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北京。2020年的“余额”只剩下两天,寒潮继续扫荡着大地。因为冷,李乾(化名)下班后放弃了坐公交的打算,他开始呼叫网约车,由于是高峰期,他的前面有近20个订单,不想多等的他于是改约出租车,几分钟后有车接单了,又等了一会车来了。

在网约车的竞争格局基本确定当下,出租车线上化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行选择。而在这背后,是出行行业将业务重点之一转向了传统出租车。

12月22日,T3出行发布新战略,其中在传统出租车业务方面推出了T3新享出租,意在匹配线上需求和线下出租车。在T3之前,嘀嗒、滴滴、首汽约车,以及曹操出行等平台,也挤进出租车融合的赛道。

出租车线上化,迎合了一部分人的打车需求。“夜间出行,我还是会打出租车,相对比较安全。”杨女士介绍,“不过,线下叫出租车体验不太好,也不能对服务作出评价,如果落下东西也很难联系司机。”

在网约出行被普遍接受后,出租车的数字化水平关系着乘客的出行体验,也关系着出租车司机的收入。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出租车的线上化率不足10%,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可以理解为“出租车上线的潜力巨大”,这可能是出行行业的下一个蓝海。

今年以来,出行平台纷纷加码出租车融合,意在争夺这个领域的流量。不过,要吃下这个蛋糕,除了热情,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即线上化之困和线上化路线选择。

出租车新平台,出行平台与出租车的融合难题(1)

出行平台加码出租车业务

其实,出行的互联网化改造是始于出租车的。

2012年,程维刚创立滴滴时,就是从出租车业务入手的。当时的滴滴推出线上预约出租车服务,用互联网的手段来帮助乘客和出租车司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不过,滴滴是“种豆得瓜”,从出租车线上化起家,后来专车、快车、顺风车的发展势头完全盖过了出租车,以至于有接入滴滴的出租车司机认为被“冷遇”了。

“当年滴滴是靠出租车起家的,壮大了之后就发展起来了快车等业务,出租车并不是它的主要业务。”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马师傅表示,“滴滴平台就给一些流量,好在并没有向我们抽成,这就不错了。”

如今,出行平台与出租车的融合进入一个新阶段。

今年9月,滴滴把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独立运营。目前快的新出租已经在超366个城市提供服务。除此之外,包括本文开头提到的T3出行在内的多家出行平台也纷纷加入出租车融合大军。

高德打车在11月26日宣布,启动“好的出租”计划,计划一年内完成100万辆出租车巡网融合改造,帮助300家出租车企业数字化升级。

嘀嗒出行日前在招股书中透露,出租车融合项目在与西安合作之后,将复制推广至沈阳、徐州、南京。曹操出行也在推广“巡游 网约”两车融合发展模式。

“出租车与网约车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出租车是天然合规的”,“我们某种程度上种下一个种子,等待开花结果的过程。”高德地图副总裁王桂馨这样看待出行平台与出租车的融合。

对于用户来说,出租车与网约车都不能完全取代对方,二者融合或许能弥补用户心里的缺憾。

“在北京夜间出行,我还是会打出租车,相对比较安全,但硬件上,网约车的车内空间相对较为舒适。”经常出差的杨女士说,“网约车的服务态度要比出租车好一点,当然不同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也不一样。打出租车如果遇到问题,投诉很难,绕路、宰客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落个东西可能就找不到了。”

在全国出租车租赁汽车行业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上,深圳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租车产品线总监刘加美表示,出租车行业从传统电话叫车到APP派单,从对抗互联网到巡游网约融合发展,如今出租车市场已经走到了剧变前夜。

“现在一天收入的30%-40%来自线上订单,来自滴滴的订单多一点,毕竟用这个软件的人多。”薛师傅在北京开出租车有20多个年头了,他接入了滴滴、高德、嘀嗒等平台。

出租车新蓝海与线上化之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为7119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11005亿元。作为其中最大的细分市场,2019年出租车占据68.6%的出行市场份额,预期2025年将以53.9%的份额继续占领市场。

市场很大,问题也不少,除了网约车新业态的冲击之外,有些是其自身的问题。“当前出租车行业在巡游效率、司机收入、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很大挑战。”滴滴快的新出租方面曾这样指出。

深圳市出租汽车行业党委副书记俞力此前表示,由于行业不景气、政策不明朗,出租车企业和司机进退两难,焦虑不满情绪蔓延,行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行业发展面临十字路口。

这并不只是深圳出租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出租车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租车行业改革大幕开启。

交通运输部近年来多次强调出租车融合问题。2019年12月,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推进巡游车“ 互联网”服务。与此同时,各地也加快了出租车融合的步伐。

杭州市出租车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增期日前介绍,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开放了数据,杭州的出租车实现了数字化、网约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出租车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了,城市拥堵问题缓解了,司机的收入也增加了。

不可否认,中国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期阶段,一小部分的出租车订单来自线上或通过数字工具得以实现。根据去年交通部的数据,全国平均每天出租车服务1.1亿人次,按照平均每车1.8人计算,每天产生的订单在4500万至5000万单左右,出租车线上化率不足10%,线下扬招依然是乘客主要的打车方式。

平台的经营数据也可以说明一二。嘀嗒出行早在2017年10月就推出的出租车预约服务,2019年8月,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开始变现。近期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智慧出租车服务产生的营收分别为?630万元及1560万元(均为人民币),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1.1%及5.0%。?

高德地图副总裁王桂馨日前在谈到布局出租车业务时表示,高德做服务员,有耐心与行业一起成长。(出租车线上化)整体的商业化非常可期。

实际上,目前滴滴、嘀嗒、高德在部分城市开始收取平台服务费。以嘀嗒出租车为例,服务费用包括基础服务费和信息服务费两部分,0到4公里的订单免收信息服务费,只有0.3至0.6元的基础服务费;信息服务费根据里程区间的分段计费,每4公里一个区间,36公里封顶。

在北京地区,嘀嗒出租车的基础服务费为0.6元,信息服务费随着里程区间变化,从0.6元最高可增至5.4元,即最高可以收取6元的服务费,其他城市收费更低。滴滴在其他城市的收费水平与嘀嗒相当。

尽管平台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与出租车融合,也有不少司机尝到了甜头,但还是有出租车司机对线上化产生“排异”。

马师傅虽然接入了出行平台,但他不愿意接平台上的短单。“平常都用(主动)抢单模式,如果订单路程太近就不接了,比如跑2公里接个短单,不划算。”

深圳的吴师傅注册了滴滴的平台,但他不太爱用线上软件接单,平常主要在机场和高铁站等活。“到了不熟悉的区域,才会打开软件。”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在司机群体身上。很多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多是40岁-50岁的男性,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受限,也有些出租车司机不愿意或者不习惯用手机接单。

“我今年53岁了, 现在北京开出租的差不多都是我这个岁数。”马师傅说,他身边年纪差不多的司机也不太习惯手机接单。

路线之争1:轻资产VS重资产

现今,大部分出行平台加入了出租车业务,滴滴、嘀嗒、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都是直接接入出租车,而哈啰出行、美团打车等则是接入了嘀嗒出行车或首汽约车的出租车服务。

在2018年之前,滴滴出行、嘀嗒出行、首汽约车等平台主要是为出租车司机引流,通过抢单、派单模式增加网约订单。

出租车行业人士刘牧(化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引流的模式,能快速为出租车带来线上订单,可复制性强,平台推广也比较容易,但带来的风险也十分明显。“平台接入出租车,让更多原来的出租车用户线上化,然而,出租车服务依旧没有变化,久而久之,这些出租车的用户便流向了网约车。”

加入出租车融合大军的T3出行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早期出行企业布局出租车业务更多的是为出租车引流,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出租车行业监管、用户服务等领域长期存在的痛点。”

2018年后,各平台开始分化,嘀嗒出行在西安、曹操出行在汕头等地开始更深度的融合改革,首汽约车也提出“的士联盟解决方案”。以嘀嗒出租车为例,提出数字智能化,即通过物联网、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交通;提出线上线下一体化,即为巡游、网约等多种用车形式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城市出租车交通的智慧运营。

“发展聚合生态,让巡游车和网约车享有同等接单和自主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为新老业态融合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交通运输部公路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虞明远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

2019年,高德地图开始推出聚合平台,起初也是简单的引流。今年以来,高德加码了出租车融合的速度与深度。然而,出租车融合并不简单,高德与在北京、天津、惠州等多家出租车企业合作,模式不尽统一。

高德地图副总裁王桂馨表示,“目前高德在各地提供的出租车解决方案是一城一策或一城多策,合作对象完全取决于谁更有意愿做线上化的改革,同时跟很多技术条件有关。”

刘牧介绍,毕竟全国各地出租车模式不同,深度融合并非易事,它意味要花更多精力与各地出租车主管部门沟通,未来要投入更多运营人员,成本将大大提高,这都是各家平台决定“做轻或做重”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会长张峻峰表示,“充分认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对行业带来的变革,紧紧地跟上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坚持一城一策的发展思路。”

“原来的引流模式,更多是存量竞争,深度融合出租车,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约化的升级,提高了出租车自身能力,增加竞争力,是一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转变。”刘牧认为。

路线之争2:网约车运力平台VS非网约车运力平台

“面对如今高流动性的出行需求,全国出租车需要一个统一平台,在某个城市发展不了,用户也留不住,要转型升级,需要拥抱互联网,靠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搞平台发展不起来。”杭州市出租车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增期认为。

拥抱互联网,借助资本的力量融合发展出租车是行业的共识,但出租车企业也有所顾忌。刘牧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有了当年滴滴发展的经验后,行业企业对合作平台选择也很谨慎。”

或是意识到了出租车行业的顾虑,高德地图总裁刘振飞强调,“高德地图承诺不下场做网约车运力,既不做裁判员,更不做运动员,一心做好帮助大家巡网融合数字化升级的服务员。”

在11月底举行的全国出租车租赁汽车行业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上,嘀嗒出行副总裁李跃军表示,“嘀嗒出行坚持不做快车、专车,跟巡游车行业一条心,深耕中国出行行业,连续规模化盈利,对巡游车行业合作眼光长远。”

这也意味着,随着巡网融合的不断深入,行业竞争焦点从“轻资产模式”与“重资产模式”的较量,逐渐扩展为“网约车运力平台”与“非网约车运力平台”的角逐。

巡网融合不仅是商业利益,更有社会服务性。正如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所言,“我们发现出行行业可能跟别的行业有点不一样。出行行业最重要的还是服务属性,它是一个科技和服务的行业,一切都是以人为本,一切都是服务人文的。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原来的大数据和所谓的人工智能的理念去改变,其实改变不了,只能改变一部分。”在两起安全事件发生后,柳青有了不一样的体悟。

对于融合的一方,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仍在路上,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现在叫车软件很多,北京又有新增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就像当年滴滴刚开始一样,有很多免费体验。现在出租车不好干。”马师傅在服务一线也有了更敏感的体会。

出行是高频次的消费,出租车的变革关系着主管部门、企业、司机、消费者的利益。作为消费者杨女士也开始担心,“以前出租车与网约车是竞争关系,有时候消费者能从中得到一些优惠,如今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希望出行费用不会因此水涨船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赵泽 校对 薛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