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最基础的认知)(1)

儒家教我们仁义礼智信,道家教我们清静无为,佛家教我们看破放下,但是这当中,许多在当今社会,貌似行不通。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我们的信仰能够坚持下去吗?其他人都在不择手段,争名夺利,我跟他们这么温良恭俭让岂不是吃了大亏?不行啊,我必须得跟他们竞争。

生活中,许多这样的人,对优良传统心生向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随波逐流。这种情况多属于对传统文化学习不深,无法自如运用,以致信心不足,行为失当,令人十分惋惜!古人早有总结: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意之决,意之决,则行之坚。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传统文化的修习,树立正确的观点。笔者看来,到少要有以下三点基础的认识: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最基础的认知)(2)

一、信仰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而不是外界的约束与要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青松历风雪而弥坚。莲花之所以是莲花,青松之所以是青松,不是因为外部的环境造就,而是因为自身的属性使然。我们的信仰也是如此,坚定的信仰方可保证你永不变质。

二、中华传统的优良文化丰富你的内心,但未必会带来荣华富贵、香车美女。中华民族重义轻利,古往今来有多少舍生取义,有多少家国情怀,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造就了中华高贵的品性。

一个大写的人,又怎会苟且于蝇头小利?历史上虽然也有巨商富贾的记载,但引发的终究多是荣华富贵、过眼云烟的感叹!从个体来讲,幸福快乐更多来自内心。传统文化足以让你“穷则独善其身”,当然传统文化也不是荣华富贵的对立面,我们也追求“达则兼济天下”。我们既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志向,我们也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

三、传统需要长期的坚守,需要一朝一夊的积累。传统是历史的积淀,多少年多少辈的凝炼,当然需要长久的时间去吸收、领悟,滋补你的心灵,最终运用自如,臻于大道无形的化境。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尚且如此,七十岁了才自感做事圆满,不违自心、不违社会伦常,何况你我凡夫?因此坚守是一种常态,在坚守中成长,在坚守中结识志同道合之友,岂不是人生的快事?坚守中自有得失,但“盗亦有道”,何况我们自诩为文明人?难道还放不下这些得失?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最基础的认知)(3)

在此基础上,我辈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责任感,将中华文明传承下去!加油!努力!

阳光人生微信平台(jiexieyin8)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最基础的认知)(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