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法律上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我国公民。因为未满十八周岁,从思想、身体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可能无法实现自我保护。因此我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使得我国未成年人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制定了未成年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怎么产生的(保护未成年人有法可依)(1)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先依法确立了每个未成年人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一个未成年人所在的家庭其父母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父母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各种保障。时刻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做好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到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作为未成年人父母应当尽到的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怎么产生的(保护未成年人有法可依)(2)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就读的幼儿园或者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可以对未成年人学生进行任何体罚、变相体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除此之外,学校负有教育职能,教书育人是职责,学校应该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尽到职责。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怎么产生的(保护未成年人有法可依)(3)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社会保护责任。规定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和指导规范。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对未成年人进行关心、爱护的良好风尚。规定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上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进行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未成年人生活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有协助人民政府对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情况。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或者网络信息等平台,发布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严禁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校园欺凌事件,保障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茁长成长。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法律上为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法律依据。

,