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也真是够烦人的,没完没了,前些日子在北京“折腾”了一阵儿,好不容易“消停”几天,听说这两天又有被感染的。看新闻说有确诊病例出现在昌平东小口镇,先祝感染者早日康复,然后咱聊聊东小口的历史。东小口镇即原东小口乡,位于昌平区的东南部,东北毗邻原燕丹乡(已并入北七家镇),东南部和南部与朝阳区来广营乡和洼里乡接壤,西部与西南部靠近海淀区清河镇,北与原霍营乡相连(后并入东小口镇)。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1)

原乡人民政府驻地贺村,现镇政府驻中滩村,可能觉得这两个名字都不够响亮,因此以乡(镇)内的东小口村命名。东小口村在镇域的西部,小清河以北,立水桥的西北方向(很多人认为立水桥属于昌平,其实不是,立水桥属于朝阳区),如今这里有个东小口森林公园,隔清河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相连。东小口之名的由来,与海淀区东升乡的西小口一脉相承。当年这里有条古道,从清河地区向东北方向进发,一路至密云古北口,通向“口外”,差不多就是现在的火沙路沿线。东小口与西小口就是这条古道上的两个路口,因地理位置相对而得名。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2)

至于东小口何时成村,暂无从考证;只知道此地兴盛于清末,受过皇封(封的什么也不清楚)。因为这里地处北部地区进京要道上,又是皇家去往小汤山行宫的必经之地,东小口以南不远还是皇家狩猎场:北苑,所以这附近驻有大量士兵,即来广营地区。您看这边儿除了来广营、还有勇士营、清河营、红军营等,这么多带营的地名,都与明初驻军屯垦和清代驻扎八旗军兵拱卫京师有关。东小口地区也有陈营村,驻没驻兵不知道,但据当地老人讲,这一带曾是战场兵营地。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3)

昌平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便设置上谷郡昌平县,这是今昌平区得名之始。辽代属南京析津府,金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归中书省大都路总管府。明初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改属顺天府;正德年间还曾升县为州,领顺义、怀柔、密云三县。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属顺天府北路厅,雍正六年(1728)改为顺天府直属,但不在领县。进入民国后,1913年改州为县,属京兆地方;1928年改隶河北省。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昌平地区曾先后设置昌宛、昌顺、昌滦等联合县;1948年时的东小口就属于昌顺县第七区。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4)

1949年4月单称昌平县,东小口属昌平县第五区。1953年此地建立东小口乡、河北村乡和中滩乡,这个时候立水桥还真属于昌平,归中滩乡。1956年三乡合并为东小口乡,1958年划归海淀区、并入清河镇管辖。1959年除立水桥、河北村、南马房外,其他九个村复归昌平县、属沙河人民公社,称东小口大队,后改称管理区。1961年成立东小口人民公社,1982年公社改乡,辖东小口、中滩、陈营、太平庄、贺村、芦村、单村、兰各庄、店上9个行政村。1997年乡改镇,1999年将霍营乡并入。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5)

一直以来,东小口地区都是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村边地头和荒滩还常见车前草、地黄等中草药。不过工牧副渔等也有发展,北京的老酒民们,当年有一种“本地特产”的啤酒、叫龙象您喝过没?这个啤酒厂就在东小口。大概二十五六年前吧,一过立水桥还能看到大面积农田,绿油油的一片,微风吹过麦浪滚滚,一派田园风光。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6)

东小口地区的巨变发生在上世纪末,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区人口压力越来越大。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后,北京借鉴美国建设住宅方面的经验,准备在郊区建两座超大居住区来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东小口地区“理所当然”的承担了这个任务,1999年,这个超大社区开始建设。说到这儿相信不用猜您也知道,就是天通苑。最初建设的时候占的大部分是太平庄村的地,另一个超大社区叫回龙观,延续的是老地名儿,而这里却没叫太平庄,可能是北京叫太平庄的地方太多的缘故。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7)

至于为什么叫天通苑,应该与开发单位(顺天通房地产)的名字有关。后来随着楼房越盖越多,东小口的农村面貌也就基本消失了;而人口也越来越密集,这么多房子、这么多人,都让东小口镇管起来,确实也费劲。于是在2012年12月31日,东小口地区正式“一分为四”,分为一个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三个街道中天通苑就占了俩:天通苑北、天通苑南,另一个是霍营街道。不过天通苑占的也不全是东小口的地,像地铁五号线的天通苑北站,实际已经属于北七家镇了。

昌平区东小口最新规划图(昌平东小口的前世今生)(8)

而现如今,另一个超大社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的东区项目,也已扩展入东小口地域的西北部。

昌平早知道(changping77)长期关注区域动态,随时发布最新消息,亲们一定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