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随着飞机的出现,曾称霸天空的飞艇就如同恐龙一样被快速淘汰,如今只有特殊领域偶尔使用。倾转旋翼机同时具备优秀的速度与航程,那未来是否也将会把直升机彻底淘汰呢?

说起直升机,大家可能先想到美国“黑鹰”、俄罗斯米17等著名直升机型号,或者是中国直-20直升机。在央视节目《追光》中,报道了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展开机场夺控演习的画面,直-20和直-10编队亮相,算是解锁了一个新场景。

这说明直20已经相当成熟,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训练任务。目前直-20正在大批量生产,填补解放军对直升机需求的缺口。未来直升机可能发展成什么样?我们先要从直升机的原理说起。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1)

【鸭式旋翼/机翼,通过改变旋翼状态,同时具备直升机与常规飞机的特点】

先要说说,什么是直升机?常规飞行器,靠自己带动机翼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直升机则跳出这个思维框架,转变了思路,那我将机翼单独拆解出来,让机翼自己通过旋转与空气相对运动,不一样能产生升力吗?没错,这样机体无需高速飞行,也一样能通过机翼或者说旋翼的转动,产生足够升力。直升机这个思维突破确实是很巧妙。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2)

【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飞行原理上没有本质差别,甚至可以兼容,科幻电影《第六日》里,施瓦辛格开的飞机就是这种构型】

直升机由于能够垂直起飞和降落,对起降地点的要求不高,几乎可以不受任何地形阻碍的灵活运输人员与物资,于是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冷战顶峰时期,美苏争霸助推了直升机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出现了产量高达17000架以上的前苏联米-8直升机和产量高达16000架以上的美国UH-1直升机,它们的衍生型号直到现在仍然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着。

直升机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效率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安全。但是到了新世纪,直升机的发展却遇到了难以逾越的自身瓶颈。人们对新一代垂直起飞和降落飞机的追求也逐渐摆上了日程,鱼鹰这样的倾转旋翼机也开始亮相舞台。那么直升机有什么劣势呢?未来垂直起降飞机有什么新技术呢?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3)

【美国波音和洛马公司合作研制的“无畏 X”(Defiant X)直升机的渲染图】

直升机的劣势主要有两点:

  1. 和固定翼飞机比起来,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太慢了。传统直升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并不高,比如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最高飞行速度是293公里/小时,俄罗斯的卡-52“短吻鳄”的最高速度是310公里/小时。这些最高飞行速度通常是在没有外挂武器的情况下实现的,一般来讲武装直升机在外挂武器时的最高速度只有200公里每小时多一点。民用直升机的最高速度也是这个水平。不论民用还是军用直升机,日常工作的飞行速度一般都不超过200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不但赶不上大部分固定翼飞机,甚至赶不上高铁。早些年这个速度还不错,但放在新世纪里就明显不够用了。
  2. 和固定翼飞机比起来,相同起飞重量的直升机的航程都太短了。这是因为传统直升机向前飞行的原理是:旋翼向前下方倾斜,产生的推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用来抵消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用来提供向前飞行的推力。这种工作原理在燃油效率上就要比固定翼飞机低很多。固定翼飞机的发动机只负责产生推力,而升力是靠机体和机翼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产生的。所以直升机的燃料,很大一部分没有用在向前飞行的做功上,主要都用来抵消重力了,可以随意起降的这个优点,在这时天然就吃亏。

由此看来,直升机最大的优势来自于它的旋翼系统,但是它的劣势和瓶颈也来自于旋翼系统。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提高螺旋桨旋转速度,进一步提升直升机速度呢?其实这个也是性能提升的瓶颈所在。

旋翼系统的的主要问题是:直升机在向前飞行的时候,螺旋桨不停旋转,有一侧的桨叶向着前进的方向挥动,称为前进桨叶。另一侧桨叶会逆着前进的方向挥动,称为后退桨叶。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4)

当直升机速度越来越快时,左右桨叶相对空气速度的差值就会有个差值,影响左右的升力,从而让机体倾斜。而由于螺旋桨是循环转动的,左右升力的变化就会导致桨叶在不同时间受力频繁变化,需要通过较复杂的铰接旋翼设计,通过改变旋翼在不同位置的姿态来缓解这个矛盾,但这种优化也是有极限的,天然限制了直升机速度的进一步提升。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5)

【直升机飞行速度越快,两侧旋翼相对空气的速度差也就越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前进桨叶的旋转线速度和前进速度叠加,在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接近极限速度时,前进桨叶的叶尖速度将接近音速,将会遇到“音障”,阻力急剧增加,不但有阻力,还因为杠杆原理带来一个不小的力矩。而后退桨叶和前进桨叶接近转轴的部分则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桨叶除了上下方向的受力变化,水平方向的前后受力也在不断变化,如果直升机速度太快,这种阻力的不平衡甚至有可能使桨叶折断。这就是直升机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所在。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给直升机带来便利的原理,如今也成为性能最大的瓶颈。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6)

【美国的两种较为成熟的倾转旋翼机,V-280与鱼鹰】

针对直升机的缺陷,目前人们已经设想出了许多新型垂直起降飞机的构型,用来克服传统直升机的缺点,大幅提升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目前已经实现的新构型主要有两种:

一种以美国V-22“鱼鹰”偏转旋翼机为代表。偏转旋翼机最大的优点就是既能保持直升机垂直起降的功能,又能在空中平飞时拥有固定翼飞机的性能。可以简单看做是将常规飞机的螺旋桨与固定机翼之间,做了个折中,通过增大螺旋桨直径,减少机翼宽度,折中出一款新飞机,但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巨大的。V-22时速可达500公里,转场航程约4500公里,而黑鹰的航程只有2000多公里。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7)

【MV-22与Ch-46直升机的航程对比,优势一目了然】

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安全问题:当受到不稳定气流影响的时候,一旦两个旋翼的升力不平衡,很容易坠毁。美国V-22“鱼鹰”在试飞和服役阶段已经发生过数起严重事故,造成数十人身亡。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V-22的安全性也在不停地提高,技术正在成熟。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8)

【美国“无畏 X”(Defiant X)直升机与“黑鹰”直升机对比,个头差不多】

另一种是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未来远程突击飞机”FLRAA项目为代表的,这种思路相对简单粗暴:那就是旋翼脆弱我就加强旋翼,通过研制高强度的刚性双旋翼,解决强度问题。速度不够,我就增加水平方向的推力,屁股上直接加个推进尾桨,这就是以波音和洛马公司合作的“无畏 X”(Defiant X)直升机,也称为SB-1。比起俄罗斯卡洛夫设计局传统的双旋翼直升机,刚性双旋翼桨叶的强度更大,能够承受接近音速的空气阻力,并且桨叶弯折度小,上下两套旋翼不容易相撞。而卡52这类武装直升机,则有机动过大时上下叶片碰撞的问题。美国陆军FLRAA项目的要求是最大持续巡航速度至少要达到 460公里/小时,期望达到520公里/小时,也能比传统直升机快一倍。

v22鱼鹰直升机近距离超清实拍(我们会有更多探索)(9)

目前看,对于军用直升机的未来,存在着倾转旋翼这种“另起炉灶派”,与增加推进螺旋桨的“技术改良派”两种模式。当年,随着飞机的出现,称霸天空的飞艇就如同恐龙一样被快速淘汰,如今只有特殊领域偶尔使用。那倾转旋翼机是否会将直升机也淘汰呢?

确实,改良对直升机带来的性能提升还是相对有限,而倾转旋翼这种打破传统的新式装备,虽然面临技术问题很多,但未来前景也更广阔。

但同样的,一款装备是不是好用,并不能单纯看指标是不是更高。直升机目前的性能对军用领域虽然不够用,但城市通航来说完全没问题,技术也更成熟可靠。而倾转旋翼不但性能过剩,造价、安全与噪音问题一直都令民间人士担忧。

所以,未来的直升机与倾转旋翼机,不排除会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分别发展,并不能互相之间完全取代。就如同我们有了高铁之后,还是需要常规铁路运输重型车皮里的大量物资。两者并非互相替代,而是细化市场的协同发展,互为补充。

从这个角度讲,直-20之后,我国下一步也会探索更多、更先进的型号,但不一定是“中国版鱼鹰”。未来我们研究的构型,或许能融合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的优点,补足各自的缺点。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领域,可垂直起降、可悬停的飞行器,始终都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