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过这种念头吗?皈依佛门,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从此不离俗世,与世无争。但是,你有迈出这一步的勇气吗?

以前,有无数人向往城市的高楼林立,灯红酒绿,挤破脑袋想去大城市。而现在,又有许多的人羡慕“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憧憬着做个闲人,幻想着亲近远山的一草一木。就比如李子柒的走红,大家对其都心向往之。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1)

李子柒

人生短短几十年,是在名利场里过一生,还是选择青灯旁的寂静?王先凯便是后者。他在26岁的时候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外界的目光,选择独守深山寺庙,一待就是十年,几乎与世隔绝,平时生活无欲无求,就靠着一点淅淅沥沥的香火钱过日子。王先凯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下如此决心?

王先凯出生于1985年,家在安徽省岳西县。王先凯的家庭条件非常不好,家里几乎一贫如洗。但是父母却非常恩爱,夫妻俩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大字不识一个,王先凯的父亲沉默寡言、非常严厉,王先凯的母亲却是个温柔体贴的人。所以,王先凯跟母亲更亲近一些,他很少和父亲交流,甚至有些害怕自己的父亲。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2)

王先凯

可能是因为父母和家庭的原因,王先凯打小就非常懂事,从不打架惹祸,别的男孩子爬树的时候,王先凯可能独自一个人在家里念书。

不过即便如此,王先凯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整个人看起来呆呆的,以至于老师和父母都觉得他的脑子有些问题。平日里在学校,王先凯从来不和别的人交流,他几乎没有朋友。在家里,也没有人看到他和邻居家小孩玩过几次,性格极其内向。

有一次在学校里,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同学们说出的答案有科学家、记者、老师...但只有王先凯一语惊人,竟然说“我想做和尚”

不知道这时候王先凯的话是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还是他真的想做和尚。以至于全班同学都笑他,老师也是一头雾水,还把王先凯的妈妈叫到学校,他们担心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也是因为这句话,要不是王先凯的妈妈护着,估计他要被父亲狠狠地打一顿了。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3)

王先凯

不幸的是,母亲并不能护他一辈子。王先凯还不到十岁时,母亲就因为一场大病去世了。从此,王先凯的父亲性情大变,对王先凯更加严厉。因为他们村子里出现一种传言,说是王先凯把自己母亲克死的,因为王先凯平时的行为举止跟同龄孩子一点都不一样。

显然,王先凯的父亲把这话听到心里了。真想不通,焉知虎毒还不食子,做父亲的宁愿相信别人的流言蜚语,却不愿爱护自己的儿子。

之后,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王先凯的父亲身上,许是生活压力太大,他从没给过王先凯一个笑脸,甚至一有不如意,就在王先凯身上发泄,对王先凯又打又骂。

有时候醉酒,父亲连“克母”这种话都对着王先凯说,这让王先凯的性格变得更加谨慎卑微,他连在自己家里都是小心翼翼的。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4)

王先凯

跟王先凯一比,普通人的童年真是幸福太多了,有这样的童年经历,也难怪王先凯后来会选择遁入空门,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王先凯的家里实在太穷了,父亲决定出去打工。而且,父亲竟然还有了一个离谱的想法,他不愿意再供儿子读书,甚至不想养王先凯。这时候,恰巧王先凯的小叔出现,否则,王先凯的命运不知该如何收场。

小叔的条件比王先凯家里好一些,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但他又非常喜欢孩子。小叔知道哥哥有把孩子送人的想法之后,便想着,与其领养别人家的孩子,不如把王先凯过继过来。

就这样,一拍即合,王先凯的父亲心里还是有一点不舍的,但无奈家里实在太穷,最终他把王先凯送到了小叔家里。此事由不得王先凯反对或者同意,在家里,他没有一丝一毫的话语权。王先凯有些担心,不知道小叔的家是天堂还是另一个地狱。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5)

王先凯

出人意料的是,小叔非常疼爱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王先凯总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疏离感,但最后也被小叔给融化了。

小叔家里也不富裕,但是小叔背着他赶集,给他买从未吃过的冰糖葫芦,带他一起捏小泥人,过年还会给他买新衣服穿。

小叔后来离婚了,就带着王先凯到城里打工。小叔的工资不高,但从来没有亏待过王先凯,隔三差五就给王先凯改善伙食,带他逛公园,买玩具,教他认字,给他买故事书。

王先凯说,跟小叔在一起的几年,是他最快乐的日子,小叔就像太阳一样,驱散了王先凯心里的黑暗,让他从自闭中走出来,小叔温暖了他此后的整个人生。

可惜好景不长,2008年,王先凯二十三岁,刚好到了可以挣钱回报小叔的时候,小叔却因病去世了。这给王先凯非常大的打击,甚至比他母亲走的时候还要伤心,或许小叔的离世也是王先凯之后皈依佛门的因由之一。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6)

王先凯看着二叔的遗像

失去了小叔的王先凯彻底没有了家,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他只有小学学历,在城市只能干苦力,以前小叔在的时候,跟着小叔打零工,现在小叔不在了,打零工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于是,王先凯找了一个在工地上拉砖头的活,可是,由于他身板太弱了,实在承受不来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没出半个月,人就病倒了。

后来,王先凯又换了一份工作,可是,由于他为人有些呆板,以至于被工友欺负,眼看着也呆不下去了。最后,王先凯灰头土脸地回了老家岳西县。

此时,王先凯已经对生活没有了希望,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他又回到了亲生父亲的身边。这时的父亲已经满头白发,看着回来的儿子欣喜不已,满脸泪痕地向王先凯道歉,希望能用余生来弥补父子之间的关系,可是,王先凯好像并不为之所动,在他心里,小叔才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不过,心软的王先凯还是留在了父亲身边照顾他。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7)

王先凯

然而,王先凯跟父亲之间除了日常的衣食交流,再无其它话。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窒息,他想逃离这里,因为看到自己的父亲,会让他想起自己的妈妈,想起那段昏暗的童年经历。

或许是上天觉得王先凯是个有缘人,有意点化他。圆他小时候不知真假的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先凯来到县城后山上矗立的一个寺庙做义工,这是他第一次来,一进门,王先凯的心便静了下来,一道木鱼声传来,仿佛使他从一个噩梦中醒来,随着又一道木鱼声,好像把他拽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

寺庙不大,整个院子只有几十平方米。正对着大门的正堂内,便是药王和华佗的金身法相,他们各自端坐着,用带着几分慈祥的眼神俯视着人间疾苦。正堂两侧各有一间屋子,左边一间内设有大通铺和一个灶台,供香客在此休息。右边一间放着些经书杂物。

据当地的老人讲,这座药王庙从清朝嘉庆年间就有了,庙里供奉的是药王和华佗。寺庙没有住持,全靠周边百姓自发地延续香火,维持面貌。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8)

由于这座寺庙年代久远,东西全都残破不堪。要是雨下的大一点,房子指定漏水。在层层叠叠的树林之中,这座小庙并不是很起眼,但也得益于此,这座被人称为“药王庙”的小庙非常安静,平时香火没有那么多,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为家人祈求平安才会来此。

不过,随着大家经济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人便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两年前,寺庙附近的村民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大家出钱出力把寺庙重新修缮了一番,给两位仙人的佛像塑了金身,村民们还会定期来这里轮流值班,负责日常的打扫和安全。

王先凯来到这里,便有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心里莫名地亲近。在得知这座寺庙想要找个主持的时候,王先凯马上就心动了。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9)

王先凯

不过,寺庙的老人并不看好王先凯,因为这深山里平时很少有人来,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生活很是清苦,交通也不方便,他们怕王先凯是一时兴起,这样一个年轻人能忍受得了长久的寂寞吗?于是,众人劝说王先凯,让他回家好好考虑一下,而且,这么大的一个决定,无论如何应该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王先凯心意已决,他认定了这座寺庙就是自己余生的归宿。他回到家,把这个决定“通知”给父亲,便开始收拾衣物。不论王先凯的父亲在一旁如何劝阻,王先凯始终不为所动,扛着包袱便出门了。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10)

王先凯的父亲跟到了寺庙,当着所有人的面,父亲大闹了一场,可王先凯却一脸淡然。任王父怎样做,都无济于事,最后他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此后,王先凯便在庙里住了下来。这时是2011年,王先凯26岁。在寺庙里是没有工资的,不过,寺庙里的香火钱可以由王先凯自由支配。

刚开始的几个月,王先凯住得不太习惯,虽然之前的生活就不富裕,但来到这里之后,连一天三顿饭的温饱都成了问题。每天吃得清汤寡水,连个油腥都见不到。而且,由于这座寺庙名气不大,地方偏远,平时很少有人来,所以香火钱很少很少,有时候一个月仅有40元。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11)

王先凯大多数时候就一个人呆在寺庙,打扫打扫卫生,诵诵经。寺庙里只有初一和十五的时候人才会多一些,但大多数都是一些老人,有时候一个月下来的香火钱只有几十块钱。

后来,由于寺庙的经济实在困难,王先凯便在寺庙的院子后面开辟了一块菜地,种些蔬菜,有时他还会到山上挖野菜。寺庙周边的村民也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王先凯送来些米面粮油。

这期间,王先凯的父亲又来过两三次,有一次还带着许多亲戚,让大家劝他回家。可此时的王先凯心里已经非常坚决,完全不为所动。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药王庙里自始至终只有王先凯一个人住。虽然只有王先凯一个人,但是他非常自律。每天早上五点,他就会起床诵经,先给佛像供水上香,之后便是打坐。等到天亮了,便开始做饭,开门迎客。

后来,村里还给他配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供他出门用。有时候,王先凯会到县城去一趟,给寺庙添置一些物品,再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着人来人往,他的心里始终毫无波澜。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12)

王先凯骑着摩托车

现在,王先凯已经在寺庙待了十多年了,他熟悉院子里的每株草木,熟悉每一个前来上香祷告的村民。在香客眼中,王先凯是个好人,也是个大善人。

而在王先凯父亲的眼中,他就是个十恶不赦的白眼狼,不过,不管是夸赞还是父亲的谩骂,王先凯都已经不在乎了,只是偶尔空下来,王先凯会怀念自己的母亲和小叔,他每天都在为他们祈福。

香火最旺的古庙(安徽小伙独守古庙10年)(13)

王先凯

或许有人说王先凯的行为是懦弱、逃避现实的表现。可是,在寺庙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和强大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的人在忙碌,有的人被推着忙碌,有多少人能认清自己的本心,拒绝随波逐流。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完全放弃世俗,但是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甚至停下来,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勇敢地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