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嘉强发了一篇《不好意思,楷书真的不是书法的基本功》,引起了热议,感谢大家的各抒己见,我在文中也说明了该文并不是说楷书不重要,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来探讨书法的基本功问题。

下面,我根据大家在评论区的一些典型问题作一下统一的回答。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对王献之说)(1)

不识字如何学书法?

有位朋友说,学书法当然要从楷书开始,字都不认识怎么学书法呢?

这位朋友的意思是要先学楷书认识字,然后才能学书法。嘉强表示理解,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还不认识字并不阻碍开始学习书法的,因为学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控笔能力。

比如画一条长长的中锋线,或画一个饱满的圆圈,这不需要认识字的,但这两个动作是很多认识很多的字人都做不好的,不信,随便找几个人来试试。

因为毛笔是软的(对了,还要声明一下,这里探讨的是以毛笔为主),不经过训练是无法很好地掌控它的,很多人拿着毛笔就象拿一把刷子一样,在纸上涂抹过去,并不知道如何控笔和写出好的线条。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对王献之说)(2)

因此,不认识字也可以开始学书法,而且从小就开始这样的熏陶,是对一个人非常的文化艺术启蒙。

特别是对小朋友来说,从篆书开始可以从小就认识中国文字的起源,加上有些篆书的非常的形象有趣,对小朋友来说更是有吸引力的,比如最简单的日、月、天、山、水、火等字,即使小朋友不认识字,对山的形状总是有概念的吧?

因此,陈嘉强老师提出的“学书法不学篆,永远门外汉”是有道理的。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对王献之说)(3)

王羲之、颜真卿不学篆书不是也能写好楷书吗?

评论区有不少这样的观点:认为王羲之和颜真卿等楷书大家不写篆书不是一样能写得一手好楷书吗?

这就误会了这两位大书法家了。

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告诫其子王献之:学篆籀,工省而易成。勿播于外,缄之秘之。

王羲之意思是我的这些技巧不要对外说,书法先学篆书更容易成功,能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很明显地作为书圣王羲之是知道篆书是书法的基本功的。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对王献之说)(4)

或许发这些评论的朋友更是没读过颜真卿在《草篆帖》中说的“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颜真卿的祖上是以篆籀著名的,你看看颜体书法里面的浓厚的篆籀味道,怎么说颜真卿没学过篆书呢?

嘉强觉得颜真卿、王羲之等大家不但学过篆书,还非常用功的,但学过并不代表一定要以此来写作品,当代很多大书法家也是这样的,底下是非常用功学篆籀的,但其并不以此来写作品。

所以,嘉强在留言中留下了三个问题:颜真卿的书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颜真卿祖上的书法最擅长的是什么?学习颜真卿不懂篆法能学好?

假如能对颜真卿有所了解并能认真思考以上问题的话,相信就会理解我所说的。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对王献之说)(5)

楷书才是基本功

在评论区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不少,我也理解大家对实用性的要求,我在文章中也首先说明了假如只是想实用,只练楷书也是可以的,我的整篇文章没有任何说不要学楷书的意思。

当然,我在文章中所讲的楷书是狭义上的楷书,也是大众普遍理解的楷书。现在一般用正书或真书来概括篆书、隶书和楷书,以示区别。

我的观点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阐述的,也就是在训练线条质量的方面来说的,篆书可以很好地训练书法线条的质感,这一点应该大家是可以接受的。

米芾曾说过:“谢安石《中郎帖》、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籒气象,乃其证也。”,明人丰坊也说过: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要想让书法线条厚重、立体、圆润并具有古意,篆书是一条捷径。多练篆书的人一般不会写出丑书来。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对王献之说)(6)

后记

除了以上三种典型的评论,当然更多的是认同嘉强的观点的,这让我很欣慰,教学书法这么久,确实感受到大家对书法的看法很多都是停留在写字层面的。

书法的基本功不是一种字体,而是一种综合能力,比如控笔能力,而篆书是训练控笔能力最好的一种书体。

抛开学校的实用写字不讲,现在书法已经脱离了实用的意义,所以开始学书法是否从楷书开始就有更大的探讨空间了。

你说对吗?欢迎分享您的观点。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对王献之说)(7)

分享,让生活更美好!感恩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