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豆米火锅汤底辣不辣(土风豆米火锅店里)(1)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文/李思瑾 视频/杨昌鼎)黔灵东路,土风豆米火锅店。

檐角的阳光一寸寸往下移,门口的盆栽小花开得正好,猫咪在木栅栏旁打着盹。

下午四点半,同往常一样,贵阳红边门农贸市场的朱姓老板送来几十斤煮好的四季豆米。

“这是今天送货的第二趟,第一趟是早上9点半左右。”这样的路程,朱姓老板跑了近20年。

他和土风豆米火锅的店家已然达成了一种默契:每晚与其确认第二天送货的量,每天凌晨四、五起来煮豆米,早上送货,中午再煮豆米,下午再送货,“平均每天都要为土风豆米火锅总店及其各家分店配送几百斤豆米,且送往他家的豆米,要熬得将将开口才好。”

贵阳豆米火锅汤底辣不辣(土风豆米火锅店里)(2)

3月18日,土风豆米火锅恢复堂食后,堂食第一天,店里就来了40几桌客人。

熬煮好的豆米送到土风豆米火锅店厨房后,厨师熊树高便开始忙碌起来。五花肉洗净,切成片状,下入炒锅中用油炸成软哨,捞起后,放入一个个小汤锅里。

添些许豆米,加上半青半白的蒜苗、沙瓤薄皮的西红柿,调入盐、胡椒等佐料,倒入事先用筒子骨与鸡熬制好的汤,再浇上一勺热油,汤底就这样做好了。

这位做了18年豆米火锅的厨师,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休了18年来最长的一个假。“以前只有大年三十晚不用做汤底,今年闲了大半个月。”2月22日,土风豆米火锅开始配置外卖订单,熊树高又回到熟悉的厨房,为“见不了面”的顾客们烹饪老贵阳这份独特的美食。

除了外卖订单,店主莫苏丹每天还接到很多电话,是些陌生的号码,听口气又都是熟悉的主顾:“什么时候才可以到你们店里吃火锅啊。”

贵阳豆米火锅汤底辣不辣(土风豆米火锅店里)(3)

土风豆米火锅汤底和配料还是20年前的味道。

3月18日,贵阳市政府宣布恢复堂食。莫苏丹和伙计们将店铺仔仔细细打扫了一番,又请来消毒公司将店内消杀,做好迎接顾客的准备。堂食第一天,店里就来了40几桌客人。

三、四天以后,每天来店里吃火锅的客人逐渐增多,恢复到了日均70桌左右。“周末会更多。每天生意最好的是晚6点半到晚8点半,一楼的20张桌子几乎全满。”莫苏丹说,他家的汤底和蘸水的味道20年未变,来的顾客都属于“铁粉”。

贵阳市民王女士就是这样的“铁粉”之一。“第一次吃豆米火锅还是十几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中学生。”王女士认为吃火锅还是得有“仪式感”,“外卖没感觉”。疫情散去,她终于可以约上二三好友来土风豆米火锅店美美地吃上一顿。

贵阳豆米火锅汤底辣不辣(土风豆米火锅店里)(4)

恢复堂食的三、四天以后,每天来店里吃火锅的客人逐渐增多,恢复到了日均70桌左右。

豆米汤冒出小泡,咕噜咕噜咕噜,他们随即下了一些豌豆尖、小白菜、土豆、油面筋……末了,快吃饱的食客还忍不住舀了一勺夹杂着若干煮得很烂的零碎食材的豆汤舀入碗中,犹豫片刻,再添上小半碗米饭。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黔灵东路沿街卖吃食的店铺都亮起了昏昏黄黄的灯光。土风豆米火锅店到了一天里最忙的时候,远远看去,水气蒸腾,服务员们上菜、顾客们涮菜的样子影影绰绰……

5月的贵阳,天气渐渐回暖;5月的豆米火锅店,20年未变的香味悠远。

编辑:曹轶

编审:李蓓

审签:王幸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