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满室阳光,“林妹妹”就这样坐着,似披了一缕金色的纱衣,仍是婉转多情的模样。3年有余,再见王文娟老师,93岁了,清健依然。

王文娟艺术展开幕式(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1)

图说:王文娟给《新民晚报》读者的题词

一只玉镯,一枚戒指,一件花衣,简单的修饰便衬出了王老的好气色。“昨天一个夜道没睡着啊。”王文娟的上海话带着绍兴腔,因为耳朵不好,一开口便自然拔高了声调。她掏出一张纸来,一行一行,有涂改,有画圈,“我想了一下,把感想稍微写了写。”她说自己激动并感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获得了沉甸甸的奖项,意义非凡。“我非常幸运,能够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进行艺术创作,拥有了许多优秀的合作者和广大的知音观众,我要感谢他们,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这份荣誉应该与他们共享。”

王文娟艺术展开幕式(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2)

图说:王文娟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经历了衰弱,走过了抗争,迎来了风华,沐浴着昌盛,“林妹妹”赫赫然地迈步走向一个世纪。但王文娟的德与艺,不仅仅因为年轮的自然叠加显得流光溢彩。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其芬华,源于一份真。

王文娟艺术展开幕式(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3)

图说:1954年,越剧《梁祝·十八相送》饰祝英台,徐玉兰饰梁山伯 资料图

“林妹妹”是纯真的。心向艺术,纯粹,真诚。人前人后,她总说自己“资质平平”,不过是有自知之明而不得不加倍用功。“做人要简单一点,演戏要复杂一点”,这句话陪伴了王文娟一辈子。每次演出前,她至少3天不出门,连电话都不接,揣摩人物需要全身心投入。“比如说演林黛玉,我会一遍遍地看红楼梦。她少时离家,又寄人篱下,许多经历与我接近。”王老的《红楼梦》剧本上,密密麻麻地用红笔写满批注。她是黛玉,黛玉是她,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戏如人,大致也是不错的。王老的唱腔平易朴实却韵味浓郁,自然流畅又情真意切,不追求花哨,更注重跟随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去行腔,内敛却具爆发力。

王文娟艺术展开幕式(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4)

图说: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饰林黛玉,徐玉兰饰贾宝玉 资料图

“林妹妹”是较真的。热爱生活,好奇,执着。她总为少小辍学而遗憾,于是和自己较真,活到老学到老去积攒人生的丰满、艺术的厚重。比起3年前,王老住所的家居和摆设并没有什么变化,与孙道临先生的结婚照仍被擦得一尘不染。只是,墙上多了一幅字帖,桌上多了一只地球仪,这便是王文娟如今的生活日常。她写字画画,修身养性。她似年轻人,心中永远充满了问号。女儿去意大利旅游,她转着地球仪,找到那个像靴子的国家,津津有味听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外孙在大学里学习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她非要搞明白这是什么,之后出门看到某幢大楼的太阳能接收装置,老太太便懂经地说:“这个就是环保建筑”;她关心起时局,便打电话邀请能说会道、通晓时事的老友上门“讲课”,从特朗普到经贸战,也能摸个头头是道。

王文娟艺术展开幕式(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5)

图说:王文娟与孙道临的新婚合影 资料图

“90后”王文娟,不见暮气。她热烈生活的模样,更是这个国家气宇轩昂的影射——很多故事,始终向阳。(新民晚报记者 华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