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之后,宝妈们就要开始闯各种各样的育儿关卡,便秘更是其中必闯一关。
● 宝宝已经三天没拉便便了,是不是便秘了?
● 宝宝便秘,是辅食吃多了吗?
● 便秘该怎么缓解?可以预防吗?
今天,咱们就来科普一下关于“宝宝便秘”的一系列问题。
宝宝2天没拉便便≠便秘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便秘?
由于宝宝肠道的发育还不完善,经常会出现好几天才拉臭臭的现象。
其实,只要便便性状是正常的、排便是顺利的、排便时间也是规律的,就不要太担心。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表现,才可能是便秘了:
★每周的便便次数≤2次 (母乳喂养宝宝这条忽略);
★便便偏硬、干燥、体积大,易堵塞马桶;
★大便表面或者内部带血;
★想拉便便,但一直拉不出来;
★排便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痛苦和不适,甚至哭闹;
如果宝宝出现了一种以上症状,家长们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以判断是否是便秘哦。
宝宝便秘主要和2大因素有关
不同原因造成的便秘,如何缓解?
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儿童的便秘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导致的,具体如下:
饮食因素
●奶粉泡太浓
配方奶粉含有不利于宝宝肠道吸收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肠道菌群也不同于母乳宝宝,容易导致大便干结;
如果奶粉冲调过浓,更加给宝宝的肠胃增加负担,不能好好吸收营养的同时,还会因为摄入水分变少,引起便秘。
建议
出生后6个月内尽量纯母乳喂养。
对于还没加辅食的配方奶宝宝来说,一定要按照推荐的冲调比例冲奶粉,不要随便浓缩或稀释。
●水分摄入不足
保证宝宝每天喝足够量的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并改善便秘。
添加辅食前(一般≤6个月的宝宝),母乳或者配方奶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
建议
添加辅食之后,宝妈们可以在两餐之间、睡醒后、运动之后适量给宝宝饮水。
我国《居民饮用水参考摄入标准量》指出:6个月~1岁的宝宝建议日均饮水900ml,1岁~4岁宝宝则为1300ml,这里的水量指的是一天中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全部水分(包括从食物中、牛奶中等)。对于体重增长不良、奶量摄入过少的宝宝不要过度喝水,具体可咨询医生。
●辅食中膳食纤维不足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顺畅地排出便便,还可以帮助益生菌繁殖增生。
若添加的辅食过于单一、精细,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过少,易引起便秘。因此,从添加辅食起就需要注意让宝宝慢慢适应不同种类的食物,帮助宝宝养成均衡膳食、食物多样化的膳食习惯。
建议
当宝宝出现便秘时,可适当增加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的食物:不同种类的蔬菜、全谷物、薯类、菌菇类等;
一些带籽的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也可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行为习惯
●运动过少
宝宝经常躺卧,缺乏俯卧、翻身或爬行等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少,便秘风险就会增加。
建议
鼓励宝宝多多运动。
不会翻身的宝宝可在家长的看护下分次练习,每天俯卧抬头30分钟左右;能够自如运动的宝宝鼓励自主翻身、爬行、跑跳等身体活动。
●排便习惯不规律
有的宝宝在玩耍时,抑制了便意,久而久之使肠道失去了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大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变得又干又硬,导致便秘。
建议
一般宝宝的大小便控制能力在18~24 个月左右逐渐形成,可以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夏天衣着简单易脱卸)培养孩子规律如厕的好习惯。
在此之前需要注意观察宝宝有大小便的信号,及时帮助宝宝进行大小便,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提高成功率。爸爸妈妈们切忌强迫和操之过急。
●环境改变
很多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由于没有掌握好幼儿园的大小便方式,不愿意在学校上厕所。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发现,示范宝宝们如何请求帮助。家长们应该多多安抚宝宝的情绪,帮助宝宝尽快适应集体环境。
建议
平时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合理地喂养宝宝,逐渐培养饮食多样化的进食习惯,给予孩子适当的运动时间和空间,逐渐培养规律排便的习惯,不仅能预防便秘,更重要的是也可以让宝宝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生理功能。
部分便秘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久治不愈或出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就医。
喝酸奶可以治便秘?
宝宝便秘的常见2个误区
下面这2个宝宝便秘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喝酸奶可以治便秘
不一定。
酸奶可以作为辅食少量添加,但因为普通酸奶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比较高,多食反而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
另外,目前益生菌对于便秘的改善还没有高质量的研究,所以通常不会推荐服用益生菌来治疗便秘,即使有效也需特定的菌株及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以,而酸奶往往达不到这些效果。
误区二:香蕉可以治疗便秘
吃多了生香蕉反而会引起或者加重便秘。
未成熟的香蕉内含有较多的鞣酸,会抑制胃肠液分泌并抑制其蠕动,如果宝宝摄入过多,就有可能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而且,香蕉里面的膳食纤维含量不高,就算是成熟的香蕉,通便效果也不好。
相比之下,西梅、杏、苹果、梨是更好的防便秘水果选择。当然还有高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南瓜、红薯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宝宝便秘怎么办?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治理”宝宝便秘的良方
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受益
END.
医学审核丨詹建英
编辑/监制 | 健康事业发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