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8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4月2日,在闽剧《双蝶扇·回书》委婉顿挫的唱腔中,由省文联、省文旅厅主办,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第十五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决赛落下帷幕。来自省属戏剧院团、各设区市艺术院团、艺校、民营职业剧团等42家单位的300余名选手齐聚榕城,角逐这一我省戏剧专业大赛个人表演最高奖。他们把对角色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融入表演之中,为福建剧坛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武夷山水仙有哪些(芬芳水仙又绽放)(1)

闽剧《同心结·夜审》

戏曲牵手校园共育传承人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实现戏曲高水平传承?答案是,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3月24日,吴侬软语中,福建芳华越剧院参赛的《红楼梦·焚稿》《盘妻索妻·洞房》《双玉蝉·菱花镜》《何文秀·算命》等经典折子戏,拉开本届水仙花奖决赛的帷幕。其中,由福建芳华越剧院和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共同培养的10名学员与专业演员同台亮相,她们清丽婉转的唱腔和真切动人的表演,让人沉醉。

“这样的联合办学有创新机制做支撑,在培养学院派演员上迈出可喜步伐。”大赛评委吕忠文由衷感叹。

1990年和2006年,当年的福建芳华越剧团先后两次从浙江、福建等地招进新学员,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原福建省艺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原浙江省艺校)等艺术院校合作,学校教育与专业院团训练并重,戏曲理论和表演实践紧密结合。两批学员先后于1994年、2011年以学员身份参加第四届、第十届水仙花奖比赛,多人荣获优秀新苗奖。

2019年,福建芳华越剧团更名为福建芳华越剧院,与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合作,在该校越剧流派传承人班招收10名学员,芳华越剧院安排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员赴嵊州进行教学。本次比赛,10名学员全员出战,辅导教师中不少人恰好是1990级那批学员中的佼佼者。

福建省剧协主席吴新斌认为,以口传心授、师父带徒弟为特征的传统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长期存在,与戏曲的艺术特性密切相关,要实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转变并非是新与旧的简单替换,而应在破除陈规陋习的同时,尽力从传统中汲取经验,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优势,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方法。

本届大赛的参赛学员中,还有来自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闽剧专业及莆田艺术学校莆仙戏专业的年轻人。伴着锣鼓和丝竹,这群后起之秀在传承和创造的舞台上挥洒青春风流。选手们的表演虽尚显稚嫩,但传统折子戏已唤醒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初心,也让观者看到福建戏曲的希望。

武夷山水仙有哪些(芬芳水仙又绽放)(2)

芗剧《赵氏孤儿·舍儿》

水仙花奖是梅花奖的摇篮

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大赛创立35年来,共有5000多人次参赛,众多获奖者成为各大院团的中坚力量,先后共有16人17次荣获我国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水仙花奖就是梅花奖的摇篮。我省涌现的一朵朵‘梅花’,基本上是水仙花大赛的佼佼者。如今,水仙花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在扩大,对培养戏曲人才、繁荣八闽文化大有裨益。”大赛评委王景贤说,有好的演员才有好的戏剧,他从大赛中看到了演员的成长。

第三次参赛的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青年演员黄碧洪选择了闽剧《天女散花》。比赛中,她舞起17米长绸,绸花跃动,环绕周身,将天女祈盼人间福瑞安泰的曼妙身姿诠释得淋漓尽致,引得掌声一片。

“舞台艺术没有捷径。我本来主攻文戏,为了挑战这折边舞边唱的戏,精心准备了小半年。”她回忆说,春节期间训练曾中断了四天,再上排练场顿觉生疏了许多,从那时起再不敢有丝毫懈怠。

连城县木偶艺术传习中心的伍玉琳从小看着木偶戏长大,虽是第二次参赛仍感紧张。“木偶戏表演不可控的因素很多,既要管好自己,又要管好木偶,唯有勤加苦练、及时应对,才会不断超越自我。”她说。

在吕忠文看来,有一批路子很正、基础扎实的年轻演员脱颖而出,他们是可塑之才,是福建戏剧的新鲜血液。

此前很少参赛的漳州潮剧这次表现亮眼。选手们不但念白字斟句酌、步伐干净利落,而且举手投足、启口轻圆间流淌出了人生感悟,把潮剧《六月雪》《徐九经》《白兔记》等剧中的人物演绎得形神兼备。

“这次,平和、东山、云霄三个县都有潮剧演员参赛,他们准备得很充分,现场发挥也很好,特别是参赛演奏员很出彩,这跟省文联、省剧协去年专门在漳州举办福建省中青年戏剧人才培训班,鼓励当地戏剧人踊跃参赛不无关系。”福建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余守英说。

武夷山水仙有哪些(芬芳水仙又绽放)(3)

四胡演奏莆仙戏《傍妆台》选段

重视唱腔方能迎来新高度

戏谚云:腔好唱,味儿难磨。本届比赛继续将“重锤”落在传统唱腔上,以名家名段为大赛内核,结合选手舞台表演进行全方位考评。舞台上,观众耳熟能详的代表性剧目滋养着一代代戏剧传人,成为每个演员戏剧之路的基石。

“重视唱腔的做法,彰显了大赛旨在助推我省戏剧演员在突破唱腔瓶颈、强化戏剧表演基本功方面的良苦用心。”吴新斌说。

从高亢爽利、帮腔意味隽永、语言生动活泼的高甲戏,到唱田间地头调调、你一句我一句纤毫毕现的四平戏,再到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的京剧……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声音仿佛从历史中传来,演员们的一颦一笑牵动着观众的心。板起腔落之间,演不尽世间冷暖,唱不完悲欢离合。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演员江忠岩带来的闽剧《同心结》选段,字正腔圆、以情带腔、以腔带韵,引起戏迷的极大兴趣。“参加这样的大赛,是对自己这些年艺术成果的检验。练唱腔,也要守正创新,以传统唱腔为基础,充分运用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更具韵味的新腔。”他说。

位列我省五大地方戏剧种之一的莆仙戏,素以传统科介闻名梨园。因此,莆仙戏的比赛专场吸引了众多目光。台上人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嗓,皆逃不过台下人挑剔的眼睛和耳朵。

“莆仙戏又称兴化戏,唐宋词调、宋元佛乐深蕴于唱念之中,让人仿佛站在历史的对岸,观照千年来的自我。品莆仙戏,如饮陈年老茶,香气徐徐,回味无穷。”赛后,戏迷刘君竖起大拇指。

“金嗓子一唱天下惊。福建省剧协一贯主导重视戏曲唱腔水平的提高,这个着力点抓得很准。唱念做打,唱排在第一位。如果不格外重视唱腔,福建戏曲想上一个新高度很难。”吴新斌说,京剧、越剧、歌仔戏、闽剧、闽西汉剧等剧种的唱腔,我们没有理由输于人家。“福建‘梅花奖’得主的唱功绝大多数都很了得。戏曲演员只有唱功过硬,可塑性和表现力才会更强。”

(记者 树红霞 通讯员 陈曦 杜牧君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