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1)

北京孔庙

圣人以神道设教——《易经·观卦》

我们看孔子的画像与塑像有很多种造型,但他的双手交叉,拱手胸前的手势却基本相似,而且都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类似斜放的“十字架”。

这个特定手势有何具体含义?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一堂国学·麒名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解读:

第一,孔子的手势为古代士人相见的“拱手礼”。

古人见面打招呼,鞠躬,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性与之相反),形成“爻”字,表示虔诚恭谦之意。

第二,此为孔子行教的手势。

因为这个“爻”字,正是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

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这是在交五。

甲骨文中,五字的写法是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2)

“从二,五行也。”

《说文解字》说,乂,古文五,二五天地之数。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3)

小篆的“五”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

《说文解字》对“五”的解释是,

“五行也。古之圣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后造此字也。从二,像天地。侌昜(阴阳)在天地闲交午也。此谓㐅也。古文之意: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4)

所以,孔子两手相交,成“㐅”,也可能与阴阳五行之气在天地间交流传达有关。

这也就解释了,古人之学,首先是天地自然之学,学习之后才能觉悟。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5)

所以繁体字“学”、“觉”都与孔子的这个手势,确切地说与《易经》的“爻”辞有关,都代表双手捧着“爻”辞而观察、研究的意思。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6)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7)

群经之首的《易经》八卦,每个卦有三个爻,代表天地人三才。

《易经》64卦每个卦是“兼三才而两之”,所以每个卦有6个爻,同时上面三个爻有阳的属性,下面三个爻有阴的属性,都是源自古人观察天地阴阳变化,尤其是太阳一年四季的运转动线的抽象总结。

从“学”、“觉”等字的本意来看,古人最初的学习范本鼻祖,很可能就是《易经》的“爻”。

这个“爻”字,也是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8)

《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会意字,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

但一堂国学认为,“教”字繁体里的“攴”pū,是轻轻打击的意思,就像教书先生的戒尺,也可能源自远古宗教仪式中的权杖。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9)

《易经》中的“风地观”卦说“圣人以神道设教”。

【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

成语“上行下效”也完美诠释了“教“的本意。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从爻,从子,从文。

一个手拿权杖的长老或是领袖教导孩子或子民观察“爻”。

所以儒家领袖孔子的双手合“爻”以交五,求天地万物和谐,推行教化的含义就越发明确了。

孔子说什么学问(孔子的这个神秘手势)(10)

甲骨文中,天数五,地数五。

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为阳数,指天;

二、四、六、八、十这五个偶数为阴数,指地。

左手为阳,右手为阴,阳主外,阴主内,所以孔子的手势是左手在外。

第三,孔子的双手交叉是一种非常古老神秘的自然崇拜仪式。

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Ⅹ”和“十”最初的图腾十“太阳”

交叉的双手,象征光芒万丈,光照千古,日出日落,四季轮回,所以太阳也代表重生和轮回。

孔子传播文化知识,犹如太阳,光芒四射,开化文明,开启民智。

正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一堂国学·麒名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