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这足以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如何来的?

创造性思维产生创新。

创造性思维怎么来的?

放在幼儿教育上,我们很容易发现,是奇思妙想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文章标题为什么会重视“突发奇想”而没有提到奇思妙想?


我们很容易发现,奇思妙想是“突发奇想”的意外产物。

也就是说:奇思妙想具有偶然性,但与突然奇想之间也存在必然关系。

直观的讲:不是所有突发奇想都能产生奇思妙想,但没有突发奇想必然没有奇思妙想。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创造性思维,甚至于能否具有创新能力的根本,就在于:

突发奇想!

孩子的奇思妙想问题(孩子的突发奇想)(1)

“要是能飞就好了,好想去月亮上看看。”

“在水里面吃饭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一定要用脚走路,不能用手走路?”

“电视机里有人在表演?好想打开看看。”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有类似的表达。

而面对孩子的这些突然奇想,大部分家长选择了无视,甚至表达拒绝。

也许对于你来说,孩子打开电视只为了看看电视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人,太荒唐了。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

突发奇想,到底能给孩子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1. 开阔的思维,广阔的视角

我们知道,是因为孩子对世界的了解有限,知识储备有限,所以面对一些我们看来正常不过的现象,孩子无法从思维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为了让这些现象变得合理,孩子会通过他的思维方式,让现象与原因之间建立联系。

而建立联系的过程,就是开阔思维的过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视角也变得更加宽阔。

孩子的奇思妙想问题(孩子的突发奇想)(2)

就比如对于“电视屏幕里为什么有人”这种现象。

孩子不懂投影技术也不知道显示原件,甚至不懂得最基本的光影成像。也正是因为不懂,所以他们有无数种可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让这种怪异的现象得到解释。

比如:有人被塞进了电视机的线路里。或者,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另一种人类,他们本来就生活在电视里。甚至于,电视里的人是外星人。

虽然这些联想都是不切实际的,但却搭建起了孩子的思维模式,并扩充思维模式。

2. 让探索的过程更加有趣

首先我们要说,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确是有区别的。

放在这里所表现的就是,天才拥有“有趣探索”的能力,而普通人只会感到枯燥乏味。

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探索产生兴趣,兴趣激发探索,也就产生了越兴奋越探索的良性循环。逐渐的,了解知识、认识世界也成了一种兴趣。

而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孩子的成长还是学习甚至是智力的提升,兴趣都至关重要。

突发奇想,正是激发兴趣、激励探索的切入点。

3. 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在我们大人眼里,很多事情只有一种解释,因为我们已经被知识被阅历束缚了视野,1 1只能等于2,没有别的可能。

孩子的奇思妙想问题(孩子的突发奇想)(3)

而孩子却完全不同,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便是想象,而想象就会有无数种可能。

当然,因为这无数种可能,孩子的想象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在孩子看来,1 1可以等于任何数字,也可以等于任何事物。

难道一棵树加一盆花不能等于一座花园?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没有知识没有涵养是可怕的;而对于孩子来说,失去想象力无疑是毁灭性的。

如果孩子的突然奇想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构建起孩子的思维模式,同时伴以趣味,逐渐的孩子就拥有了不可多得的“创造性思维”。

而文章标题所说的“天才养成计划”指的就是建立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什么是天才?

上面我们提到过,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第一点不同。两者之间还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创造性思维的不同。

简单的说天才拥有更独特的思维模式,而普通人的思维模式则显得僵化。

其次,视角不同。

这一点也很容易发现。天才总是能在正确的视角,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你可能拥有更多的视角,但总是无法找到正确的视角。

这与经验有关,与思维模式也有关,与日积月累的思维惯性更有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惯性,让天才成了天才。

孩子的奇思妙想问题(孩子的突发奇想)(4)

总结来看,突发奇想就是天才养成的起点。

如此说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突发奇想?

1. 鼓励和参与

拿“电视里为什么有人”来说。

不要错误的理解为,孩子的这种表达,就是为了要打碎电视一探究竟。在任何教育情境中,这种主观臆断都极为危险。

鼓励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更多的突发奇想,为创造性思维做积极的铺垫。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构建更多种可能。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更能为孩子的思维方向提供参考。

话说回来,拆开电视后盖又有多大的难度?

2. 不要随意揭露真相

作为父母的你一定要知道,鼓励孩子突发奇想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找到正确答案,而是为了激发创造性思维。

所以,在孩子突发奇想的过程中,即便他的想法很幼稚,即便他在想如何能“熄灭蜡烛”,也一定不要盲目的告诉孩子“可以吹灭,可以用水。”

运用一切可能,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他将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就像剧透那样,提前告诉别人剧情,一来会让别人反感,二来别人对整部电影没有了兴趣,这种举动毫无意义。

3. 提出你的疑问

从第二条中我们可以发现,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孩子会获取更多的成就感,这对于最终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极为重要。

而“提出你的疑问”不仅仅是突发奇想上的突破,更是孩子成就感上的突破。

要知道,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远比解决自己的问题,更能得到成就感。

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

在教育上,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只不过有些天才在错误的指引中丢掉了天才的特质(创造性思维),而逐渐变得平凡。

而我要告诉你的是,其实成为“天才”并不难,从关注孩子的“突发奇想”开始,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塑造起未来的“天才”赢家!


孩子生下来就是孩子,可我们生下来并不是父母。从备孕到孩子成长,宝妈会遇到很多问题,加入圈子,你能向育儿专家提问,还可以和其他宝妈交流,让我们一起来一场妈妈的自我修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