,平底略内凹。内捏塑一狗,头前昂,双耳向两侧后倾上翘,两眼凸出前视。颈向后下斜,身向左转,弧背,尾下垂且朝前摆。四肢前曲呈卧伏状,极为生动。内外施满釉,外底露胎,釉青灰色。胎灰白色,露胎处呈火红色。衢博供图

记者观察到,截止到2月15日22时,衢州市民基本都能自觉遵守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静悄悄的主城区上空,空气质量总体维持在良至轻度污染。而在同样宣布全年禁燃的开化、龙游等县域,县城空气质量也维持在良至轻度污染。全市空气质量相较于往年同期均有了明显好转。

曾几何时,人们将燃放烟花爆竹视作节日的喜庆符号之一,可短暂的烟火过后,其安全风险和环保危害也日渐暴露。

告别除夕(告别春节霾)(3)

衢州市博物馆馆藏的汉陶狗,龙游东华山11号墓出土。汉代,畜狗之风更盛,且丧葬有“事死如生”习俗,因此,汉墓中的随葬俑群中,经常可以看到家犬的身影。汉墓随葬俑群中的陶犬主要是模拟着现实生活中的守犬,所以许多陶犬的造型都尽力夸大犬的头部,再塑成张口瞪目露出满口如刃利齿的凶像,藉以吓退敢于侵犯墓室的邪祟。衢博供图

好空气的背后,来自于一项百姓叫好的政策。早在1月24日,衢州市政府便发布了《关于衢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通告》,一改过去春节期间有限开禁烟花爆竹的做法,宣告衢州市区全年禁燃烟花爆竹。

过去春节烟花爆竹开禁期间,衢城各大医院总是免不了要接诊爆竹炸伤的急诊病人。与此同时,绚烂烟花亦带来了污浊的空气和消防风险。根据环保部公开发布的数据,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衢州空气质量在2016年除夕至初一和2017年除夕至初一,均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

烟花固然不好,但不放烟花,会不会少了年味?不用担心,衢州人早已选择了更具文化自信的方式过年。

2月15日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许多市民早早地来到衢城水亭门城墙遗址公园,一睹华丽精彩的灯光秀表演。

夜凉如水,水亭门城楼前的广场上依然人头攒动,人们相聚在历经沧桑岁月洗礼的历史街区中,共同见证科技之光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时刻。

告别除夕(告别春节霾)(4)

水亭门灯光秀现场。许军摄

这一刻,夜如昼。信安湖两岸的衢城,听不到烟花爆竹的声响,站在这里举目眺望西区,高耸的摩天楼闪烁着五彩霓虹,映照着欣欣向荣的衢州都市新区,转身回望古城,别有一番“相隔千年宛如初见”的乡愁滋味。

春节期间,从除夕到正月十六的每天晚上,水亭门灯光秀都会如期上演。当然,白天的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也不甘示弱。传统民俗表演、农民画艺术展、衢味庙会、趣味童“年”等活动轮番上阵,将衢州经典非遗项目一一呈现。

告别除夕(告别春节霾)(5)

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山喝彩歌谣将在春节期间进行展演。资料图片

而在衢州各地,文化过大年的节目单更是排得满满当当。2018央视春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亲临现场讲述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回归的节目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觉得没看过瘾,不妨再去衢州的文化场所感受下中华文化自信。

春节期间,衢州市博物馆特别引进了“福建外销瓷展”,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悠悠往事。衢州市文化馆献上林国镇摄影展,观众可在124张衢州老照片里追忆衢州那时的“从前慢”。江山市博物馆引进了“中国民间玩具展”,再现了传统的中国春节童趣玩味……

告别除夕(告别春节霾)(6)

从正月初四开始,衢州市区的天妃宫和鹿鸣公园,都将上演婺剧、越剧、京剧等各种戏曲大联欢。资料图片

其实,更多戏曲大戏展演和民俗活动,还隐藏在衢州的广袤大地上,等待你的探索与发现。比如从正月初四开始,衢州市区的天妃宫和鹿鸣公园,都将上演婺剧、越剧、京剧等各种戏曲大联欢。

来自上海的衢州女婿徐晓鑫,已经连续8年在衢州欢度除夕,他目睹了衢州的点滴变化,除夕之夜的水亭门灯光秀现场,他深吸着清新的空气,陶醉于靓丽的彩灯,情不自禁地赞美自己的“第二故乡”:“衢州城市虽小,但理念前卫,追求精致细节与文化品质,它就像一座大花园,只有慢看细品,才能闻到每一朵花的芳香。”

(原标题《除夕夜,衢州人告别“春节霾”,欢度文化年》,原作者李啸。编辑 祝旖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