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孙弋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对新时代工会的建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新时代工会的建议(宁波总工会打造非公产改)

对新时代工会的建议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孙弋弋

6月3日,记者从深化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宁波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宁波模式”,下一步将强化政治引领,奋力争先进位,扛起“综合全域试点”使命担当,打造非公产改“宁波样板”。

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宁波模式”

宁波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学峰表示,自2019年《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宁波始终以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政治担当,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宁波模式”。特别是去年7月市产改工作联席会议召开以来,各相关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积极构建技能素质提升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受到全国总工会的肯定。

一是以系统观念抓整体推进。市级层面召开2次联席会议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改革。市总工会组建产改工作专班,建立旬研判、月会商、季例会、年督查等工作制度。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40余个,涉及保障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健全产业工人成长发展体系和提供产业工人公共服务等方面,筑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四梁八柱”。10个区县(市)全域推进,全部出台《实施方案》、建立领导机构、召开推进会、扩大试点范围。向产改要高质量发展,向产改要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二是以产育融合助赋能成长。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市发改委编制形成《宁波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市教育局修订《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市人力社保局发布出台《宁波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致力打造完整的1 X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以师带徒、以工代训等素质提升行动蓬勃开展,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83.53万,高技能人才数量56.2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62%。

三是以工人至上强权益保障。注重思想政治引领,2019年以来推优入党人数达到5484名,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有效强化,基层一线人员在各级工会代表、委员、常委中的比例升至80%、40%、26%以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解决改善产业工人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难题。宁波市总工会创新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机制,推广工资集体协商“2 X”、职工说事等制度,连续12年推出服务职工“十件实事”,新上线补充医疗保险“工惠保”。

四是以试点先行促面上深化。各地协调小组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落地了一批创新性的改革举措。鄞州区6900名外来产业工人随迁子女在鄞州入学、600名配偶在鄞就业;北仑区累计发放青年公寓购房码近2000套,青年公租房租赁补贴837万元;江北区创立“工园里”职工阵地标识,打造全区职工活动“15分钟服务圈”;余姚成立“技师联盟”,镇海实施“蓝领振兴”系列工程,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多样化志愿服务。36家市级以上试点企业(全国级1家、省级6家)全部出台“一企一策”产改方案,吉利汽车打造“区域人才经营中心”、舜宇集团“五个梦”让产业工人共享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遴选区县级试点企业443家,乡镇(街道)117个,北仑灵峰工业社区打造“六大基地”着力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鄞州姜山镇“金领学院助力产业工人又红又专发展”等一批乡镇、工业社区试点做法百花齐放。

担当起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使命

当前,宁波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朱学峰称,宁波要担当起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使命,亟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下一步,主要做好5个方面工作。

一是对标对表新要求,确保改革落点精准有力。组织全市产改工作理论研讨,总结推广试点企业优秀案例。围绕宁波“十四五”规划,出台《新时代宁波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综合全域推进实施方案》,创新推台一批配套政策。制定《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乡镇街道、工业社区(园区)工作标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项目名单》,以项目化、标准化方式推进产改工作。健全全市产改工作督促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全市产改工作推进情况督查,培育创建产改示范型企业,推动产改试点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延伸。

二是引领铸魂汇合力,确保改革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永远跟党走”“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建党百年主题,开展“我心向党”讲党史、党史竞赛等系列活动;强化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全面推广“推优入党”,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等优质“红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产业工人占比。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三是锻造培育提素能,确保改革效力充分展现。持续完善人才培育体系,编制实施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实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制定《宁波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宁波市加快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的实施方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制定《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全面启动新时代宁波工匠培育工程,举办第一届宁波技能大赛;广泛组织“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及职业技能精英赛群英赛,命名一批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持续优化产业工人培训方式,推动中职(技工)学校专业设置向产业集群聚焦,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园区延伸;建立健全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终身技能培训体系;引导企业广泛开展上岗培训、名师带徒、转岗培训、技术研修等培训项目,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技能评价方式,深入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形成职业资格评价、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是关心关爱强服务,确保改革成果共建共享。进一步增强面向产业工人的公共服务能力,编制《宁波市公共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实《宁波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实施意见》,实施集体协商“稳就业、谋发展、促和谐”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全面实施劳动争议调裁诉多元调解机制。实施关心关爱工程,深化“三服务”活动,设立“宁波工匠”活动月、“职业技能体验日”,大力推行“互联网 ”工会普惠化服务。

五是数字赋能夯基础,确保改革后劲持续有力。深化新时代党建带群建工作,进一步提高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水平。以系统方法延伸组织触角,推动线上线下统筹联动,重点实施中小微企业和新领域新阶层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行动,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联合工会建设。建设产业工人数据库,积极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服务,把工作做到产业工人的心坎上。

创新引领抓落实

为了不折不扣将产改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李谦做了相关部署。

一要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研究落实,统筹解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合力推动我市产改工作走深走实、见绩见效。

二要积极探索创新。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推陈出新,宁波市产改工作已经从企业个体试点先行迈向全域推进的新阶段,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学习借鉴,提出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既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更要在工作举措上、运行方式上创新,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创新权益保障举措,拓展服务保障内容。

三要强化协同推进。充分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与党政重点工作相通相融的特点,强化党政主导优势,坚持系统集成和专班运作相结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围绕改革任务出题目、列清单、压责任,不断提升整体效应,努力形成上下协同、一体推进的工作局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