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烂片《火云邪神之降龙十八掌》,电影虽烂,融梗倒是很熟练:把降龙十八掌搬出来之外,又勾起对周星驰电影《功夫》里对决火云邪神的记忆,《功夫》中的“星女郎”黄圣依,最近也是靠着芒果台的新综艺再次火了一把。

《功夫》里周星驰从金庸处借用的武功不少,片头买武功秘籍的老头手里:孤独九剑、一阳指、九阳神功……

都是金庸招牌武功,火云邪神的终极招式则是《射雕英雄传》里欧阳锋的蛤蟆功,最后包租婆包租公两口子也化身杨过小龙女。

周星驰降龙十八爪(降龙十八掌与周星驰的黄金时代)(1)

周星驰电影喜欢借用经典,再加入自己的无厘头元素,组成一些颇为搞笑的招式和名画面。如《唐伯虎点秋香》里的还我漂漂拳,《食神》里的黯然销魂掌,《少林足球》里的大力金刚脚都是化用加恶搞。

金庸所代表的武侠无疑是1980-90年代香港电影在创作的核心和源泉,周星驰无疑是这一动力催生出的绝对电影偶像之一。

1992年周星驰拍了三部跟金庸有关的电影,两部《鹿鼎记》改编的电影同年上映,加上《武状元苏乞儿》,借此东风,19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票房前五名全由他主演。

周星驰降龙十八爪(降龙十八掌与周星驰的黄金时代)(2)

和周星驰无厘头喜剧和小人物发家史相对应的是1992年内地“春天”的开始,1992年总设计师南巡,鼓励中资企业向外拓展。

同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大陆金融市场的起步,使得香港开始了新一轮的持续获益,香港股市迎来了红筹股、H股热潮,香港正式从转口贸易港逐渐转型为真正的世界级金融中心。

周星驰的黄金时代也在1992年确立。《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饰演的苏灿,经历了金庸小说中类似的人生波折,从颇为得意的将军之子,到沦为乞丐之后又冤又惨,再到当选帮主后习得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最后痛快报仇。回看90年代香港武侠的经典作品,其主旋律所代表的正义和公平,往往在“侠义”之下得以彰显。

周星驰降龙十八爪(降龙十八掌与周星驰的黄金时代)(3)

《武状元苏乞儿》中最后用降龙十八掌为自己报仇伸冤,走向人生巅峰,武功的存在无疑是小人物们开挂的外力加持,时代之于个人也同样如此。

降龙十八掌作为金庸作品中最为中正的武功,其使用者一共三人(完全习得):乔峰,洪七公,郭靖。三人也从三个方面体现了金庸的侠义。

乔峰在颇为复杂的身份中最终选择国家大义的担当,和香港当时的主流精神是暗中契合的。而郭靖身上的实干的淳厚与幸运,与洪七公所代表的底层逍遥,也与不卑不亢的香港庶民文化中对世俗生活的重视相呼应。

周星驰降龙十八爪(降龙十八掌与周星驰的黄金时代)(4)

降龙十八掌的招式是金庸所有武功中解读最为详尽的第一外功,其中“亢龙有悔”最为精要,其意在《易经》中是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所谓物极必反。而金庸小说中,降龙十八掌和许多武功一样,其发展倒是一个不断失传的过程。到了张无忌处,虽然获得十八掌全部掌法,但已无意练成。

周星驰2008年的《功夫》再次回到了他的武侠情结:依然是以市民小人物为基础的逆袭奋斗梦——敌人更险恶,阵容更猖獗,斧头帮之外,还有火云邪神。电影回到了上海40年代的贫民社区,小人物有绝技的设定再次使用,而上海与香港,从上世纪开始在各类电影、小说中都是互为镜像。而《功夫》最后的“如来神掌”,也在以怀旧的方式回忆着“武侠”的黄金时代。之后的周星驰,和背后在世纪初辐射甚广的香港流行文化与大众电影,也很难再重温当年的风华。

周星驰降龙十八爪(降龙十八掌与周星驰的黄金时代)(5)

之前我们感叹,金庸的江湖虽远,还好有周星驰的无厘头陪小人物们哭哭笑笑。但是当下给普通人鼓励欢笑的小人物,往往是各路年轻“后浪”,是高呼“奥力给”的奥力给大叔和giao来giao去的主播,是展示田园生活的生活型视频主,是CCTV主持人都开始合作的带货一哥。武功武侠和港式无厘头,都成为了怀旧名词。没什么好不好,只是各有各的时代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