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瀛洲海客

吕布与曹操争夺兖州期间,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初,吕布入兖州,在陈宫、张邈、张超、吴资等各地长官的拥戴下,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但等到吕布与曹操真的打起来了,这些人便“销声匿迹”了。起到关键作用的张邈、陈宫,一个成了隐形人,在史书上毫无记载;一个看似对吕布忠心耿耿,却在背地里暗暗搞事……

一、孤军奋战的吕布

吕布能与曹操相持一年有余,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缺粮,缺得厉害。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馀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因为蝗灾,曹操与吕布同时陷入了缺粮,无以为继。曹操这边,“军食尽”,甚至打算放弃此地,转投袁绍;吕布这边也很倒霉,他跑到乘县打算抢粮,却被地方豪族给击败了。那么,蝗灾真的是导致兖州缺粮的直接原因吗?

显然不是。曹操在出征兖州前,便屯了足够粮食在自己的老巢东郡。但兖州被吕布占领后,袁绍便趁火打劫,令臧洪占领了东郡。因为城中“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臧洪在叛变后,还能抵挡袁绍的多番进攻。

反观吕布,更为倒霉,因为士族切断了对他的支持。吕布是并州武将出身,远离故土,他在中原地区的军事活动,全靠地方大族供养。以地方士族的习惯,他们有屯粮习惯;而且汉宣帝在位期间,还设立过“常平仓”。

据《后汉书·刘般传》:记载“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李贤注曰:“宣帝时,大司农耿寿昌请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之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之,名曰常平仓。”

常平仓的出现,是为了平抑粮价,避免“谷贱伤农”或“谷贵伤民”。但随着地方豪强的崛起,它又逐渐被地方豪强所掌握,成了剥民工具。因此,汉明帝刘庄打算重置常平仓时,刘般会表示反对。虽说这一计划暂被搁浅,但这并不妨碍地方豪强自己家里面会有这所谓的“常平仓”。

由此可见,兖州士族手中必然握有存粮。吕布败走后,曹操围困张超于雍丘,后者能坚守一段时间,便足以说明:陈留张氏仍有一定的储备粮食。否则在兖州大旱加蝗灾的背景下,他们必然不会有丝毫反击之力。

兖州士族有粮,而吕布没有粮食,只能亲自带兵去抢。这便意味着:纵观整个兖州之战,与曹操正面对抗的,只有吕布一人;反观挑起斗争的兖州士族,却龟缩不出,坐视吕布挨打。那么,他们为何不帮助吕布呢?

二、偷偷搞事的陈宫

士族,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曹操治理兖州时,当地士族便遭受了不少盘剥;为支持吕布,他们也拿出了不少诚意。但也仅限于此。随着兖州战事的胶着,本就对吕布存有利用之心的兖州士族,自然不会继续供给曹操。彼时的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陈宫身上。

陈宫,少与海内知名人士结交,拥有强大的人脉关系。曹操能入主兖州,便离不开陈宫的帮助。然而,陈宫自始至终代表的,便是兖州士族的利益。黄巾贼声势浩大,士族欲求自保,便拥戴曹操为主;曹操打压士族,那他们便要反抗,选择更好控制的吕布。

对于这个“壮士”,陈宫一开始便打算,随时抛弃他。对此,方诗铭先生有过精彩论述:“实际上, 陈宫对吕布是轻视的,仅将他当作一名‘壮士’使用,陈宫说词中一个‘权’字,就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以“权”字而言,陈宫必然不会对吕布忠诚。在合适时机,他会再次出手,将他给“卖”个好价钱。彼时兖州已失,陈宫无路可退,遂跟随吕布前往徐州,协助其赶走刘备后,便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记载:“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郝萌,为河内人也。吕布拿下徐州后,郝萌便公然反叛。布从睡梦中惊醒,披头散发而出,慌不择路,带着老婆往厕所钻。这本是一条绝路,但吕布不愧有“鸠虎之勇”,竟硬生生用一双肉掌推开墙壁,这才逃得一命。在高顺的帮助下,吕布击败郝萌;郝萌部将曹性斩萌,携其首来见布,并披露出一个关键信息:郝萌的同谋,正是袁术与陈宫!

陈宫告诉曹操为何愿意跟随吕布(陈宫背叛曹操后)(1)

三、陈宫的谋划

陈宫的计划,其实很不错。郝萌是河内人,说明他并非吕布嫡系的并州武将;这还意味着,陈宫极有可能以郝萌为纽带,联系到了河内太守张杨。显然,同为并州武将出身的张杨,被陈宫当成了吕布的“平替”。

联合袁术,则是向他投诚。既然兖州士族得罪了袁绍、曹操,陈宫等人自然要选择袁术当靠山;更为关键的是,陈宫一旦除掉吕布,很有可能会自己当这个徐州牧。到那时,陈宫、张邈等人便能以徐州为基地,引袁术、张杨两大外援,成为袁术军事联盟用来对抗袁曹的中坚力量。这个说法,有没有根据呢?

首先,张杨与吕布、张邈等人早有联系。吕布初投袁绍,后反叛,投奔张杨,过张邈住处,与之结交。其次,吕布缺马时,命人到河内买马;徐州被围困时,张杨曾前往相救。另外,兖州失利后,张邈曾打算向袁术借救兵,未果,被部将所杀。由此可见,张杨、袁术、兖州士族才是真正的联盟关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陈宫、张邈之所以不在兖州为地方长官,是因为汉代实行的“三互法”。其核心之处在于:本地人无法在本州做官,与本地人有姻亲的外州人士,也无法出任本地长官。换言之,陈宫、张邈等人在兖州,便不可能成为兖州之主;相反,他们若前往徐州,便有机会成为徐州牧。

因此,吕布刚拿下徐州,陈宫便暗中与郝萌联合,意图宰掉吕布,换自己来当家作主。谁料吕布天生神力,带着老婆还能推墙而走。如此一来,当曹性把这件事捅出来后,饶是陈宫脸皮再厚,此时也是面红耳赤,不敢作任何反驳。

奇怪的是,吕布并没有对陈宫进行任何处置;反观高顺,虽然救了吕布的命,却被收走了兵权。奸猾之徒,以面赤保全自身;忠诚之士,却因赤胆而被罢。吕布为何对陈宫、高顺两人的态度,为何截然相反?颇有能力的良将高顺,又为何不受待见,最终为曹操所杀?

这一切,其实都能归结到高顺的出身问题。至于其中原委,请听下回分解……

参考资料: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