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资面试考试时,当你拿到试讲题目的时候,你的面试环节就已经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在进入面试教室之前,我们有20分钟的备考时间很多小伙伴会问这20分钟时间怎么分配,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资面试怎样才能安排在第二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资面试怎样才能安排在第二天(教资面试20分钟如何分配)

教资面试怎样才能安排在第二天

在教资面试考试时,当你拿到试讲题目的时候,你的面试环节就已经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在进入面试教室之前,我们有20分钟的备考时间。很多小伙伴会问这20分钟时间怎么分配,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下。

20分钟如何准备?

问①:这20分钟需要准备什么?用不用准备结构化问答和答辩?

答:肯定是不用的,结构化和答辩都是随机问的,这需要考前学习准备,临场就没必要了。所以这20分钟主要是准备面试环节中的10分钟试讲内容,也就是准备一篇教案。

问②:那教案需要写完一整篇吗?

答:根据个人能力,可以写一篇详案,也可以写简案。有人写了详案面试也没过,有人没写教案也通过了,所以教案不是硬性要求。

如何分配这20分钟?

(1)先审题,划重点(3-5分钟)

审题:

在我们拿到一张试题纸进入备考教室后,我们需要先对试题进行分析,从试题左上端的题目最下端的试讲要求从上往下进行浏览过滤一遍,此时需多留意一下试讲要求,因为我们上课的内容需要根据试讲要求来实施;

划重点:

回到试题中的题目和给的试题内容中来,结合试讲要求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需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本课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划出来或者写在试题纸上)这样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明确了,再结合所抽试题的学段(一年级或二年级、初中或高中)和试题内容综合评估找出本课的重难点。(一般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会在备考纸上要求写下来)

(2)列框架、找方法(7-10分钟)

基于上一环节对试题内容的熟悉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们可以花7-10分钟将我们的教学过程简单设计出来,具体步骤如下;

列框架: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总结延伸、板书设计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在备考纸上列出这个框架,每一条下方多留一些空白方便填充内容

找方法:

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映效应,好的开头可以让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尤其是我们的的考号比较靠后或在评委比价疲乏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好的导入给评委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加分。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学段用不同的方法,低学段可以突出导入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多用游戏、谜语、歌曲、现象等方式进行导入,高学段的课程专业性比较强,所以高学段的导入可以在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凸显专业性,不仅可以体现考生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还可以缩短备考时间,可以用复习、问题、思考讨论等方式导入。

新授环节:

新授的主要目的是将本课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本课知识,这是一个授和受的过程,在本环节中教师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及“循序渐进”等原则,在课堂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具有互动性活动,如提问、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我们可以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给新授环节的每一个小步骤起一个名称,比如1.初步感知、2.教师讲解、3.小组讨论、4.师生总结等,每个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问题,随着教学环节的逐层递进,教学内容也逐渐深入了。这样在试讲过程中才不会出错,只用根据步骤有条不紊的实施即可。

巩固练习环节:

本环节主要是对教学效果作一个检测,我们需要在备课时提前预设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同样低年级还是凸显练习的趣味性,低学段可以创设一定的练习的情境,如角色扮演、帮小动物解决问题等,高学段的学科既可以做一些情境练习,也可以做一些专业性强的课堂练习,比如理科可以以做题为主,文科可以以思考总结陈述观点为主。

总结延伸环节:

本环节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总结 延伸两个部分,在总结部分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一些客观的评价,同时再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回顾,考生在本环节可以在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之后结合所书写的板书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在延伸部分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的探究、查阅、实践等。

板书设计:

板书一定要在备考的20分钟写出来,根据以上的授课内容,确定好板书的内容,时间宽裕的话可以设计一下板书,为防止有的考点在考生进入考场时会将写好教案的备课纸收上去,我们可以将板书设计写在试题纸上。

以上就是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花费7-10分钟准备和书写的内容,如果考生在前面两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不多,那我们可以多预留一点时间给下一环节。

(3)模拟一遍(5-10分钟)

考生在简案写好之后,就可以将试讲内容在心里默默的过一遍,做到心里有数,有需要改的地方还可以进行调整,这一环节预留时间不能过少,5-10分钟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