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读的这本《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翻译张振玉。

苏轼的词,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文章的开始,先引用几句我个人非常喜欢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节选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节选自水调歌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节选自浣溪沙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

节选自临江仙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节选自江城子

先引用到这吧,经典的太多太多了。

说起苏轼,不得不提及他的家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门三父子,唐宋八大家,独占三席。

唐宋八大家,唐朝两位,韩愈,柳宗元,北宋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唐代第一大牛人:一介书生独闯敌营,为万民以命相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柳宗元,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今天的内容无关那个盛唐,他二位暂且不表。

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苏家一门三父子)(1)

剩余的北宋六位大家,全都是和苏轼一个时代的,彼此都有联系。

欧阳修,是苏轼的主考官,按照古代的规矩,自然就是苏轼的老师。

那一年,国考,欧阳修误把苏轼的卷子认为是曾巩写的,结果,东坡先生得了个第二,因为曾巩也是欧阳修的门生,老师为了避嫌。

王安石,是他们几个人的同事,因为变法,大家闹得很不愉快。

北宋这六大家,同处一个时代,可见那个年代文坛是多么的强悍。

说起苏这个字,不知不觉就联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总觉得烟雨江南的文人墨客,才有如此的文学造诣。

然而,苏家,跟苏州并没有什么关系,苏轼出生于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四川眉州的眉山城。在千年万古为阴云封闭的峨眉山的阴影中,在乐山以北大约四十英里之外。

自长江逆流而上,经汉口,过名满天下的三峡,便进入了中国西南的大省,四川。当然现在交通工具发达,直接飞着去,快是快了,但体验不到当年苏家三父子过三峡的惊险与乐趣。

老苏在得了苏轼这个宝贝儿子后,才开始浪子回头,奋发读书,一改往日游手好闲的生活做派。不能说他大器晚成,因为27岁之前根本没怎么用功读书,但可以说是天资聪颖,否则也不会讨的他岳父大人的欢心,赢取了当地首富的女儿。

苏家虽然说不上是大户人家,但条件也不赖,雇得起丫鬟,请得起奶妈。如果门不当户不对,老苏也娶不到大户人家的千金。

苏轼的母亲,大家闺秀,饱读诗书,老苏之前有些荒废学业,但学文的基础一定是非常扎实的,生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除了父母的教育,也请得起好的老师,同时衣食无忧,再加上优秀的遗传基因,天赋异禀又勤奋努力,苏轼在10来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他比弟弟大两岁,弟弟的性格却比哥哥沉稳,虽然弟弟也是才华横溢,但散发的光芒远没有哥哥的炽烈。

但是,兄弟二人关系甚好,从小到大,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着像一首情诗,实则是哥哥写给弟弟的。

父子三人,多年苦读,终学有所成,决定赴京赶考。

临行前,办妥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兄弟二人各自成亲,那一年哥哥苏轼18,弟弟苏辙16。

父子三人第一次出川之前,先去成都拜见了大官,张方平。老苏把自己的著作交给张方平看,看后,老张对他相当器重,写信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向他推荐了这一家人。

父子三人,拿着推荐信,信心满满,第一次出四川,迢迢万里,穿剑阁,越秦岭,自旱路赴京,历时两月有余。

考试非常顺利,苏轼实则得了第一,被欧阳修误判个第二,父亲和弟弟也在前十三名之内。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

考完试,成绩优异的父子三人,在京城,逛街,吃饭,访友,等着接下来的殿试,然后好安排工作,但这个时候家中传来噩耗,老苏的妻子,小苏的母亲病故。

急匆匆,父子三人反川,守丧。

两年3个月后,老苏携二小苏,及两个儿媳妇,还有个孙子,全家老小,东迁进京。全程一千一百余里,七百里水路,四百里旱路,从十月启程,次年二月到达。

一家老小走水路,出三峡,风景旖旎,诗情画意,险象环生。

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窣,垂蔓绿毵毵。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