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昨天的奥斯卡,在今年这个佳片辈出的奥斯卡大年,《寄生虫》6提4中,特别是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爆了一次不小的冷门,也引爆了社交网络的讨论。
到底是过誉,还是好的电影+好的公关,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奥斯卡也越来越国际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际电影,对奥斯卡最佳影片展开角逐。
凹叔认为,《寄生虫》的得奖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是学院对于韩国电影的一次整体肯定,是韩国电影人这20年默默耕耘开出的最大花朵。
这20年的韩国电影,不论是工业水平,题材尺度,还是享誉世界影坛的优秀导演,可谓全面开花。
凹叔也在之前的文章《血浆肆意、纷纷情欲,他拍尽了人间的黑暗和暴力》给大家简单介绍过最近20年活跃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好莱坞的韩国导演。
其中就包括奉俊昊导演和他的好哥们,朴赞郁。
《寄生虫》成奥斯卡最大赢家,但韩国影史的高光却不止于此
文|文治君
《寄生虫》无疑是第92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寄生虫》电影海报)
在2月10日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奉俊昊指导的《寄生虫》一举拿下奥斯卡4座小金人,分别是:最佳国际影片奖(原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以及最佳影片奖,而奉俊昊导演本人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不可否认,《寄生虫》如此辉煌的成绩创造了韩国影史新的里程碑,但韩国电影史上的高光时刻绝不止于此,20年前上映的一部《共同警备区》便可以称得上是韩国电影新千年的奠基之作。
(《共同警备区》电影海报)
《共同警备区》由朴赞郁指导并参与编剧,李英爱、宋康昊、李秉宪、申河均等主演,曾获得第51届柏林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以及第22届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
影片讲述了一段韩朝边界发生的凶案,通过韩国士兵越过三八线,与朝鲜军人成为兄弟却最终亲手杀害彼此的故事,预示着同一种语言、同一种血脉的人民成为仇敌的现实。影片最后那张组合而成的四个人唯一的一张合影,被称为韩国电影史上最令人痛心的结局。
导演朴赞郁将《共同警备区》上映后的访谈都收录到首部个人随笔集《朴赞郁的蒙太奇》中。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读者不仅能了解导演的创作构思、电影拍摄过程以及发生的小插曲,相信更能进一步体会这位导演鬼才内心潜藏的电影世界。
以下内容节选自《朴赞郁的蒙太奇》。
_
关于情节
_
1.在影片的中间部分,吴倞必为外国游客捡帽子的镜头,从俯瞰角度变成了结尾的黑白照片的镜头。没有经过剪辑,直接用微距镜头扫过照片,这个灵感是怎么来的呢?
在影片中间部分,首先出现的是板门店旅游场面,人民军士兵为游客捡起被吹落的帽子,而负责导游的美军军官却说,在韩国只要是接收那边东西的行为,足以构成死罪⋯⋯其实这是为了支持废除《国家保安法》而制作的场面,但仅凭这个理由就很难在剪辑过程中不被剪掉,而且这个情节于剧情也没什么影响,因此需要调整片长时,最先被剪掉的肯定就是这里。所以我下定决心来一个精彩的重构,精彩到无论是哪个剪辑或制片人都不忍剪掉。在四位士兵不相识的情况下,偶然被美国游客拍下了照片,用这样一张照片做结尾是不是妙不可言?⋯⋯就是这样一个策略。
2.您认为在《共同警备区》中最能反映您意图的经典场面是什么?
当然是巧克力派那个场景。一无所有的朝鲜人自尊心比谁都强,在那个场景中,这一点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最简单的剪辑和调度,单单依靠演员们的演技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夹杂着一种严肃的幽默感,真心喜欢。
3.如何看待“最后一场戏(黑白照片)”的企划意图以及结果?
我想给观众可以遐想的空间,所以不说什么权威解释似的“导演意图”,只想说说作为一名观众观看电影的感受,可以说是很主观的一家之言。那张照片总是让我有这样的想法。第一,如果他们之间像之前那时候互相不认识的话,应该不会发生那个残酷的悲剧⋯⋯好好服完役就能健康地复员了吧⋯⋯静止的图片呈现出想定格在那一瞬间的心情。第二,如果他们不是四个主人公,而是平凡的士兵,那么是不是又会继续军事分界线,继续重演历史,这种让人感到难过的思绪。第三,看着李秀赫向美国游客做的举动,我有一种想呐喊的冲动:“你们知道我们的痛苦吗?⋯⋯滚!”
4.我曾经想过为了查明真相而派遣的军人是否是女性,您是否想把《共同警备区》塑造成“同性恋电影”呢?对此您怎么看?
真不愧是 KINO1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但我不会予以置评。我只想说为了随时简单否认那种问题,我特地放了一个南成植随身携带高小英照片的镜头。对我来说,那是为了随时应付这种问题,“在军队主题的电影里出现同性恋是不是太过老套和过时的想法。”
5.李秀赫和吴倞必轮流说“拔枪快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冷静。”这样的台词时,两个人融为一体。那样的台词是怎么想到的?
现在读那句台词,感觉跟《不可饶恕》中吉恩 · 哈克曼对三流作家说的话很相似。当时是先拍完吴倞必的戏份,过了好一段时间之后,在拍摄李秀赫的戏份时,现场突发奇想的。将同样的短时间镜头用于不同场景中,从而使之以截然不同的意思出现在画面中,这是我一贯的拍摄战略。后来我想台词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呢?当时,看着在等待快速修改分镜头的助理导演,我心里嘟囔了一句:“快点拍完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电影可以在影院上映多长时间。”
6.在第三部最后一次的对峙场面中,郑宇真一定得死吗?
他不但得死,而且要死得很惨。被八颗子弹击中,头盖骨被打碎,手指被打掉,那是我们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症爆发出来的瞬间。其中的悖论是暴力总是源自人们对对方的恐惧。
7.电影开头的猫头鹰视线意味着什么?
其实那不是猫头鹰,而是雕鸮。首先,它是第一个目击者,是保持中立,不做价值评估的冷酷的历史之神;其次,也代表着在理性泯灭的夜晚才会出来狂乱的象征;再者,那双眼眸的形状是在这部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圆形概念。如果问是否像黑格尔说的密涅瓦的猫头鹰,我的回答是:“绝对不是。”
_
关于演员
_
1.李秉宪和宋康昊是怎么被确定为主演的,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特别是宋康昊在《生死谍变》中饰演韩国警察,通过《犯规王》等作品刻画了非常搞笑的形象。但是在《共同警备区》中需要塑造一个最沉着、能够掌控整个事件的角色,选宋康昊有没有觉得是在冒风险?
我始终认为秉宪是那种不需要刻意准备就可以做得很好的演员。所以我就那么引导他,结果发现他在电影中展现出了比以往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都更加出色的演技,我觉得这跟我的建议也有一定的关系,对此我感到很骄傲。在五名主要角色中,最难演的角色是秀赫。我要的就是“最健康、平凡的年轻人形象”,但对于演员来说,普通人是最难演的。我想为完美完成这件苦差事的秉宪鼓掌。
宋康昊——好像人们对他一直有一些错误的判断,他不是一名优秀的喜剧演员,而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他那极具独创性的人物分析,以及不可预测、变幻莫测的表演,在韩国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2.苏菲为什么会由李英爱出演呢?她通过电视和广告展现的形象与《共同警备区》中的角色有很大反差。
反差?是不是因为太漂亮了?漂亮也不行啊!究竟让谁来演这个角色,冥思苦想了很久,与白人的混血儿、法律专业出身的知性女子、能说流利的英语、出色的演技⋯⋯除了她还有谁?唯一不足的就是英爱小姐不是一个性感的演员。不过这部影片无需渲染过度的性感(对不起,英爱小姐)。除了周围的人歧视女性的场面,其他任何一个场景都无需苏菲凸显女性形象。就算是由男演员来演也绝不会有问题的这样一个角色,这就是我想象中的苏菲。不过分彰显阳刚之气的男性角色比比皆是,女主人公为何都要卖弄风骚呢?还有就是相比《义海雄风》中的戴米 · 摩尔一样壮硕的身材,像英爱小姐那样弱不禁风的女人咬紧牙关对抗不义的样子,会不会更能打动人心?
_
关于电影主题
_
1.当 Myung Films 邀您执导小说 DMZ1 (《共同警备区》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时,您决定加盟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做梦都想拍摄一部跟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有关的电影。在出道前,我第一次写剧本时也曾写过这类剧本。住在西柏林的韩国某电台特派员,为了采访在一场竞赛中获得冠军的朝鲜出身女长笛演奏家而前往东柏林,而后两人陷入了爱河,但当时的韩国和朝鲜的情报当局强行拆散了两人。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情节,这是我写过的唯一一部浪漫爱情故事。为此,我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查阅了很多资料,写了很长时间。但在我脱稿几天后报纸上刊登了朴光秀导演即将要拍摄《柏林报告》的相关报道,电影公司得到消息后即刻抛弃了这个剧本。其实除了在柏林发生的爱情故事之外,我们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可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呢。因为那次事件,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放弃出道决定移民。
其次,就是《三人组》之后企划的非写实电影《间谍大骚乱》,是一个在平壤被放弃的低能儿间谍作案后被捕的故事。因为太过无能,所以即使有心叛国想要移民也没那个胆儿去实践。结果后来还是因为在别的事情上违反“国保法”而被捕,并被判处死刑。当时觉得这个故事简直太有意思,想要拍成电影。但那时候大家都说:“间谍?你疯了吧?”因此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剧本。
最后,就是《间谍李哲镇》。这是我和李武英最喜欢的剧本,却得到了整个电影史上最差的一部作品的评价,我一气之下辞掉了导演一职。后来由张镇导演做了精彩的改编,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好评。
所以说,我怎么可能拒绝这样一部好电影呢?
2.《共同警备区》在您想要多产的愿景中,以及在三部长篇电影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首先,我来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这部电影筹备时间超长,筹备了整整一年半。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一辈子可以拍几部呢?所以我不能不担心。其次,这是我第一部想摆脱好莱坞 B 级片影响的作品,我下意识地做了很多努力。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性格就需要如此,而且我也意识到若是 B 级片的话不会受到观众的尊重。换句话说,就是会看起来显得滑稽可笑吧。(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彻底地做到他们那个程度。)因此,像《共同警备区》这样想让尽可能多的人产生共鸣的电影,只能通过观众所希望的高水平制作方式来完成。也就是说,只有那么做观众才会买账,那么我会接纳观众的意见。万事开头难,一旦下了决心,后面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的电影人生(将以尼尔 · 乔丹或大卫 · 柯南伯格作为榜样)也许会走向演绎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这一方向。即,可能会在主流和独立这两种风格中来回穿梭。
3.将南北问题拍成电影时,这种素材先不论题材的选择问题,也很容易陷入基于意识形态上的无视或启蒙等陷阱,您最警戒的是什么?
你这基本可以算是自问自答了。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表态,只是非常机会主义且倒胃口的态度。而导演一心想给观众灌输某种教训的意图也是非常丑陋的。但是对于“启蒙”一词,我还是心存芥蒂,因为在现代哲学中,这依然是炙手可热的话题,而且我对它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我只想点到这样一个程度,“从情绪层面散发不安的气息,而从政治角度来看仍然有效”。
4.杜绝意识形态的倾向性与启蒙态度,这也许就是《共同警备区》的巨大美德。您如何看待南北统一的问题?
我很担忧民族主义,尤其是韩国人那种过度的民族主义倾向。《生死谍变》中也强调了那是超越独立运动范畴的、追求无产阶级革命的群体,但也不是说要抑制本能的民族主义情绪。我个人认为,与其强烈主张统一的必要性,不如从现实情况着手,让人们意识到分裂的状态有多不便。还有就是在谈论统一之前,我想强调避免战争的重要性。大家只不过是麻木了,朝鲜半岛实际上是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的。
5.《月亮是太阳的梦想》和《三人组》是能够感受到朴赞郁导演独特风格和想要表达的东西的作品。从这一点看,《共同警备区》似乎少了那份感觉。您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您自身的哪些苦恼?
我试图杀死“我”。相比语言,我更注重沟通;相比少数忠粉,我更注重广泛大众;相比自我意识,我更注重主题;相比执导,我更注重演技;相比风格,我更注重感情;相比美学,我更注重政治学。总的来说,我努力使之成为 A,而不是成为 B。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导演的存在感我拼尽了全力,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为此感到骄傲。
6.通过这部电影,您最终想要说的是什么?
阻止战争。
《朴赞郁的蒙太奇》
朴赞郁 著
磨铁图书出品
个性高于一切!
韩国国宝级导演朴赞郁首部随笔集
开创韩国电影新类型,带领韩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大师
昆汀、徐克、高晓松盛赞的鬼才导演
“复仇三部曲”创作首谈/视听语言的秘密/导演内心潜藏的电影世界
“在Action和Cut之间,当整个宇宙都集中在演员脸上的那一瞬间,关乎在 场所有人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