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学而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学而篇(论语学而篇)

论语学而篇

1.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本段主要讲了如何学和学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凡事留心,处处皆学问。学问不仅在书本上、在课堂上、也在课堂外的做人接物上、在为人处事上等具体的社会活动上都有学问。所以孔老先生提出了学习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不但要预习、温习和练习实践,反复推敲和验证,不断思考和研究,不断完善和修正,不断提高认知。这是一种学习精神,更是一种人格历练。在这种时习之的过程中,获取新的认知和知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升华和自我认可的满足。为人交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遇见志同道合的同心同德的知己好友,与其悠然南山下,把酒话桑麻,与其谈古论今,谈笑风生、指点江山、坐地论道、求学论道是何等惬意和美哉!安贫乐道,独善其身,人不知而不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则尽心为民为君;处江湖则潜心求学。静心而为,善心善为,但求内心豁达通透,澄清至明,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麋鹿形与前而目不左右。持静而为,静亦定,动已定,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读:本段主要讲了自我反思和督察,以诚意正心,以格己修身。以深刻自我剖析和反省,反思自己做人是否忠厚,待友是否诚实守信,学习是否知行合一。自我反思和自纠本是很困难一事,大部分思维习惯“责人则明,责己则昏”而且也很难持久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要做到此必须无我忘我才能度己知己,反身则明。去私欲存天理以良知度人度事度物,方见天地为公的真善美丑,是非对错。待友如何长久,必须以真心和诚信相处,方能天长地久。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倒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断,以情相交,情断则弃,唯以心相交,方能真诚至远。学习贵在知行合一,要在事上练、在物上练,不断实践不断自查,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至于口若悬河纸上谈兵。要到文治武功,内圣外王,内修文德读书万卷,外备武功御敌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