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的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开头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居高临海,可以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后六句实写眼前的景色: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日月之行”后面四句,作者展开想象,将大海吞吐日月的博大写到极致,也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这位政治家广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最后两句是合乐演奏时附加的,是乐府歌辞的一种形式,与正文内容无关。

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以观沧海中的碣石究竟在哪里(1)

碣石山在哪?

所谓“碣石”,即碣石山。坐落在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昌黎县城北,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境内,险峻峰峦错落有致,在靠近昌黎县城屏障岭正中,便是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顶尖呈现圆柱形,遥遥而观之,如碣似柱,若直插云霄的柱石,因而得名“碣石”。古籍《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中便有记载,有“天下神岳”之美称。为佛、道、儒三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据传封神榜中的三霄娘娘和赵公明在此修炼。郭沫若曾在北戴河疗养时远观碣石山,留下了“五岳之首是泰山,神岳之冠碣石山”的感叹。

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以观沧海中的碣石究竟在哪里(2)

碣石山东部是冀东地区油松林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北方地区比较完整,比较典型,面积比较大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下的次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中部是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奇松、怪石、雾海、冬雪”等诸多美景,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名胜而享有盛誉。碣石山还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当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和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袁水拍先生游完碣石山赞叹说:“神岳碣石堪称北国黄山”;更有“京东第一奇山”之称。碣石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雾海、冬雪四绝著称于世。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碣石山有植物近700种,动物100多种。故而,碣石山有誉称“天然植物园”、“天然动物园”。

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以观沧海中的碣石究竟在哪里(3)

碣石山十景,“碣石观海”最为壮观。碣石山因有曹操名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赞美,故颇得历代文人骚客的青睐。其他九个景点历经时代变迁,现存的主要景点有仙台顶、水岩寺、碣阳湖、龙潭洞、天桥柱、五峰山。

碣石山36峰,磅礴雄浑,峻峭秀丽,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仙台顶、天柱峰两大主峰(海拔均超过690米)为中心,最高峰为仙台顶,海拔695.1米,为碣石山脉最高峰,为渤海近岸最高峰,硕大的“碣石”二字孤寂的矗立在陡峭的崖壁上。登仙台顶远眺,西起滦河入海口,东至山海关秦皇岛港,陆地静卧,波澜而壮阔。

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以观沧海中的碣石究竟在哪里(4)

“世外桃源”碣石山

碣石山中有名刹水岩寺,又名“宝峰寺”,建在碣石山南麓的宝峰台上。占地30余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冀东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寺院,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中国佛教北方发展的一个代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辽金时代。

碣石山脚有一名湖——碣石湖,据记载秦始皇因为崇拜碣石山的灵气,在这儿登山求仙,勒石记功,并求长生不老,江山万代。并下令刻下《碣石门辞》,称颂一统中国的丰功伟绩。此后,碣石山盛名远扬,引来后世帝王争相效仿。

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以观沧海中的碣石究竟在哪里(5)

水岩寺东北的山崖高处有一个龙潭洞,洞虽不大,但挂在碣石山半山腰峭壁上,洞深三丈有余,上有苍松翠柏掩着,下有羊肠小径相通,甚是幽静。洞壁全是花岗岩青石,洞深处泉水涌出,涓涓流下,叮咚作响,常年不断。

碧云峰西北约2.5公里处,有山崖呈四方形,上半部由三层巨石堆积,高度30余米,四周如若刀削,陡峭耸立,石柱呈青色微白,这便是天柱桥。

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以观沧海中的碣石究竟在哪里(6)

碣石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碣石山松,它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碣石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又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

关注羊羊,带你领略地理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