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一支甘于奉献、健康成长的学生会干部队伍?怎样让学生会成为广大同学共建共享的大家庭?怎样通过在校园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服务广大同学?南京大学学生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锤炼队伍,通过院校联动、同学参与和学生组织协作提升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聚焦权益维护、深化提案工作服务学校发展建设,积极探索了学生会的改革之路。

南京大学学生会有个亲切昵称“小蓝鲸”,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都少不了“小蓝鲸”的身影:或是图书馆、食堂、超市里忙碌的校园志愿者,或是宿舍楼内排忧解难的权益小黑板,或是海报栏上经常呈现的学术创新与校园文化活动……

“小蓝鲸”的无微不至、无处不在,源于南京大学学生会“心中装着每一个南大同学”的理念。在学生会组织改革设计中,“小蓝鲸”目标就是做一个让同学们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离不开的“朋辈组织”。

担起责任,在奉献之路起航

自从参加了学校超市的志愿服务岗,社会科学试验班学生柳雨含对这份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原来以为只是实践能力的锻炼,但她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看似简单的活儿,其实蕴含着大量的“诀窍”,做到井井有条不容易。更关键的是,她在劳作中体会到超市阿姨们的辛苦,理解了阿姨们的不易,也认识到“要多做多想,摆脱眼高手低的毛病”。

近年来,学生会每学期都会联合学校图书馆、学生食堂、教育超市等单位,设置大量校园志愿服务岗,吸纳同学们对日常公用设施的意见建议,推动制度完善。

新青年势力榜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学生会)(1)

校园志愿服务岗-教育超市助理

今年暑期,由学生会骨干同学组成的精准扶贫实践团队,赶赴贵州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安顺贫困县,进行为期1个月的扶贫调研。

其间“小蓝鲸”们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走访调研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脱贫现状,形成较为详实的调研报告,并结合专业知识建言献策。

“这可能是我两眼望进村子、两脚踏进土里最久的一次了。”医学院学生戴瑜彤至今有些激动,她希望能用上专业知识,帮忙改善乡村的医疗现状。

新青年势力榜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学生会)(2)

精准扶贫实践团

见得多、问得广、想得深,“小蓝鲸”们扎根中国大地、积极自我教育。

该校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政府管理学院学生钟驰航是该校2016—2017学年的学生会主席,曾在云南双柏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扶贫工作。

除了日常教学,他利用学生会工作经验,筹办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点燃了孩子们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这个过程中,钟驰航逐渐明白了“什么是好的工作”,“好工作是能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

如今,这些努力“做优秀的人,做卓越的事”的学生骨干们,通过培养和强化宗旨意识、表率作用、严实作风,向着既“接地气”又有担当、肯奉献的目标不断奋进。

共建共享,为学生成长护航

在以往学生会的实际当中,校级学生会常富集了校内外很多资源和机会,却限于精力无法充分调用。而院系学生会由于渠道和人手限制,往往为配置有效资源挠破头。

曾有学生调侃:“校会是大水漫过堤坝,装满了就溢出来;院会是旁边禾田,水不够快干涸了。请求改建水道,把水引流灌溉,这样不浪费,还能千里丰收。”

据介绍,校学生会多次召集校院学生会联席会和专题研讨会,第一手调研广大同学需求。通过“共建共享,共融共通”,“小蓝鲸”为“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写下生动注脚。

新青年势力榜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学生会)(3)

校园专题席联会

《南京大学学生会章程》明确规定,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中,非校、院系级学生会骨干的代表比例不得低于70%。各类团学评奖评优和实习培训推荐,也为来自院系的更多同学打开了更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多元的机会。

南京大学团委负责人表示,“小蓝鲸”们拥有相对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去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应当有反馈和奉献意识,要懂得让利于院系组织、惠及更多同学,把成长与发展的机会留给更多同学,让大家拥有互补共进的机会和舞台。

今年,学生会还推出“蓝鲸同行”计划和“小蓝鲸”公开课系列培训,通过“一院一品牌”培育专项、为院系提供宣传推广渠道、在物资调用和财务报销上简化申请流程、共建外联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探索“资源下沉”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校院联动的具体事务中,“小蓝鲸”也积极借力各级学生会组织的力量。该校新生文艺汇演采取“大项目制”合作方式,由校学生会牵头,邀请院系学生会以及社团作为合办者参与到活动筹备、节目排演的全过程,为更多同学提供了策划组织大型校级活动的“初体验”,为各级学生会组织协同发展添砖加瓦。

新青年势力榜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学生会)(4)

民族文化节闭幕晚会

如今,在“小蓝鲸”的共融共通之下,广大同学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学生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正在呈现新面貌。

制度创新,为校园生活领航

今年6月,南京大学召开第二十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对学生会章程进行修订,并于会后制订完善了学生委员会的工作办法,学生会也迎来了自我革新的契机。

新青年势力榜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学生会)(5)

学代会开幕式

按照修订后的章程,学生会对组织架构及职能进行整合,由原有的11个部门精简为综合事务部等7个部门,进一步突出思想引领、学术创新,秉承“心中装着每一个南大同学”理念,达成“有序的层次化和有效的扁平化相结合”的改革实效。

这次代表大会收集了近200份提案/建议,学生会专门成立了提案工作小组,分门别类对提案进行梳理归纳、审阅提交、跟进反馈,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度。

这些涉及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成长成才、校园文化等各领域的提案,在他们的积极联络与耐心跟进下,做到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

亮出诚意,拿出行动,干出质量,这已成为“小蓝鲸”的共同承诺。“小蓝鲸”坚持“于无声处”展开调研,组织学生会成员刷楼跑宿舍,深入食堂调研,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和切实诉求,最后归纳整合,形成有实际依据、有认可度的学生会工作方案。“这些接地气、有共鸣的方案,都是吃‘百家饭’、逛‘百家屋’谈出来的。”该校学生会主席刘东鑫说。

对提案工作小组成员、环境学院学生朱博阳来说,提案工作是从清晨到夜半、马不停蹄。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召开线下答疑会,带着提案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老师沟通,推进提案落实。

看到提案得到重视,一步步变成现实,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结合“权服侠”公共QQ平台、“我想听你说”微信反馈窗口等互联网平台,“小蓝鲸”探索了线上权益服务模式,再加上开展学生荣校会议、优化权益委员机制,做到了线上线下为同学们和学校搭建了双向交流的渠道。

有同学在“权服侠”公共QQ平台留言:权服侠,不放假;“小蓝鲸”,解闹心。

如今的“小蓝鲸”,已逐渐成为南大青年学子们首先想起的青年友和知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